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路中队消防队员 火速集结赶赴地震灾区

宜宾晚报 2019-06-23 16:55 大字

长宁“6.17”发生后,宜宾市消防救援支队翠屏区大队沿江路中队第一时间接到支队指挥中心调度,命中队地震快速反应小组立即收整器材集结赶赴长宁地震灾区进行救援,中队地震快速反应小组5名队员作为第一批救援队伍先行赶赴震中。时间紧迫,没有来得及和远在家乡的家人报下平安,5名队员火速集结后匆匆奔赴地震灾区。

冒着塌方、余震、滚石等危险,救援队伍经过1个多小时长途跋涉,于6月18日0时30分左右到达地震灾区。

根据救灾指挥部指示:长宁县双河镇东街25号房屋倒塌,有群众称有2人被困,命沿江路中队地震快速反应小组紧急前往救援。一路上灾情严重,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由于道路已被倒塌的房屋挡住,车辆无法通行。快速反应小组5名队员来不及多想,立即下车携带破拆、照明、侦检等器材跑步前进,于0时42分到达救援点。

经侦察发现,救援点是一个3层楼房,楼房2层以上全部垮塌,现场群众反映,房屋内有一对夫妻埋压被困,情况十分危急。5名队员立即展开搜救,0时45分在第2层楼梯口发现一名男子被一块房梁埋压,经医务人员确认,该男子已无生命迹象。随后救援人员继续搜救被困女子,0时56分,通过雷达生命探测仪、呼喊,在第2层中部听见被困女子呼救声,女子被困地点位于第2层楼板和被3层楼板之间,中间空隙40厘米左右,空隙中堆积大量瓦砾。

了解情况后,5名救援人员研究确定救援方案,从侧面清理瓦砾,利用液压顶杆支撑3层楼板,进入楼板空隙内救援被困女子。方案确定后,立即展开救援,由于救援现场是三楼民房完全垮塌,救援点困难重重,此救援任务对参战人员救援经验要求高、体能消耗大,而且救援现场晚上刚经历了一场大雨,对救援人员的精神、体力都是一种考验。救援人员冒着余震不断、房屋垮塌的危险,进入狭小的空间进行救援。根据救援现场情况,装备使用局限性太大,很多特种救援装备都使用不上,只能用铁铤和小铁锤一点一点地将被困女子身旁的瓦砾撬开清理,慢慢接近。

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经历十多次余震后,成功到达被困女子位置,发现女子左手手臂被预制板、木方、床板等物品压住无法移动,此时,该女子精神恍惚说自己想睡觉,救援人员一边与女子聊天一边破拆女子上方杂物进行清理。救援过程中,女子说着感谢消防指战员的话,“谢谢你们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我,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啊”。5名队员精神振奋,不知疲倦地开展救援工作,于4时19分成功将被困女子救出移交现场医务人员。

在转移男子遗体中,由于该男子上半身被一根巨大的支撑柱压在二楼的地板上,要将该男子遗体救出,救援人员所携带的小型救援装备无法发挥作用,带队指挥员立即向救灾指挥部报告请求大型挖掘机协助,指挥部向当地政府进行了对接。18日7时30分许,大型挖掘机到达现场,救援人员清理了3层楼板上的瓦砾,留出空隙方便挖掘机起吊,经过4个半小时的清理,于11时56分,成功将该男子遗体移出,参加救援的人员列队对逝者进行了默哀,然后移交家属,随即继续投入到搜救工作中。

在长宁地震救援中,沿江路中队地震快速反应小组5名队员营救被困人员1名,转移遗体1具,疏散群众200余人,帮助70户群众搬运物资,搭建帐篷35顶,完成对双河镇5个村房屋的排查。

5名队员英勇顽强,克服重重困难,顶着随时发生的强烈余震,冒着随时坍塌的危险,自始至终奋战在地震救援的最前沿。用精湛的业务水平、灵活的战术技能,确保快速救援被困人员,践行了新时期消防员不忘初心,牢记职责的宗旨使命。

蒋林

新闻推荐

长宁地震获救者李雨秦:走出伤痛 迎接新生

“睁开眼乌云都为我散开,没有什么阻碍,我冲向你的爱,四叶草在未来唯美盛开。”躺在长宁县人民医院骨科病房的李雨秦唱起...

长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