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多业并举助推农业产业迈向现代化

延安日报 2018-01-25 19:16 大字

▲鸟瞰现代农业区

马家砭镇养蜂人韩占裕

李家岔镇明亮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梅花鹿

薯类研究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克新1号”脱毒种薯苗

小蚕共育室

瑞提娜西红柿

▲贺宁昌的苹果喜获丰收

通讯员 李晓军 王东东

2017年,子长县委、县政府围绕“现代农业促民富”这一战略思想,确定了“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业、做强薯类加工业、壮大提高棚栽业、巩固提升养殖业”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扶持政策,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形成了“山地林果、川道棚栽、沟区养畜、精抓特色”多业并举之路,助推农业产业迈向现代化。

山上果香飘 川道棚排行

近日,瓦窑堡镇庙湾沟村村民高海成高兴得合不拢嘴,原来他承包的30亩果园最近卖了个好价格,均价一斤4元,光苹果一项收入达24万元,他家4口人,除过成本人均纯收入竟达5万元。庙湾沟村早在2009年就被该县确定为苹果园地建设示范村,由于管理科学、养护到位,目前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园,该村15亩以上示范户达到30余户,苹果产业已成为该村村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

子长地处陕北高原腹部,土质以黄绵土为主,日光照射时间长,又昼夜温差大,所以产出的山地苹果皮薄、肉细、含糖量高,品质极优,先后多次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金像奖”、省优质农产品奖和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近年来,该县抓住全市“苹果北扩”战略机遇和群众高涨的热情,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山地苹果。2017年秋季,该县山地苹果新建园面积突破2万亩,全县新栽园面积达到24.3万亩,山地苹果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我种植大棚蔬菜已经有20多年了,但从未见这样高起点、高投入、高技术、高效益运作建设的日光温室棚,能随太阳升高改变光射角度保温,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技术员所说的就是全省除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外,唯一坐落在子长县杨家园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的可变采光角现代大棚。

走进杨家园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大棚林立,设施先进完备,颇具现代气息。技术人员正在蔬菜大棚里忙着为新上市的热带水果火龙果浇水施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棚内一株株番茄苗,结出二三十个又大又圆的番茄,煞是喜人;“香蕉葫芦”金剑隐藏在碧绿的叶片下面……

近年来,该县以抓农产品品牌塑造、品质提升、集群建设为重点,积极组织农业、农机部门等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向农民群众“传经送宝”,有效地帮助群众解决农业生产科技难题,实现科技知识真正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保驾护航。2017年,县上多次邀请省、市专家深入全县进行知识培训,共计培训农户8000人次,举办大型培训班2次,以乡镇为主的培训班20次,专业村实地指导培训60余次。

引领示范带动是该县建立园区的理念,已经成为产业转化过程中的亮点。截至目前,杨家园则现代农业示范园蔬菜种植、有机肥源工程、薯类加工小区建设已完成,并投入运营。有计划地引进热带水果火龙果、章姬草莓、塔兰多彩椒、冬之光黄瓜等名、优、特试验示范新品种33个,部分品种已推广上市。园区充分发挥技术组装、技术转化、技术扩散、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运用的基本功能,目前已试验成功的火龙果、牛奶草莓在该县史家畔乡和瓦窑堡镇发展50余棚,瑞提娜三号西红柿在全县推广种植500多棚,成效显著。自动卷帘、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秸秆生物反应堆、紫光灯诱杀、黄板诱杀、防虫网隔离防治等10项病虫害物理防治实用技术集成示范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先后在全县8个镇推广运用,进一步提高了蔬菜产业科技含量。安定马铃薯现代农业示范园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薯产品加工三大功能区建设现已基本完成,共生产试管苗80万株,移栽试管苗40万株,生产原原种80万粒,良种繁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2018年良种扩繁奠定了基础。从最初的种植、养殖到如今的基地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新品种引进实验推广等一系列规模发展可见,现代农业给子长人民带来了许多商机。

2017年,该县建成省、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0个,市级“一乡一业”示范镇2个,新寨河村被确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充分发挥山地苹果示范园引领作用,苹果面积累计达到24.3万亩,新增挂果面积1.2万亩,苹果总产3.7万吨;新建蔬菜大棚550座、拱棚520座,蔬菜总产13.5万吨;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20个,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高科技引领 提品质示范

在薯业良种繁育中心,无菌接种室里的技术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进行马铃薯脱毒茎尖剥离;元亨薯类加工厂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偌大的厂房里堆满一袋袋晶莹透亮的粉条……

该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富民”战略,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立与生态建设相适应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力促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基本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生产的新格局,使全县农产品尽最大可能地得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取得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可喜成果。

产业要发展,龙头带动是关键。为了加强龙头企业对马铃薯产业的带动,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了子长县元亨薯类加工厂、百通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以“注册一个商标、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项产业、拉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为切入点,全面打造“子长洋芋”“子长粉条”为代表的品牌效应,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以高附加值、经济效益佳、市场前景好的高品质精淀粉、水晶粉条、水晶粉皮等为主导产品,抓加工增值,延长了产业链条。

