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记长宁县司法局硐底司法所所长吴诗华
[摘要]——记长宁县司法局硐底司法所所长吴诗华
△2019年1月3日,吴诗华在硐底镇红旗村7组成功调解一起多年的林地纠纷。(受访者供图)△今年7月,吴诗华在红旗村调解一起拆除危房纠纷。(受访者供图)△吴诗华的工作笔记。 本报记者 陈戎 摄
●14本笔记、20余万字工作记录,里面不仅包含了吴诗华为群众解决的2000余个困难与问题,还有对千千万万种不同矛盾调解办法的思考与分析。
●翻开吴诗华的工作笔记本,透过那一字一句,都能感受到一位坚守在平凡岗位的共产党员对群众工作的坚持不懈、对党的事业永不改变的初心。
□本报记者 陈戎
中等个头,身材精干,穿着朴实,一个棕色斜挎包,加上黝黑的脸庞……这是长宁县司法局硐底司法所所长吴诗华给记者的印象。
棕色的斜挎包有些翻皮起皱,里面装有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以及各式各样的材料。而这些再配上一辆摩托车,便是吴诗华走村串户的“秘密武器”。
从2008年调到硐底司法所从事基层调解工作以来,无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对于吴诗华来说都不在话下。4000多个日日夜夜、2000余起纠纷,20万字的工作笔记,遍布广东、云南、福建、北京、浙江等地的维权足迹,正是全国模范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吴诗华的真实写照。
五心工作法 巧解千家结
作为土生土长的硐底人,吴诗华自21岁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基层,在政府部门的党政办、民政办、财务所、计生办、综治办等地工作,当过主任、出纳、办事员等,熟悉硐底情况。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百姓吃亏吃苦。”11年前,顶着周围不理解的压力,吴诗华到硐底司法所工作。
在来这里之前,吴诗华也曾接触过调解工作,因此,在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潜心探索调解方法后,很快,他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能工巧匠”。不少人喜欢跟他说说家长里短,发生矛盾也乐意接受他的调解。
翻开吴诗华那些泛黄的笔记本,记载的全是家庭矛盾、邻里不和、宅地纠纷、农民工讨薪等各种纠纷记录,在一般人眼里,都是司空见惯的民间小事,而在吴诗华看来都是“宝贝”。
他翻出一本2008年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当年5月25日发生的一起邻里纠纷案:上午11时,一个面目狰狞,满身酒气,身绑炸药的男子突然出现在王某家中,扬言要炸死王某全家,情况十分危急,派出所请我出面做工作。当时,嫌犯情绪已经失控,电雷管一触即发,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径直走向嫌犯,通过一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组合拳”,彻底将鲁莽汉子融化,主动卸下了腰上的炸药包……
“在与群众‘摆龙门阵’,交心谈心中,了解群众的矛盾点、诉求,并详细记录下来,找到合适的调解方式,这就是我的制胜‘法宝’。”吴诗华说,基层问题、矛盾各式各样,小到“鸡毛蒜皮”,大到“人命关天”,无不影响着社会的安宁与和谐。如果不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一旦矛盾升级激化,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调解的各个环节,记录在工作笔记本上,既方便查询,又利于他分析和思考不同案例的调解方式。
而多年的“实战”也让他总结出了“知民情了民意,维护稳定有信心”“赔偿不均起纷争,主动上门用真心”“家庭不和引险情,及时化解用诚心”“陈年旧事理不清,化解积怨靠耐心”“群众利益无小事,件件落实靠热心”的“五心工作法”,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
万里维权路 心系村民事
“2012年6月7日,云南楚雄打工的红旗村7组村民张某在一家歌厅死亡,死者家属认为是电击死亡,而歌厅老板认为是‘猝死’,双方僵持不下,引发纠纷……”这是记录在吴诗华2012年笔记本上的一起纠纷。
原来,当晚正在云南楚雄打工的硐底镇红旗村村民张某,约了几个朋友到一家歌厅唱歌,当张某拿起话筒时,突然倒地,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出具死亡证明为“猝死”,而死者家属认为是电击死亡,要求歌厅老板对张某的死亡给个说法。而歌厅老板坚称:“医院死亡证明上是‘猝死’,不是电击死亡,没有责任”。
就在双方纠结人缘僵持不下时,楚雄市来电恳请张某所在的硐底司法所工作人员吴诗华前去调解。在吴诗华两次往返云南,反复协调沟通,克服重重困难后,最终,张某经尸检认定为触电身亡,并为死者家属获得了65.8万元的赔偿。
2011年12月25日,硐底镇石垭村村民胥某等6人因为劳资纠纷向长宁金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讨要四年之久的民工工资未果,准备聚众阻止金林化工有限公司的正常生产。正在石垭村排查矛盾纠纷的吴诗华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找到胥某等6人,告诉他们应当依法解决问题。之后,吴诗华主动介入这起拖欠农民工资长达4年的劳资纠纷,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公司全部兑现了民工工资7.9万元。由于调解工作及时到位,一起拖欠4年之久的农民工劳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多年来,吴诗华为农民工维权,做到应援尽援。先后多次到云南、浙江、湖北等地为农民工维权,虽多处碰壁、屡吃闭门羹,但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工作首位,一如既往地坚持为农民工权益奔走四方。
全身心投入 服务不打烊
“12月7日,阴。这是我一生最痛苦、最伤心,失去亲骨肉的一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天。因为他是我当初最大的希望,是一个聪明、能干、懂事的孩子,最使大人喜欢的孩子。”这是吴诗华笔记本中写下的一段话。
原来,吴诗华的大儿子10岁那年患上肾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转为了尿毒症。在儿子住院期间,他依旧忙于工作,每次去医院都是来去匆匆,全靠妻子一人照顾。儿子的病情每况愈下,急需转院到华西治疗,看着吴诗华丢不下手中事,妻子埋怨道:“儿子都病成这样了,你就不能陪我们一起去吗?”
