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黄土地上实现“绿色梦”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延安日报 2019-06-21 11:32 大字

盛夏时节,沿子安公路,经子长县的凉水湾、石太山、李家沟、界石堡等行政村,只见公路两旁,一座座温室大棚错落有致,一个个小拱棚紧密相连,似团团白云飘浮在田间地头。走进棚内,一个个的硕大茄子正茁壮生长,一串串葡萄像玛瑙一般挂满枝头,这是子长县近年来发展棚栽产业以来出现的喜人景象。

这段时间,正是大棚蔬菜上市卖好价钱的重要时节。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李家沟村蔬菜种植大户李应昌每天都要和外甥朱小军早早地来到大棚里采摘茄子、过磅称重、分拣包装,然后装箱上车,最后由蔬菜批发商开车送往西安、宁夏等地。

“我去年11月份种了7棚的绿鄂长茄,今年3月份开始上市。由于管理到位,茄子的品相很好,一上市就得到了市场的青睐。价格一直比较好,最高时一公斤的批发价格能达3.5元。截至目前,卖了5万公斤,收入24万元。我现在是苦于没有那么多茄子供应,否则的话,收益会更好。”正抱着一箱茄子往车上装的李应昌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

与李应昌交谈之际,安塞的蔬菜批发商鲍有有来拉货了,他告诉记者,这的茄子很受市场欢迎,这次他要订9吨茄子,价格1.5元/斤,直接发往西安市场。“大棚产业效益不错,我的发展信心更足了。今年我又建了7个拱棚,全部栽了长茄苗子,6月下旬就能上市,预计能产金万公斤,收入10万多元。”朱小军满怀信心地说道。

马家砭镇界石堡村距县城25公里,205省道过境,区位优势显著,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镇政府引导全村发展142个经济效益高的拱棚葡萄,年收入预计保守60多万元。

61岁的王琴是界石堡村村民,家里有5口人,丈夫30多年前因操作农用机械不当导致腿部残疾,家里仅靠自己在家务农和儿子打零工维持生计,家庭经济较为困难。

几年前,在省级“两联一包”包扶单位延安大学的帮扶下,开始种植3亩露地葡萄,年收入增加6000多元。去年,在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改造成了拱棚葡萄,上市时间能提前近1个月,每斤能多卖2元,加之又新建了4个拱棚,预计葡萄年收入3.6万多元。

“过去仅靠务农和打零工收入低,全家生活不怎么好。现在通过种植拱棚葡萄经济状况比以前好多了,想想未来的收入就忍不住笑。”正在拱棚里打理葡萄的王琴高兴地说。

为保障群众稳步增收,推动大棚产业发展,激发农民的建棚积极性,子长县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政府对新建日光大棚每米补助400元,拱棚每米补助200元;凡是贫困户,还享受额外扶贫补助,大棚每米补助200元,拱棚每米补助60元。同时,蔬菜开发中心的技术人员还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的积极性。

子长县在巩固原有棚菜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改良种植品种,大力发展多茬次、多品种的瓜果等特色经济作物,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菜篮子的同时,种植户们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目前,全县陆续涌现的杨家园则甜瓜、史家畔草莓、苗家沟油桃、安定葡萄等知名品牌农产品,不仅稳占本地市场,而且已走向外地市场。

在马家砭镇苗家沟的油桃采摘园里,村民师有泉正和妻子任永红正在将油桃装箱打包,见记者的到来,师有泉热情地拿起几个油桃让记者品尝。师有泉告诉记者,今年油桃销售不错,12个大棚的油桃总产量4万多斤,每斤4~5元,最低可收入16万元。今年,他又尝试种植大棚葡萄,目前长势良好,不久就能上市。

近年来,子长县按照“现代农业富民”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生态循环农业为主线,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杨家园则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区,建设秀延川绿色蔬菜产业带和子安线葡萄标准化种植产业带,稳步推进棚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共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全县蔬菜总面积达4.22万亩,其中大拱棚菜1.2万亩,实现蔬菜总产14.1万吨。

据了解,下一步,子长还将继续加大对棚栽业的各项投入,制定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新技术、新品种集成化、科技化运用,同时,狠抓蔬菜产业后整理,提高蔬菜产业附加值,力争使棚栽业真正成为农民鼓起“钱袋子”的致富产业。

新闻推荐

“产业+旅游”走出发展新路子 子长县实现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

本报记者叶四青通讯员郝文军6月初的子长县余家坪镇新寨河村绿意盎然。出产自该村大棚的新寨河油桃即将销售一空,每个村民...

子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