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勤: 著书不为稻粱谋 教书只愿桃李香

宜宾晚报 2018-04-26 15:48 大字

她,喜爱读书,家有藏书5000余册;

她,精心创作,其论文《建构了历史与文学的桥梁-解读<站在世界屋脊的将军>》获宜宾市第九届阳翰笙文艺奖;

她,扎根教坛, 参编了教材《新编大学语文》《写作能力教程》《信息时代的应用写作》;

她,就是53岁的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教授廖小勤。

“读书、藏书、教书、写书、评书、荐书,我所有的经历都与书相关。”廖小勤说,作为作家、评论家、老师,自己最大的感触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爱好阅读 藏书成瘾

廖小勤是长宁县人。幼小时,外婆爱抱着孙女讲故事,盘古开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这些民间故事,让廖小勤展开想象的翅膀,陶醉其中。进了小学,廖小勤读书识字了,她惊诧又喜悦地发现,原来外婆讲的那些故事,在书中更完整丰富,更有吸引力。

廖小勤的母亲是一名小学校长。上世纪70年代,母亲从学校带回家的报刊资料,也让廖小勤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拿着报纸大声诵读,报纸上国家领导人的名字都记得一清二楚。”廖小勤回忆说,看了电影《敌后武工队》《春苗》《野火春风斗古城》,还像模像样地模仿电影中人物的精彩台词。

进入高中,廖小勤痴迷于阅读小说。看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让廖小勤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以及他们坚强的信念和对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读作家曲波的《林海雪原》,侦察英雄杨子荣、战斗英雄刘勋苍、攀登能手栾超家等人身怀救国大义,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令廖小勤肃然起敬;品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廖小勤为梁生宝身上那种兢兢业业、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以及目光远大、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和以集体事业为重的社会责任感所感动。

从红色经典小说到中外文学名著,从唐诗宋词到经史子集……随着阅读范围越来越广,廖小勤藏书成瘾。

“每每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买到手中,有时候也会收藏某一类或某个人的书,像鲁迅、贾平凹自不必说,《左传》《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以及学术书籍也喜欢读。”

廖小勤的家其实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在她书房、卧室、客房都有书架、书柜,里面全装满了书,算起来藏书有5000余册。

斯是陋室,却因为四壁书香,有了清雅之气。廖小勤说,读书对于自己是一种享受,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品书如进食,得其法,营养与美味兼得;不得其法,或不得美味,或不得滋养,或伤害身心。”廖小勤总结多年的读书心得时说,以欣赏的眼光去读书,才能读出美味,读出乐趣;读一本高尚的书,就是像与一位高尚的人士对话,你的态度越虔诚,你的收获就越大。 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每阅读一本书,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并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读一本书,真能够提炼几句有用的话来,就算没有白读。

潜心创作 硕果累累

廖小勤博览群书,也记下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

“阅读是把弓,写作是支箭。”廖小勤坦言,长期记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动和忧伤、想法和思考,这也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

著书不为稻粱谋,在创作的道路上,廖小勤有一股追求极致和完美的可贵韧劲,正是这股韧劲,推动她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有所斩获。从1991年发表第一篇散文作品《黑水河》开始,廖小勤陆续出版了《陆游梅花词饮酒词注析》《纪晓岚谈鬼论道一百篇》《<学治续说>注译点评》《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饮酒诗选注评析》等多部专著;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建构了历史与文学的桥梁-解读<站在世界屋脊的将军>》《基层官员同质化符号化书写的突破-论周云和近年的官场小说创作》《<阅微草堂笔记>爱情故事及其现代意义》《批判与建构-从<阅微草堂笔记>看纪昀救世之深心》等学术论文30余篇。

