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循环农业”筑起返乡创业梦 子长县90后青年石涛创业记

延安日报 2019-08-02 17:59 大字

?●石涛在检查油桃长势

本报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郝文军 王东东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对全社会来说,奋斗是促进时代前进的动力;对每个人而言,奋斗是通往幸福的阶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怎样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不负青春?

石涛毕业于一所普通的职高学校,他热爱三农工作,毕业后返乡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起子长县恒丰种植家庭农场,2018年度农场总收入68.6万元。因致富带富作用突出,先后荣获2016年延安市首届职业农民大赛家禽饲养类第二名、2017年陕西省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陕北片培训班优秀学员、延安市第三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十佳潜力项目奖”。经营的家庭农场2018年在延安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被评为“优秀家庭农场”。

不屈命运 辞职回家创业

1992年,石涛出生于余家坪镇王家湾村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在外打工挣钱,母亲则在家务农操持家务,家里还有一个弟弟。

2015年5月,从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个猪饲料一体化的公司工作,眼看着马上三个月的试用期完,能拿到8000元到9000元一个月的工资,诱人的工资并没能让石涛满足。

“给别人打工我能干好,为什么不能为自己挣钱?”石涛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毅然辞职回到家乡。

父母知道了石涛的决定,坚决不允许石涛辞职。“我们一个农村人好容易把你上学供出来,你不好好地留在大城市还要回来当个农民?回来你娶老婆都是个问题!”妈妈生气地在电话里这么对石涛说,父亲也接过电话说道,“先别说你要自己创业,你想好你要干什么了么?想好干什么之后,一定能挣钱么?”

石涛在电话里听着父母的顾虑,久久没有作声。他也知道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并不富裕的家境根本不允许自己失败,况且有两个儿子的陕北家庭,父母会给自己投资么?

但是问自己“这辈子都要给别人打工吗?”他得到了答案。凭着一股闯劲,说干就干,收拾行李,石涛回到了自己从小长大的小山村……

寻找项目经过选择“立体循环农业”

辞职回家后,石涛开始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每天脑袋里想的都是自己可以干什么?都说好的创业项目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于是他一开始便考察了许多项目,比如养牛、养羊、养鸡等。但他在考察后认为,这些都是比较大众化的项目,受市场影响大,可以向着立体农业的方向走。

回到家乡的他,走遍了村里的沟峁梁岔,跑遍了县城的农贸集市,结合自身优势和农村实际,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学习借鉴新寨河村大棚油桃模式,2016年,承包土地30亩建设大棚20座,开始发展大棚油桃。他注意到在桃树下饲养蛋鸡和肉鸡,既可减少果园内病虫害发生、减少果实的药物残留,又可以把鸡粪发酵还田提高土地有机质,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水果提供有力保障。于是,多方筹措资金170万元,创办了恒丰家庭农场,以“立体循环种养结合”模式,修建大棚、标准万只鸡舍一栋、饲料库房、母猪舍一栋等。

成绩显而易见,然后当初建厂包括引种所需要的一大笔资金,是摆在石涛面前的一道难题。他拿出了自己不多的积蓄,父母为了支持儿子创业,也拿出了原本准备为他结婚的钱,加上亲戚的借款、银行的贷款,终于凑足了资金开工建厂。工程启动后,唐中洋从早忙到晚,每一砖、每一瓦,都是他亲自拉进来的。

但值得欣喜的是,创业项目终于步入了正轨。

艰辛创业 再苦再累也不放弃

建厂之初,许多人投来了质疑的目光。大家都十分好奇这是什么奇怪的动物,纷纷认为石涛不可能把厂子经营好,认为他是心血来潮,等热情一过就会撒手不干。甚至,连父母都劝他,搞“立体循环农业”不如找份踏踏实实的工作干。

面对质疑和不理解,石涛做好了准备,决定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一开始他养了一千多只鸡,在山沟的土窑洞里,要一直烧火保持住一定的温度。整个山沟只住他一个人,白天还好,到了夜晚,即使是这个陕北汉子也一样害怕。每天24个小时不间断地烧火、喂食,两天两夜没合眼,他站着都能睡得着。

其实,最让唐中洋头疼的不是这些,而是如何销售这些农产品。他带着资料,到子长、延安等地寻找菜市场、农家乐、酒店“毛遂自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上门推销过程中,唐中洋常常遭到别人的白眼以及不理睬。一次,他跑到一家酒店推销产品,谁知走到门口被门卫拦住了。门卫得知他的来意后,不同意他进门,让他自己去找负责人。心有不甘的他,通过努力好不容易找到了后厨厨师长,谁知厨师长又让他找别人。几番下来,他像一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唐中洋已经记不清楚跑了多少家店,也不知道被拒绝了多少次,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回响:永不放弃。

创业成功 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在创办一年后,唐中洋迎来了创业路上的第一笔订单。

这笔订单来自榆林一个老板,他想购买一些比较健康绿色的土鸡,经人介绍了解到唐中洋正在饲养土鸡,于是亲自过去看了一下,当场就订购了1000只。虽说这第一笔订单只有2万余元,但唐中洋拿到这第一笔钱后,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对自己的行业更加充满了信心。

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带动贫困村民共同发展,唐中洋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带动了15户贫困户脱贫。

隔壁村的孙宝林,由于患重病不能干重活,生活拮据成了贫困户,在听说石涛在养鸡后也有养殖的意向,石涛主动为他提供技术,出谋划策。孙宝林由最初的100多只鸡扩大规模到2000只鸡,又流转了一条山沟扩大产业发展。“多亏了这个后生啊,他还主动帮我销售,我只管养就行了,现在的好日子真是想都不敢想。”孙宝林脱贫后由衷地说道。

多年的创业打拼,让唐中洋从一个书香气息浓郁的学子变身为满身泥土味的致富带头人。他的行动和付出,也赢得了村民的肯定和信任。

2019年3月石涛被团市委推荐参加《东西扶贫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并被推荐为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候选人。

新闻推荐

子长县纪委监委执纪为民获赞誉 村干部违规违纪被查处 百余万涉案款项返群众

本报讯(通讯员吴晓洁)“县纪委监委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把106万余元的涉案款都返还给了村委,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

子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