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食品卫生追根溯源群众舌尖更加安全 ——延安市规范食品加工小作坊工作小记

延安日报 2017-08-10 11:48 大字

食药监局工作人员检查食品店的“一票通”

监管人员操作“云监管”平台

本报记者 张改玲

延安市现有食品加工小作坊1257家。为了服务民生,保证老百姓的舌尖安全,近几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食药监局)先后采取治脏保卫生、治假保安全、云监管防反弹等治理措施,狠抓小作坊行业监管,全面规范全市食品小作坊经营行为。

A治脏保卫生食品更干净

市食药监局制订了《延安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条件通用技术规范》,随后根据规范,全市开展集中整治。通过严格控制生产设施配备、原材料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工艺要求、从业人员素质、食品检测、食品包材、许可审批等九道关口,打造了一批示范经营户,引领带动其他经营户学习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几年努力,全市基本解决了小作坊脏乱差的问题。

说起小作坊的前后变化,子长县秦晋源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经营者魏丽深有感触,他的作坊原本很小,只有二十几平方米,卫生各方面都不达标。后来,在县食药监局的持续整治中,魏丽扩大规模,并不断提高各方面配置,小作坊环境卫生彻底改变了,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保障,公司产品走俏,效益攀升。

B治假保安全食品可追溯

在实际监管中,由于无证食品黑作坊一时无法全面铲除,市场上黑作坊产品与规范后的食品小作坊合格产品形成了竞争,不利于小作坊全面规范发展。于是,市食药监局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小作坊产品销售票据“一票通”,规定只有取得小作坊许可的业主方有资格使用“一票通”,票随货走,同时在流通、餐饮环节大力开展索证索票专项整治,杜绝未取得“一票通”的小作坊食品进入市场,从而使市场上所售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

如今,在延安,通过实施“一票通”政策,所售食品的来源很容易追溯到。

子长县人人家时代广场店长王淳拿出一个账本告诉记者:“这是商场的进货台账,从小作坊进的食品都有‘一票通\’,这样就从源头上杜绝了假冒产品流入市场。”

为了保证小作坊食品安全,全市各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会不定期对小作坊食品进行抽检。洛川县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检测人员习龙龙告诉记者,检测中心主要针对的是粮油、蔬菜、面食等食品的检测,会每个月不定期抽检一次全县的小作坊。”

C“云监管”防反弹食品生产透明化

为了防止小作坊整治成果出现反弹,破解全市小作坊分散、隐蔽、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市食药监局对小作坊实行“云监管”,使食品生产透明化。目前,全市小作坊“云监管”工作已在黄龙县试点成功,正在逐步向全市推广。

何为“云监管”?黄龙县食药监局食品监管股股长何伊凡向记者介绍道:“‘云监管\’就是在小作坊安装监控,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小作坊加工经营实施24小时远程实时监控,保证生产经营的安全卫生。如果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可以及时调取‘云监管\’存储的资料,进行对比,有效划分事故责任。”

目前,全市小作坊在市食药监局多种渠道的整治监管下,已逐渐规范,达到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要求,基本保证了主要食品的源头安全和民众的日常需求。

新闻推荐

子长县公安局开展“三电”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

本报讯(记者赵宝玉)近日,子长县公安局集中优势警力,开展“三电”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他们通过认真梳理案件,狠抓排查,上硬措施,攻坚克难,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广泛宣传...

子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