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第一线 开准“药方子”医治“穷根子” ——市人民医院帮扶子长郭家坪村小记

延安日报 2017-09-01 18:28 大字

蔺广东(右三)为村民们解读健康扶贫政策

距离上次进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郭家坪村的乡亲们日子过得怎么样?近段时间,这份牵挂常常萦绕在市人民医院包扶干部蔺广东院长的心头。

几天后,蔺广东带着包扶干部来到了郭家坪村。这次,他带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市人民医院11位医疗专家进村开展了“健康知识进百家,便民义诊解民忧”活动。郭家坪村是子长县李家岔镇的一个偏远村落,也是市医院开展***工作的包扶村。

听说包村干部要来,几十位村民早早地就守在村口,像迎接自己久违的亲人一样等候着他们。

“这次来,一方面是想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村里,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诊疗服务;另一方面是想再次考察村民的生产发展情况,继续和村干部村民研究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蔺广东说。

智慧扶贫精准绘制脱贫新路径

郭家坪村居住着由10个自然村组成的353户村民,共1146人,老龄人口较多,许多老人因腿脚不利索,看病不方便,有病总是能拖就拖。得知情况后,市医院多次组织医疗队进村义诊,为村民们提供健康服务。“我们这儿离城里远,看病不方便,你说这么糟糕的天,专家还来给我们看病,真是太贴心了!”68岁的李大妈高兴地说。

活动当天,专家们为郭家坪的80多位村民提供了免费测血压、测血脂、超声、心电图检查等医疗服务,还免费发放了相关药品。不仅如此,医务人员还为村民们建立了健康档案,以便更好地为村民提供服务。义诊现场,专家们一边为村民诊疗,一边为他们讲解健康扶贫政策。“医疗卫生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要让村民及时了解国家的卫生政策,与老百姓利益相关的事情可轻视不得。”蔺广东说。

除了诊疗,村上的大小事情都牵动着包扶干部的心。义诊结束后,包扶人员实地查看了百亩山地苹果示范园引水工程、道路柏油工程等进展情况。5年的包扶工作,让大家越来越坚信:“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在产业。”为此,包扶干部为郭家坪村谋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那就是将积极争取项目和发展山地苹果长期产业相结合,同时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等短平快产业项目,真正实现全村共同致富。

“驻”进百姓心做困难群众贴心人

方红强是蔺广东的包扶对象,这个靠养羊起家的农户原本光景过得还不错,但几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不仅使夫妻俩的身体遭受重创,更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供三个女儿上学,维持生计,不能干重活的夫妻俩就在县城租了房子,靠在人力三轮车上卖水果赚取微薄利润。三个女儿也很争气,学习成绩都十分优秀,今年,二女儿方慧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医学院五年制本科。这本是令全家感到欣喜的一件事,但女儿的学费却让方红强一筹莫展。“爸真的不愿意让你也像我一样,但爸也没办法,一年的学费都凑不齐,别说五年了。”

“再难也不能难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让咱娃把大学上完!”蔺广东得知情况后,承诺每年资助方慧2000元学费,他还和包扶干部多方奔走联系,将方慧每年1万元的学费凑齐了:延安民营企业家、慈善家庞永宁承诺每年给方慧资助6000元,子长县人大代表黄小平答应每年资助2000元。

除了方红强一家,同样让包扶干部牵挂的还有46岁的王张琴一家。王张琴没有工作,3个儿子只有一个成家了,另外两个儿子在外地打工,收入微薄。了解到她家的处境后,包扶干部帮她建起了猪圈,还协调当地政府出资购买了4头猪仔,帮助搞起了小规模养殖。不仅如此,他们还给王张琴在延长县一工地联系了一份帮灶的工作,每月工资3500元。有产业,还有工作,现在的王张琴看上去一脸欢喜:“以前真的是收入没门路,打工没出路,现在好了,日子不愁过不好了。”

就这样,经过近5年的包扶,郭家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道路实现了硬化,新修了过水桥,村民们有了自己的文化广场,村容村貌变了新模样;建立了山地苹果种植产业,实施了引水灌溉工程,贫困户都有了各自的营生,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几年前还贫瘠、荒凉的贫困村逐渐摘掉了“穷帽”。

新闻推荐

延安子长公安做普法宣传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本报讯(记者鲍静通讯员郭军)近日,延安子长县秀延街9号楼共60余住户以修建妇幼保健院阻碍整栋楼采光为由,聚众在建筑工地现场讨说法,致使工人停止施工,造成社会不良影响。事情发生后,子长县副县长冯炜立...

子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