听到这话,吴诗华感到满心愧疚,破例向单位请了3天假,陪着儿子到华西治疗。然而,从医院回家一个月后,儿子的病情持续恶化,在过完11岁的生日后,没等到爸爸来看他最后一眼,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在安葬好儿子的第二天,吴诗华擦干泪水,收起悲痛,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努力做好,不能辜负群众对我的信任……”吴诗华说。
其实,长年累月的超负荷工作,让吴诗华的身体早就拉响了“警报”。
近两年,吴诗华因身体原因,先后住院两次,严重时医院还下了病危通知。但这些在吴诗华看来,都不值一提。“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全身心投入。”带着这份倔强,出院后的吴诗华立即投入工作。
今年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吴诗华恪守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第一时间走村串户疏导群众情绪,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从地震发生以来,开展矛盾纠纷调解30余起,调解金额达到30万元。
采访札记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是基层矛盾的“融化剂”;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是群众眼中的“贴心人”。
记者看来,在吴诗华的眼里没有“啃”不动的骨头,也没有解不开的心结。遇到棘手事,多一份耐心;解决群体性纠纷,要有一颗公心,为和谐稳定筑起“第一道防线”。
在农村,家庭不和、邻里矛盾、土地纠纷时有发生,而吴诗华这样的热心肠,爱管“闲事”的人,却把这样的难题从源头上化解,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来,“有纠纷,找吴所”成为大家的共识。
采访中,吴诗华多次提到,调解矛盾,只要把事情厘清了,道理讲明了,以心换心,被调解人心自然就豁亮了。因为老百姓解决琐事大部分还是讲究一个“情”字,无论是夫妻、亲戚还是朋友一旦闹上法院,感情就会出现裂痕,因此,相较于对簿公堂,他们更愿意来调解。
在村民、同事以及儿子眼里,吴诗华是骄傲、榜样、大山……扎根基层30余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司法温情”,弘扬法治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主动作为、勇担使命,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体现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为民情怀。
●村民:他是我们硐底人民的骄傲
提起吴诗华,64岁的李元凤连连竖起大拇指。“他是我们硐底人民的骄傲!”
李元凤是硐底镇三桥村六组村民,说起吴诗华的调解故事,她如数家珍。
“我和老吴认识12年了,我也曾干过调解工作,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但在他那儿,再硬的‘硬骨头’,都能被他‘啃’下来。”李元凤说。
1972年,长宁县宏发水泥厂在硐底镇三桥村开建,并由三桥村六组村民负责运输、供应原材料。多年后,因原材料被取完了,该厂就到硐底镇红旗村一二组取原材料。
“当时,红旗村村民就提出要承包运输和供应原材料,而这一想法受到了三桥村村民的极力反对,由此引发激烈矛盾。” 李元凤说,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吴诗华主动介入,通过多次的法制宣传、人情化、人性化的调解,最终在保证双方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圆满解决矛盾。
“还有4年吴所长就要退休了,希望他能站好最后一班岗,也希望未来接棒的所长能像吴所长这样优秀。”李元凤说。
●同事:他是废寝忘食的“工作狂”
王敏是硐底镇司法所的司法辅助人员,也是吴诗华唯一的同事。在她看来,吴诗华是“废寝忘食的工作狂”。
“两年前,我刚到所里,啥也不懂,耐心的‘吴叔叔’总会不厌其烦的指导我,教我很多调解技巧。”王敏说,社区矫正工作是基层司法所的一项重点工作,在特殊人管理帮教中,吴所长推行“有困难求助时不推辞、不另眼相待、不讽刺挖苦,对帮教对象思想上交心、工作上耐心、方法上精心、生活上关心”的“三不四心”工作法,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一次次走访了解、谈心帮教、解困援助、就业帮扶、回访问效,促进了社区矫正人员安心改造,引领一个个失足者重新融入社会,重塑美好人生。
王敏说,正是吴所长的用心,温暖了社区矫正人员的心,大家都很“服”他。辖区内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好多都出去打拼了,偶尔回来还会看望吴所长,就像朋友一样。”王敏说。
●儿子:他是我心中一座伟岸的山
33岁的吴海波是吴诗华的二儿子,也是长宁县硐底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
谈起他眼中的父亲,吴海波脱口而出:“他是我心中一座伟岸的山。”
在吴海波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总是“缺席”,但他却用他瘦小的身躯身体力行教会儿子责任二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比别人担负更多的责任,一定要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 吴海波说,这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虽质朴,却对他影响至深。
吴海波说,父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从未给他讲过什么大道理,只是用行动告诉他:“做实工作、端平称杆、良心做事”是他这辈子要谨记的一句话。
作为五一村党支部书记,吴海波也会遇上调解难题,而这时,有父亲这样的调解能手指导,再棘手的事也都迎刃而解了。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易欣)近日,为了进一步畅通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渠道,引导群众依法、如实、有序、有效举报,推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长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