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红:带着乡亲一起富 本报记者 马政 通讯员 王东东
●李海红采摘西红柿
在子长县热寺湾便民服务中心何家岔村,提起45岁的村民李海红,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上几句。她大胆自主创业,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凭着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成为了年收入过百万的致富能手;她情系一方热土,致富不忘贫困乡亲,主动返乡创业,在大山深处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和乡亲们共同唱响了一曲深情的脱贫歌。
踏实肯干,农资市场闯出新路
11月20日,记者在正正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见到了李海红。她个头不高,穿着朴素,皮肤黝黑,一头短发显得很精神,笑起来非常亲切。
李海红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1992年,刚结婚的她不甘贫穷,就租了13亩地,种上了向日葵和洋芋,自己播种、锄地、施肥,但一年下来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不想一辈子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1994年,她背井离乡,到延川县永坪镇制衣厂打工,在这里她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很快站稳了脚跟,而且有了属于自己的裁缝店,生活也渐渐宽裕起来。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花钱的地越来越多,光靠裁缝店的收入已经不够了。她瞅准农资市场,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在永坪镇经营了一家种子店,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创业。
“要做就要做一个有良心的农资商,要把农民的难处放在心上。”她背着货物走村串户卖过农资,她守着柜台精打细算“算”过农资,她到田间地头讲过农资,她骑着自行车送过农资。寒冬酷暑,风餐露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她都咬紧牙关,继续坚持,最终打动了很多人,业绩也一天比一天好,年收入也从4000元变成了100多万,店面也从24平方米扩到了100平方米。最关键的是,她的种子店成为了农民眼中的放心店、诚信店。
回家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何家岔村有126人,村民思想意识保守,大多沿袭着传统种植模式,靠天吃饭,遇上恶劣的天气就会束手无策。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叫富。”致富之后的李海红没有忘记家乡人。常年和农业打交道让她了解到,要想改变村民靠天吃饭的现状,就要发展设施农业,进行反季节种植。
“由于村民思想保守,很多人都怕担风险,不敢尝试。”李海红多次上门开导说服都没能改变大家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先做给村民看,再领着村民干,带着村民一起富。今年年初,她投资140余万元建起了13个温室大棚和33个拱棚,组建了子长县正正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吸纳4户贫困家庭加入合作社。目前,李海红的大棚产业已经初见收益,8万多株西红柿陆续开始挂果,已卖出10万多斤,收入15万元。
为带动老乡一起增收,李海红给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仅一茬下来就为村民支付了24万多元的工资。
何家岔村民杨福元今年63岁,妻子常年患病,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从7月份开始他就开始在这里打工,4个月下来收入了1.2万元。此外,杨福元还给李海红流转了3.9亩地,每亩每年还有300元的流转费。
“现在我既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也不耽误照顾家里。”杨福元说。目前,全村有30多户村民都在基地打工,其中贫困户18户。
现在,只要有人想跟着李海红学习大棚种植技术,她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还对贫困户予以资金帮助,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村民脱贫致富。谈及未来,李海红说:“我计划创办辣椒厂,让村民发展牛角辣椒和尖椒,实行订单农业,尽最大能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班姣)11月2日,延安市残疾人剪纸艺术培训班开班。在延安红月亮高河晓剪纸文化有限公司,来自子长县的残疾人徐鹏飞正在认真学习剪纸。他希望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像徐鹏飞一样来学习的残...
子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