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中餐标准化需求 打通竹笋加工“任督二脉”

四川农村日报 2019-12-19 06:24 大字

工人正在包装竹笋制品。

产品简介

以前,竹笋经过杀青、烘干,加工成条、片、块等半成品,多用来煲汤、做菜、煮火锅。如今竹笋颗粒可以做包子馅的原料,半人工炒制过的还可以直接用做面馆、米粉店的绍子、浇头,通过不断提升自动化程度,实现工厂化生产竹笋绍子。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近日,在宜宾市翠屏区长江工业园区一家竹笋食品生产厂,记者看到,这些竹笋原料成为了“蜀食一家”竹笋包子的专用笋,也为“有友”等零食品牌做代加工。

宜宾市林科院院长贾庭彬介绍,四川的竹笋资源远比江浙丰富,能做到一年四季出鲜笋,并且品种多,雷竹笋、麻竹笋、苦竹笋等口感脆爽,膳食纤维丰富;但受到研发、加工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的局限,多年徘徊在小而散的状态。能否适应中餐的标准化

四川有许多小餐馆、家庭小吃店。随着餐饮品牌化发展,连锁店后来居上,为保证品质一致,需要集中提供原料。此时,再用全手工的方式来准备所有原料,在时间和人力成本上都不现实,大部分是买半成品,再加工一下即可。

但工厂出来的产品,怎么比得上手工的精细和个性化?尤其川菜强调“百菜百味”,它的标准化比西式快餐要难很多。

“目前,这方面市场几乎是空白。”宜宾有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费思涛介绍,有一位经营多家面店的北京老板,自己加工嫌麻烦,买半成品,又觉得味道不对,需要进行再调制,调来调去还不见得满意。

今年11月,这位老板带走了有正公司的样品,发现直接就能用,几乎不需要再调制了。

“原材料新鲜、炒制工艺完善,尤其在辣椒等必不可少的调味料上,和川菜一样的标准,每炒一锅用多少辣椒多少笋,都要定量配比。”费思涛说,不因为是批量生产而让味道打折,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有燃面店、米粉店等在使用。未来还将推出40-60克包装的快餐调味包,微波炉一加热,就可以食用。

“就笋做笋,思路就窄了。只有撬动更大的产业,竹笋食品产业才能打通‘任督二脉’。”费思涛认为,但需要解决好来料的标准化问题。竹笋食品更需精细化

目前有正企业的原材料需要上游众多家庭作坊等的协助,自己加工的大概占一半多一点。

“找到合适的合作者很困难,他们需要有加工场地,有多年大量采挖竹笋的经验和能力,尤其标准化程度要高。”费思涛介绍,但很多农户做不到,比如切出来的笋丁,从0.5毫米到0.8毫米不等,老的部分不愿去掉,或者混进杂物,需要重新清理等。

长宁县竹海镇的张世康从事半成品初加工已经几十年。他深刻感受到:质量不好,价格低也没人要,质量提上去,就有企业愿意出高价收购。如今他每年加工竹笋上千吨,加工成笋丁,每斤能卖到20-30元。

“‘老头’要去掉,大概占20%左右,这样口感才好。”张世康介绍。

贾庭彬认为,四川竹笋食品加工要朝着精细化方向走,一根竹笋的头、身、尾精细分割,细嫩部分做食品,老的部分做粗纤维,加工成竹笋饼干等,充分利用,提升附加值,才能应对前端竹笋种植、采挖、运输等环节人工成本的上涨。

费思涛对此表示认可,目前他们的明星产品是火锅食材“竹毛肚”(清水笋),未来将在馅料、绍子上发力,使之成为大宗产品。此外研发的竹笋肉酱、膨化食品等,也将成为宜宾竹产业的又一发力点。

新闻推荐

老翁镇全力帮扶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

晚报讯日前,长宁县老翁镇残联为了更好地扶持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带领残疾人致富奔小康,免费向40余户贫困残疾...

长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