2017年,该县启动建设杨家园则现代农业示范园物联网管理平台,探索农业数字化管理新模式。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西山沟、刘来沟现代农业园区有序推进。全县洋芋种植总面积26万亩,全年共生产马铃薯35万吨,加工转化15万吨,生产淀粉、粉条、粉皮1.8万吨,实现薯业总产值5.3亿元。在2017年第24届农高会上,该县马铃薯水晶粉条系列产品的亮相彻底火了。据悉,该县元亨公司生产的淀粉、水晶粉条全部按照国标《GB/T8884-2007》和《GB/T23587-2009》标准规定指数生产,所用设备和技术都获得国家专利成果证书。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应用,同时解决了口感与安全两大问题,成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延产业链条 显特色品牌

在参观涧峪岔镇南家峁村示范基地时,56岁的郭光金高兴地给我们晒起了他的养蚕账。“今年我的蚕茧每斤卖了24元,一共挣了34520元,现在腰包鼓了起来,大家都开玩笑叫我郭老板,这多亏了县上和蚕桑中心的大力扶持。2018年,我打算再用这土地流转的好政策,给自己多增几亩桑园,让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了寻求更多的经济增长点,该县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紧密结合实际,通过“产品深加工”的新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养殖业,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鼓起了农民“钱袋子”,农民生活水平与小康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

用桑叶制生态桑叶茶,用蚕丝加工蚕丝被,用蚕沙做保健枕头,桑树套种中药材等蚕桑业产业衍生链让子长桑蚕产业破“茧”而出,在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改变了过去一贯的“种桑养蚕卖蚕茧”的单一模式。已建成投用的涧峪岔省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收购蚕茧450吨,生产蚕丝被1000块、生态桑叶茶1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了路径。蚕桑深加工蚕丝被、生态桑叶茶、桑枝食用菌、蚕沙保健枕等蚕桑系列产品已初具规模,效益显著,蚕桑体系建设已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俨然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2017年,该县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命名为“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示范县”。

在李家岔镇石家湾村明亮专业养殖社内,圈养的梅花鹿不时呦呦鸣叫,察觉来人造访便探头四处张望。合作社的负责人钟明、钟亮两兄弟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中央电视台《生财有道》栏目中看到一则关于梅花鹿养殖致富的报道。节目中介绍说,梅花鹿浑身都是宝,鹿茸、鹿血价格不菲,梅花鹿易于养殖……便萌发了养殖梅花鹿的念头。经过一番考察,认准了养鹿是一条致富的捷径,和家人商议后就拿出所有积蓄,投资搞起了梅花鹿特色养殖。两兄弟几经周折,成功办理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在石家湾村建起了一家占地20余亩的明亮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次性投入30多万元,建起鹿舍、购进30头梅花鹿,边学习边摸索,踏上了养鹿之旅。目前,鹿群健康活泼,有多只母鹿已经成功受孕产仔。钟明还在县城内开了一家鹿产品专卖店,第一批鹿茸走向了市场。

“子长早些年也有养殖梅花鹿的,可都失败了。我们的梅花鹿养殖之所以初见成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我们与榆林的一家养殖场互相扶持,互惠互利;其二,我们与北京、长春等养殖场都有协议,他们以保护价收取我们的鹿茸,销路不发愁;其三,我们也开了家鹿产品专卖店,自产自销。”说到以后的发展,钟明、钟亮两兄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钟明告诉笔者,他现在想积累资本和经验,等有更多资金后,成立梅花鹿生产合作社和鹿产品加工厂,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引导周围群众发展养鹿,并把自己总结的养鹿技术传授给大家,为大家提供优质鹿种、饲料、医药、配种、技术指导等链条式服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马家砭镇赵家焉村71岁的韩占裕从24岁开始养蜂,47年的养蜂生涯让他成为远近闻名的“蜂王”。“一个蜂箱一天能酿出大约15至20斤的蜂蜜,以每斤20元的价格来算,这个养蜂的收入就不一般了。”韩占裕说。早些年,韩占裕抓住有利商机,组织成立了裕盛龙养蜂专业合作社,办起了养蜂技术培训班,免费传授养蜂技术,帮助群众养蜂致富。韩占裕的儿子韩永胜也是合作社的一员。“我从1987年开始养蜂,现在养160箱蜂,我们养蜂的收入主要靠的是蜂蜜、蜂王浆、花粉还有蜂蜡、蜂胶这几类的收入。主要是以大型转移开始养的,一年从南到北转一圈。”韩永胜说。韩占裕父子的养蜂规模现在已达到300多箱,年收入突破了10万元。如今依托养蜂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小小的蜜蜂正在为该县酿造一个致富产业。

如今,现代农业已成为该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就与变迁中逐渐体现出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和“高”“强”“快”的转型发展特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勤劳朴实的子长儿女,迎着十九大的和煦春风将一路奏响现代农业高歌,在奔向小康道路的征程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好。

新闻推荐

延安市首批四价宫颈癌疫苗在子长县接种

本报讯(通讯员张锐)12月21日,29岁的徐女士在子长县瓦窑堡镇卫生院成功接种了四价HPV疫苗,这也是延安市首支接种的四价HPV疫苗。当天下午1时许,瓦窑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陆续来了不少接种该疫苗的妇...

子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