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 志丹县纸坊便民服务中心集中连片复耕盘活撂荒地块

延安日报 2021-05-27 09:06 大字

?●用机械复耕

通讯员 杨耀武 陈光斌 刘洋 记者 王锋

走在志丹县纸坊便民服务中心米岭山村,随处可以看到大型翻地机正在地里来回穿梭,对撂荒地进行深翻整理。“整理后,这块土地将种植玉米,确保撂荒地应种尽种,以此增加农民收入。”纸坊便民服务中心米岭山村党支部书记白强说。

米岭山村辖8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4136亩。近几年,随着人口大量外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部分耕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出现季节性撂荒现象。今年,国家出台相关文件,要求所有撂荒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为了给村民带好头做好示范,白强率先从村民手中流转了63亩撂荒地用来种植玉米。他还动员返乡人士、养殖大户积极流转村上的撂荒地发展产业,确保耕地资源不被浪费。白强说,“作为一名村支书,我要带动大家把米岭山村的撂荒地全部复耕,让农民发展种植业。土地复耕后,让农民种小杂粮,种植养殖相结合,把土地盘活,让农民有很好的收入。”

高粱村党支部副书记屈金录家里有51亩苹果园,为了解决肥料投入的问题,2020年5月,他建起了羊场,养起了湖羊,从最初的50只发展到今年年初的近200只。现在,第一批肉羊已经出栏,也让屈金录赚到了钱。但是,他养殖湖羊的饲草基本要靠购买,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还造成极大不便。今年3月,他在中心的动员下,承包了本村的81亩撂荒地准备自己种植玉米,以解决饲草不足的问题。“种植玉米的好处是降低了我养羊的成本,解决了我养羊的饲料问题。以后羊粪上在果树地和玉米地,形成循环经济。”屈金录说。

在新庄梁村的600余亩撂荒地复耕现场,该村承包大户贺丙仁正和几名工人忙着旋耕施肥。贺丙仁是村上的果业种植大户,由于他常年在外做生意,见识广、路子宽。今年年初,贺丙仁毅然决定将水沟、高粱和新庄梁三个行政村集中连片的600余亩撂荒地和半撂荒地承包过来种植玉米。“他做的是订单农业,从耕地、施肥、播种、打药、再到收割,全都由专业的公司承担,基本实现了种植过程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贺丙仁在介绍中说,“因为我经常看电视了解国家政策,今年的土地也好承包,我也经常出去看人家大户种玉米,怎样挣钱,所以我今年回来也在村上承包了附近的600亩撂荒地。现在施肥犁地基本就完成了,还有200多亩没有播上种子,其他的(翻地施肥)也就全部结束了。”

为切实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突出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开春以来,纸坊便民服务中心高度重视中心撂荒土地复耕复种问题,把解决土地撂荒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积极组建工作组,全面开展土地撂荒专项治理行动,确保现有耕地应种尽种,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实现粮食增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该中心还引导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租赁等方式,大面积流转农户撂荒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和小杂粮种植,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我年龄大了,种地能力也没了,儿女都在外工作,地都给别人承包出去了,一年还能收入六七百块钱,总比撂荒了强。”新庄梁村村民雷志政如是说。

“今年以来,我们把撂荒地复耕作为农业增效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采取村干部带头、大户带动、种养结合的模式,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截至目前,全中心近3300亩撂荒地已复耕2400亩。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用力,加快进度,确保5月底前所有撂荒耕地应耕尽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纸坊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高润梅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走进红大 刘志平

红大,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当我走到红大旧址的半山崖底下,那长长的浮雕墙展现在我的眼前。浮雕上,红大学员给老百姓...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