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山地苹果别样红

陕西农村报 2019-10-25 06:20 大字

?丰收的苹果。

?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后排右三)带领志丹县有关领导参加苹果推介会。

?①果农包装苹果。

?②展销会上参展的苹果。

?③苹果红了,果农笑了。

本报记者 张浩 文/图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全县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辖7镇1街道办,总人口16.19万。县境内海拔介于1093~1741米之间,年均气温8.4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71.6毫米,年日照时数2330.9小时,无霜期142天,是苹果的最佳优生区,所产苹果具有糖分高、硬度大、耐贮藏、色泽艳、口感好、品质优等特点。为此,志丹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苹果作为富民强县的一项“朝阳产业”进行培育。

目前,志丹县果园面积30万亩,2018年全县挂果11万亩,产量7万吨,产值3.08亿元。先后被评为苹果基地北扩示范县,全省优质苹果基地县。今年全县挂果面积达到12.5万亩,预计产量达9万吨,预计产值达4.3亿元。

据了解,该县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栽植苹果树,曾经建成了一些效益较好的果园,但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栽植品种、管理水平落后等因素影响,苹果产业逐步走向衰落,到2006年底,全县保留面积不足万亩。

2007年,县委、县政府抢抓陕西省和延字市“苹果北扩”战略机遇,把苹果产业作为解决贫穷问题的主导产业来抓,确立了建设30万亩优质山地苹果基地县目标,按照“山地建园、高点起步、相对集中、打造品牌”思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实现了规模化、高效化、标准化发展。苹果产业已成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和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志丹县先后被省、市评为苹果基地北扩示范县,省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陕西省山地苹果试验站落户杏河镇。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县围绕提产增效和提质增效这一核心,通过政策扶持、强化管理、示范引领、科技支撑和强化保障等措施,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升,果品质量稳步提高,果业效益大幅提升,果农收入持续增长,苹果产业逐步成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志丹县发挥领导的带动作用,17名县级领导每人包抓一条万亩苹果产业带,定期深入一线督导推进;每名镇(街道)党(工)委委员包抓包建一个100亩以上苹果园,每名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及“第一书记”包抓包建一个50亩以上苹果园,把抓产业成效作为干部考核选用的主要依据,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每名村支书、村主任自建果园50亩以上,其他村干部、小组长、农民技术员自建果园20亩以上。

县镇两级干部带头承包或自建果园2.7万亩,村组干部带头承包或自建果园达4.5万亩。全县81名技术干部发展果园达4600亩,其中100亩以上16个,面积最大的344亩。该县坚持把山地苹果作为一项战略性产业来抓,调动一切资源,集中一切力量,加大支持力度;出台了《激励扶持现代农业全面提升的十条措施》,县财政每年列支7000万元,专门支持苹果产业发展。其中2000万元用于镇办产业发展,1000万元用于科技投入,1000万元用于果业后整理,1000万元用于集体经济,2000万元用于专项奖补。

志丹县大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果业带头人、管理营销经纪人,并分期组织这些人考察学习,分层开展技术培训,分批进行资格认证,不断壮大产业建设主力军。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30万亩,12个镇(街道)果园面积均达到2万亩以上,其中3万亩以上的3个;109个村果园面积达3000亩以上的30个,面积最大的6730亩;果园面积最大的户446亩;收入最高的户达到110万元。

志丹县打造山地苹果返乡创业示范点410个、电商平台40余家;在农民家门口建起了“产业工厂”,既能让返乡人员安心创业,又能让农民稳定就业;注重把土地流转与果园流转相结合。建立县镇村三级产权交易平台,为返乡人士提供土地评估、入股策划、产权公证“一站式”服务;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托管、反租、倒包等方式,全方位动员社会各界流转土地。全县流转土地及果园达13万亩以上,不但盘活了土地资源,而且彻底解决了农民无能力经营撂荒果园问题。

志丹县今年建成高质量30万亩苹果主产区,新建或提升改造半撂荒果园3万亩,发展20亩以上产业大户3000户,全面提升产业的规模和效益。该县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对内,通过民营企业代办、能人领办、单位帮办、农户联办,培育县级以上合作社365家,通过技能培训、职业认证、颁证登记、指导监管,培育家庭农场1020家、职业农民3100余人;对外,通过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引进陕果集团、北京惠农合等龙头企业8家,建基地、做示范,搞营销、促带动。依靠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提升果园规模化程度。

志丹县共发展50亩以上产业大户514户,100亩以上大户231户。该县坚持所有权制度不变、农民身份不变、耕地用途不变,在推动果园向适度规模转移的同时,防止过度向工商资本集中。到今年底,全县20亩以上产业大户将要达3000户,占到果农总数的21.3%,占到果园总面积的32%。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陕果集团2万亩苹果“三变”改革基地,带动产业上规模、提效益;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组织农户参与果业生产、销售等工作,吸收3273户果农入股联营,带动5000多农民就近务工,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大产业带动扶贫,志丹县发展产业贫困户1063户,其中706户有条件贫困户全部发展了苹果产业,覆盖率66%;通过“三变”改革助力扶贫,吸纳36个贫困村、361户贫困户入股联营、5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实现了互促互利、共同受益。

志丹县坚持走“以果定畜、以畜促果、果畜结合”的循环农业路子,强力推进有机肥源建设。突出主体肥源,引进新希望集团,投资2亿元建成10万头种猪繁育基地;引进东方希望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目前两个占地400亩的种猪场已开工建设。种猪场采取“公司集中繁育、农户分散育肥”的运营模式,由企业负责为农户提供仔猪、饲料、技术、管理、防疫一体化服务,并进行统一保底收购,确保无风险、有收益;按照“一亩果园两头猪三吨肥”的配备标准,两个项目投运后,年生产肥料将达165万吨,为全县30万亩苹果园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源供给;把传统养殖仍然作为重要肥源,稳定白绒山羊,扩大湖羊养殖,使羊子存栏控制在10~15万只,实行舍饲化养殖,进行自主化供给。

该县探索“果畜沼”循环利用,推广“三沼”综合利用,倡导田间作物循环利用,实行油豆轮茬、间作套种管理,推行“在线质量”全程追溯,将11家农业企业、37家合作社纳入信息平台,有效提升了果品的信誉度和品牌力;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果业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扩量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建设全国山地苹果示范县为目标,按照“规模扩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思路,加快构建现代果业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营销体系,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装备、信息化服务、品牌化营销,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山地苹果已是志丹农业产业的重中之重,更是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到2020年,该县苹果面积将达到30万亩,挂果园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量达到20万吨,优果率达到80%以上,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农业人口人均苹果收入达万元以上,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目标,使果业成为提升志丹形象的名片产业和带动城乡一体发展的主导产业。G

新闻推荐

志丹县打造田园科普农业综合体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志丹县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志丹县致力于打造以“红都田园梦水韵鹞子川”为主题的田园科普...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