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培:痴情于竹荪的“竹荪婆婆”

宜宾日报 2019-01-21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 陈戎

在长宁县,有一位86岁高龄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竹荪专家黄文培,40余年来她致力于推广长裙竹荪人工栽培技术,带动当地6万余户群众脱贫致富。如今,老人对“竹荪”痴情不改,仍坚持在蜀南竹海景区开展竹荪试验,培育竹荪新品种。2018年7月她被评为“四川好人”,同年9月,被评为“中国好人”。

14载坚持 摸索研究终成功

1972年尼克松访华,长宁县接到北京的电话,要两斤竹荪款待尼克松。一时,长宁竹荪名声大振,形成了“竹荪与黄金等价”的局面。

那时,黄文培从四川省灌县林业学校(今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毕业后分配在长宁县万岭楠竹经营所工作已经20年了。这个消息让她萌生了人工种植竹荪的想法。

“没有经费,没有经验,没有专业技术,要人工驯化培育和种植竹荪,谈何容易。”回忆起最初与竹荪打交道的日子,黄文培感慨道,受当年技术装备的限制,她带领的技术团队,踏遍了竹海才有幸找到几株野生的竹荪,并成功提取到菌种。

在试验屡屡遭遇失败后,黄文培并没有灰心,她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从头再来。1986年,在经历了14年的无数次对野生竹荪进行菌种分离试验后,竹荪菌种才从野生竹荪中提取并试制成功。也是在那一年,第一株人工培育的长裙竹荪问世,并一举囊括亚太国际博览会银奖、巴蜀食品节金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国内外大奖。

惠泽乡亲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1995年,黄文培退休了,可她仍然奔波在县内外推广竹海长裙竹荪的种植技术,并还执着地向泸州、重庆、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内外地区推广该技术,免费赠送菌种给龙头、井江、桃坪、竹海等地贫困户种植。

如今已是满头花白耄耋之年的黄文培,身患高血压等疾病,仍坚持跋山涉水,在长宁的绿水青山中,在蜀南竹海里,不断探索“长宁竹荪”这一真菌皇后的制种、绿色种植、采收。目前,长宁县已成为中国三大竹荪生产基地之一,长宁“长裙竹荪”种植全国知名,产量和商品量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竹荪成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获得国家产品保护称号。

竹海长裙竹荪栽培技术已经推广到全国10多个省、100多个县。长宁县长裙竹荪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量7.55万吨,常年制种能力达1500万袋,年产干竹荪1250吨,直接总产值5亿多元。平均每户菌农年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几十年的坚持和奉献,让长宁种竹荪的、不种竹荪的都知道“竹荪婆婆”黄文培。

2018年,黄文培又研究出一批新品种,目前正在选育、驯化之中。

“我兑现了我60年前的承诺,与竹林为伴,以竹荪为命,为百姓造福,这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黄文培说。

宜宾榜样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新闻推荐

长宁 “点线面”结合 开辟全域旅游新路径

近年来,长宁县紧紧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坚持“点上发力,线上拉动,面上拓展”,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

长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