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足球的无奈 中国足球的障碍
志丹县校园足球联赛比赛现场志丹足协供图
校园足球的启动,是中国足球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却需克服一个巨大的无形阻力。阻力虽然无形,志丹足协的女足教练姜自成(化名)几次在空荡荡的训练场上,清晰真切地看到了它。
“本来说好了训练,结果一个学生都没来。”姜自成发出一声叹息,“家长、老师甚至校长不让孩子来踢球。”
姜自成是一名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青训教练,培养出数名国脚。两年前,他来志丹选拔球员,被这片足球净土感染。“志丹足协在做足球普及,免费培训孩子。没想到足球还能这样搞!”他说。
姜自成决定留在志丹,随即感触到了第二个“没想到”:“没想到足球还能这么苦!”
他说,不少志丹当地人排斥足球,他自己很多时间都花在和家长、老师和校长磨嘴皮子,请求对方放孩子去踢球。这远比训练辛苦。
11月27日这天,记者在志丹采访时,姜自成一天都在忙着做家长的说服工作。
上午,他和志丹足协副主席姚功辉冒着严寒赶到距离县城10公里远的一个叫王彦虎的养猪农民家中。此前他去过两次。他三顾茅庐,只为求王彦虎允许女儿踢球。
王彦虎有6个孩子,前5个都是女孩,其中两个都是姜自成的球员,今年作为足球特色生已被河北省邯郸一中录取。此前,他们那个200多人的村子中还没人通过足球走出山沟。王彦虎的两个女儿破了这个天荒。
“王彦虎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女儿绝对是踢球的好材料。但她父母不让孩子踢球。我看着心里急。”姜自成说。
姜自成和姚功辉赶到王彦虎家时,家里只有王彦虎和他父亲——一个抽旱烟袋的干瘦老人。
72岁的老人家对姜自成和姚功辉说,儿子家现在欠债20多万元,就指望今年养猪能赚点钱。可按照目前的猪肉市价估算,恐怕要亏钱。尽管事实证明足球是可能让孩子摆脱贫困的一条途径,但王彦虎却不想让小女儿踢球了。即使姜自成和姚功辉苦苦相劝,他嗫嚅着应付几句,不时打个哈欠,说孩子学习不好,到最后干脆沉默不语。
上午的劝说工作以无效结束。
下午,姜自成出现在志丹保安中学的一间教室内。他的对面坐着6位家长。姜自成又是一番苦劝。对方依旧沉默以对。
这种无声的抵制,让志丹足协主席丁常保颇感无奈。
“今年,我们某小学的6个孩子入选校园足球国家队最佳阵容。但班主任不让这些孩子去练球。”丁常保说,“我去找校长,校长说会帮着协调,没任何效果。教练就此事给县领导写信,领导做了批示,依旧没下文。教练去堵校长,最后也没用。”说到这里,他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对于一些家长、老师和校长对足球的态度,刘志丹红军小学的校长李良洲深知其中原因。
“都是考试指挥棒闹的。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了。到了五年级,家长疯狂给学生补课。平日放学后补课,周六周日也不放过。”他说。
李良洲担任刘志丹红军小学校长10年期间,30多个学生借助足球考上更好的中学。他通过常年观察发现,适当体育活动,包括踢球是能促进学习成绩的。其中关键在于家长是否能够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他说:“需要家长监督和帮助孩子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自律习惯。这个习惯养成之后,问题就好办了。现在我们学校有个现象越来越明显——踢球好的孩子学习也好。”
李良洲认为,要想改变大环境,唯有将体育纳入考试体系,通过应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他说:“孩子们太可怜了,整天学习,都没时间踢球,体质状况下降。我赞同把体育纳入中考、高考。否则,体育在学校没地位,校园足球也搞不起来。”
他认为,现在成材道路逐渐增多,家长没必要非让孩子去参与千军万马争过高考这道独木桥。他说:“我们这里有句土话‘每个猪娃子头上都顶二升糠’。意思和‘天生我材必有用’差不多。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不一定非要走读书上大学的道路。”李良洲说。
记者在各地采访基层足球时发现,孩子普遍学业繁重,没时间踢球。一位在杭州某足球特色学校执教的葡萄牙教练告诉记者:“在欧洲,孩子学习和踢球可以兼顾,但在中国,学习和踢球常常只能二选一。”
中国足球的基础在校园足球,而在很多地方,校园足球正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无可奈何地叹息。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根据《陕西省总工会“三秦最美系列”选树活动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经推荐申报、网络投票、联评联审、省总工会党组会议研究...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