在别人眼中,廖小勤是写作的快手,却不知这背后有多少辛苦,她对学术的敬畏与热爱,绝不是一句空话。为准备一篇论文,她多方查阅、搜集资料,堆起的书本与纸张,有的足有一米高。为写一篇有创见的论文,她反复咀嚼作品与资料,有的积十年之功才最终成篇。板凳一坐十年冷,别人看来的苦差事,她却乐此不彼。

廖小勤既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评论家。在她看来,创作和评论是一根藤上开放的两朵花,创作和评论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程中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文学批评是一件严肃而有意义的事情,文学评论家应该本着科学的精神和学术的良知去从事评论工作,它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好坏的简单评判,更是对文学创作者的引领与指导,点燃作者的思想,给作者以全新的启迪。”廖小勤说,文学批评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从感觉到体悟的分析过程。既要注重从具体文本阅读出发的文学感受,逐渐形成对于作家作品的总体印象,同时又要跳出文本的深刻领悟,更要将文学作品置于作家创作、文学发展轨迹上的深入评说,使文学批评具有文学史视阈,把自己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融汇在一起,“入乎其里”,又“出乎其表”。此外,发现一部文学作品的独特质素,真正展现批评家的独到见解,引领读者尽可能正确地阅读作品,也有助于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不断得到提高。

在廖小勤看来,评论家还应坚持真理,秉持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激情,坚持务实求真的批判态度,突出思想内涵,坚持价值导向,遵循自己的初衷,服从内心的良知。

“不能拘泥于自身与文本作者的特殊关系,拘泥于环境、对象的特殊需求,将严肃的文学批评当做换取别人心情愉悦的交易。既要对好作品充分的肯定,也应真诚地指出作品应该努力的方向,给予创作者应有的思考。”廖小勤说,文学评论如若不敢发出真实的声音,装聋作哑,势必造成文学理想的沦落与真理的失语;好的文学评论还应当发挥文学批评引领创作、引导鉴赏和阅读的作用,让作品真正成为人民的健康精神食粮。

扎根教坛 慧育桃李

从大学毕业起,廖小勤已经在三尺讲台上执教30余年。近年来,为深化教学改革,廖小勤还参编了教材《新编大学语文》《写作能力教程》《信息时代的应用写作》等,主持省级课题2个、市厅级课题6个,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学成果。

“教学是我最喜欢和最有成就感的事。 ”廖小勤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教学的热爱和自信。

在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廖小勤以三尺讲台为舞台,主讲大学语文、应用写作,她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课堂风格,使其成为不少大学生心中的“女神”。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认识了更加立体丰满的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沈从文等文学巨匠。 她从大量的书信、札记、人物谈话、研究文章、回忆录等历史细节讲起,努力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一生波澜起伏的文学巨匠。廖小勤讲课也从不拘泥于教材,授课内容早已镌刻在心中了,且常讲常新。她认为,文学最富想象力,好的教师犹如导游,引领学生在现代文学的名山大川中遨游;好的教师只有对所讲授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到高屋建瓴、胸有成竹、触类旁通。

“我十分钟爱中国传统文学,经常翻阅读记唐诗宋词元曲这样的古典文学,每每阅读到精彩的内容,我就忍不住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欣赏分享。此外,朱自清、余秋雨、丁立梅和毕淑敏等人的散文,我也经常会推荐给他们。”

“教书是个地道的良心活儿,必须用真心、动真情。”在廖小勤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杰作”,正是这份对“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匠心独具的创造、坚持不懈的专注,才让这些用汗水浇灌出的“桃李”显得弥足珍贵,值得如此骄傲。

“一批批大学生毕业,看着他们在社会上立得住、干得好,我满心幸福。”谈及自己的学生,廖小勤的眼里全是满足,连嘴角都洋溢着笑,“当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很在意我的职业。”

新闻推荐

宜宾携手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打造蜀南竹海中华大熊猫苑

本报讯(记者黄大海)4月20日,宜宾市政府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蜀南竹海中华大熊猫苑。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展大熊猫保护工作,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将把宜宾作...

长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