双河镇:灾后恢复重建实现安居梦

竹海长宁 2021-03-20 00:46 大字

本刊讯(李鹏春 叶国睿 陈忠炜)安居才能乐业。在双河镇灾后恢复重建中,党和政府始终以受灾群众安居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把城乡住房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与打造竹乡美丽庭院、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让震区双河镇城乡居民住房面貌焕然一新。

两年重建任务如今提前完成,在双河镇,一栋栋房屋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建的农家小院格外醒目,一张张笑脸随处可见。

位于双河镇介湖村二组的朱勇钧一家,如今在新房里过着幸福生活。地震发生时,夫妻俩在县城,家里老人住在双河镇老家。回顾一年多前地震时的场景,依然感慨万千。

“当时摇晃比较严重,电话也打不通,担心家里的情况,真的是心急如焚。”朱勇钧回忆说,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就有政府领导和村上干部,挨家挨户逐一排查,组织我们到安全地方进行安置,同时发放了救灾帐篷、救灾物资、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真的觉得很心安。”

经过专家的鉴定,朱勇钧的房子为D级危房,在政府的资金补助和技术支持下,经过半年的努力,新房如期完工,朱勇钧一家也很满意。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长宁县立足地域实际,以打造川南民居风格,实现住房重建质量、技术标准统一,让震区群众住上安全房、安心房、漂亮房为目标,编制完成12套《长宁“6·17”灾后重建住房参考图集》,用于指导灾后住房重建。同时围绕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抗震设防技术等方面内容,开展农村工匠技能培训,有效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今年2月,双河镇介湖村所有C、D级地震受灾群众,都提前搬进了新家,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原基重建房形式多样、设计独特、实用又好看。当然,聚居点集中重建的小区也别具一格。葡萄井聚居点思源小区是双河镇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之一,采用“政府统规、委托统建、群众自筹、政府配套”的集中重建模式,建筑风貌为“青瓦、白墙、木格窗”的川南民居风格。聚居点建成后,住户们自发的将聚居点取名为“思源小区”,寓意“饮水思源,不忘党恩”。

据双河镇城建办主任陈世强介绍,思源小区有26栋建筑,安置四百户居民。2020年12月18日至20日完成了分房任务,现目前有54户受灾群众正在装修,其中有12户装修完成,4户已入住。

为了让震区群众减轻资金压力,安心建房,积极重建。长宁县发挥金融信贷资金在支持灾后重建中的积极作用,确定三家银行作为政府贴息贷款银行,印发《长宁县“6·17”地震城乡住房重建担保贷款贴息办法》,切实解决受灾农户住房重建资金不足的问题。

据统计,双河镇C级危房任务数3197户,于2019年9月30日全面完工。D级危房重建任务数3303户,于今年三月全面完工:其中原址重建1295户,已于2020年2月25日全部完成;异地重建1664户(聚居点集中建房988户),其他方式完成344户。

两年任务,一年完成。一年抗震救灾,团结奋斗犹昨日。这一年多时间,千名干部万名工人与43万竹乡儿女勠力同心,积极重建,让震区群众实现了安居梦。

新闻推荐

圆梦“微心愿” 团市委送出“新年大礼包”

本报讯(王婧颖记者黄铄然)近日,团市委2021年度圆梦“微心愿”活动分别走进长宁县柏坪村“童伴之家”、珙县杉木树小学。一个...

长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宁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