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了“口袋”富“脑袋” 志丹县义正镇开展“双向培训”效果佳

延安日报 2019-10-24 11:13 大字

通讯员 沙江 姬伟伟 本报记者 王锋

金秋的志丹大地,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走进志丹县义正镇龙泉寺老支书刘志忠的果园,红彤彤的大苹果挂满枝头,果树长势喜人。在交谈中得知,这片果园以前是一片撂荒园,无人管理,在刘志忠老人托管以后,经过精心打理,如今果园面积达到50多亩。

龙泉寺是义正镇的山岭村,过去因人口外流,土地荒芜,果园撂荒,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针对现状,村“两委”及时提出了“支部引领、党员(能人)带头、果农参与”的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和托管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在政策的引领下,原村支部书记刘志忠带头承担起了村上大部分撂荒果园的托管任务。

据刘志忠介绍,果园托管5年以后,果树挂果后就要归还本人,但结果5年以后虽归还了几家几十亩的果园,但仍有部分农民在外打工回不来。“为了不把剩下的160亩果园撂荒,带动产业发展,我们搞了一个土地流转,给几户人分别承包了仍在撂荒的果园。”刘志忠说,承包后的果园,从今年初挂果看,效益还是挺好的。今年初挂果160来亩套了20万袋子,从现在的长势看也是很不错的。

一时间,“支部引领、党员(能人)带头、果农参与”的模式,成了义正镇转变农民观念、提速苹果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也涌现出一大批党员示范、能人带动的典型。镇果业技术员冯宝成带头在阳洼河村承包了50亩撂荒园,将技术培训课堂放在了村民家门口,让村民们既挣到了钱,也学到了先进的果园管理技术。

之所以要承包果园,冯宝成有他的初衷,“我包来园子,我怎么管、怎么干,就让农民跟着我学。你瞧瞧,今年农民的果量相当好,套袋也都高,商品率也比较好。前段时间,一个果农光嘎啦就卖了5000多块钱,一斤卖两块四毛钱。承包果园,我的初衷就是能带动老百姓致富。”

阳洼河村果农曹向阳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果树管理上我们就看人家技术员咋弄,我们也就咋个弄。今年人家打一次药,我们也跟着打一次药;人家修剪,我们也就开始修剪。现在都十几年了,以前也没见上利,一年卖几千块钱,就是前年卖了4万多块钱。嘎啦今年十四五棵树,整个下来能卖5300多块钱,但秋富士下来就套了14万多。”

有了这些能人典型的示范带动,阳洼河村的苹果产业发展有了很大的起色,全村共发展果园2700多亩,挂果园800多亩,恢复撂荒园168亩。

村主任赵建清说,“看到这些技术员的示范作用发挥得这么好,我更要当好产业致富带头人。”

从2017年建园开始到现在,赵建清的果园已经发展到了108亩。在冯宝成、赵建清等人的带动下,仅2018年,村上就带动起三户大户建了新果园,累计建园300亩。“看到大户种果树,其他村民也开始把以前的撂荒园都恢复起来了,从目前看还抓得可以,今年全村总共套了120几万袋子。”赵建清说。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近年来,义正镇牢牢扭住“发展产业、做强果业”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产业大户的示范作用、技术骨干的保障作用以及果农的主体作用,通过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狠抓干部和果农的双向培训等措施,动员全镇力量推动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果园2.5万亩,其中挂果园8000亩,预计苹果产业收入达到1400万元。

“我们通过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和‘三变’改革,使全镇新发展果园面积达到1.3万亩,占到全镇苹果产业总面积的一半,培育和引进了新型经营主体156户。按照把党员课堂建在山上、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把农户增收放在果园上的思路,我们狠抓干部和果农的双向培训,从而达到了既富农民口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效果。”义正镇镇长陈亮说。

新闻推荐

未礼让行人交通行为党政事业单位人员的重点典型车辆信息

1.违法时间:2019年9月25日18时16分违法地点:宝塔区南迎宾大道虎头峁违法行为: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未停车让行的违法车...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