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要完善村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机制
□朱彦祥 石磊 黄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社会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村级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引领者,其引领乡村治理能力遇到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村建制调整后,其面临的趋行政化趋势日益突出、村干部能力与需求不匹配、乡村治理职权边界模糊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村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机制不完善的困境逐渐显现出来,已经影响到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和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迫切需要通过机制建设来破解这一难题。
完善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覆盖面宽、联系党员群众广、扎根农村基础实、群众信任依赖大的优势,把村党组织引领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建立群众广泛参与村级治理机制,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和“社会共治圈”。二是制定和完善村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实施意见和办法,体现出乡村治理中的个性需求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广泛吸收各类自治组织和群众有效参与决策,确保建立的机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对现有的村党组织的行政事项进行梳理,着力解决村党组织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促使其回归到其应有的巩固党在乡村治理中的发展党员、建强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带头指引治理等本位职能上来。
构建村党组织书记引领乡村治理的作用机制。一是建立“年轻村后备干部”选拔机制,适度打破在本村选拔年轻村后备干部的传统形式,根据特长进行分类和统筹。二是探索人员到先进地区挂职选派机制,学习、借鉴其它地区先进的乡村治理理念、方法和模式,提升治理能力。三是增强村党组织对乡村精英参与治理的吸引力。要创造条件吸引乡村精英回流,参与治理工作。同时,加大从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农村致富能手、网格管理员、返乡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党员中储备或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
破解村党组织面临的乡村治理多元化困境。一是县、乡(镇)和村分别建立乡村治理分级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分级管理递进机制,妥善处理好旧治理机制与新治理要求之间的冲突,提高应对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二是畅通和规范多元主体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同时,要充分运用协商、评议、对话等柔性手段,坚持建立和完善村民议事会、民主协商会、民主评议会、网络对话协商等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机制,提高乡村治理决策及执行的可接受性。三是适当赋权村党组织。可以考虑将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点多面广、乡村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公共服务提供购买等事项赋权村党组织组织实施。建立健全“镇、上级相关部门、村”外部风险三级联动协同机制,增强村党组织有效应对与快速处置乡村治理内部突发事项的能力。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权责边界机制。一是厘清村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职权边界,建立乡村治理决议事项权责边界审查和公示机制,确保决议事项不侵犯自治组织及群众权益。细化各类政策性文件关于各治理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权责,制定权责清单。二是全面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提升对各治理主体规范用权的监督,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轻负担。三是鼓励乡(镇)根据需要设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健全乡村治理重大决策征求法律顾问意见机制。使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及群众在乡村治理中都能够按照法律的规范性要求各行其是。
加强村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一是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加快集体资源资产“三权分置”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村集体所有权,保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权。健全经营、管理、监督、分配等机制。二是把村级建制调整作为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统筹乡村治理资源机制的重大抓手,建立以县为主体、乡镇为辅助、乡村实施的推进机制,优化村布局,培育一批中心村、重点村和特色村,提升村党组织统筹乡村治理资源的能力。三是建立村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建议绿色通道机制,让好的建议和想法能够尽快传到决策层,并转化为指导建议,贯彻执行或试点。四是邀请部分具有一定能力、有足够代表性的村党组织书记以及自治组织、群众代表列席决策会议,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增强决策的认同感,为乡村治理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长宁县委党校、宜宾市委党校)
工作研究
新闻推荐
△11月4日,笔者在长宁县硐底镇治平村治平聚居点看到,一栋栋新修的楼房拔地而起,白墙灰瓦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构成了一幅川南特...
长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