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了就该去帮一帮其他人” 记志丹县女企业家宋庆珍
本报记者 房佳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陕西省城镇妇女“巾帼再就业明星”、陕西省“优秀私营企业家”、陕西省“优秀女企业家”、“延安市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延安劳模”“延安好人”,这是近年来宋庆珍所获得的荣誉。
1963年宋庆珍出生在志丹县永宁镇,1993年下岗创业,20多年来,她凭着辛勤的付出、坚强的意志,将志丹县义兴发大酒店做大做强,也承担起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艰难的创业经历
1980年,宋庆珍从志丹县中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结婚生子,过着安逸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1993年,宋庆珍所在的国营单位饮食服务公司因亏损倒闭,她也成为众多下岗职工中的一员。
在那段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日子里,宋庆珍也着急过、消沉过,但她凭借着在饮食服务公司工作的经验,在志丹县妇联的热心引导下,拿着东拼西凑借贷来的几千元,租赁了街边几间门面,办起小食堂。
一个女人出门创业,这在当时那个信息闭塞、思想不够解放的小县城来说,无疑引起非议和冷眼,但她硬是顶着无数压力,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凭借着她的聪明才干和独到眼光,宋庆珍当年就还清全部贷款,还让一贫如洗的家庭有了微薄收入。
这次成功创业也鼓舞了她的信心和干劲,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她的生意越做越大,由1993年的贷款起步到如今拥有固定资产达3000余万元,当年的小饭馆已经发展到如今集餐饮、住宿、会议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型酒店,成为志丹县餐饮界的“领头雁”。
践行创业的“初心”
“让自己的孩子和家乡的孩子将来不再受难,让受穷受累的父老乡亲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宋庆珍始终牢记着这份创业的“初心”,并不停地奋斗着。
多年来,宋庆珍在做强做大自己的餐饮企业的同时,义无反顾投身扶农、支农、富农,智慧献“三农”事业中,真情为农村妇女办好事、实事,助力新农村建设。
2007年,志丹县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在县妇联的组织协调下,宋庆珍出资5万元在顺宁镇白草台行政村成立“兴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共有96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宋庆珍多次深入村上,与村民座谈,共同寻找致富路子,根据白草台行政村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和养殖业,还鼓励农村妇女做手工馍,做农家饭菜,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2010年,正值蔬菜瓜果收获季节,村上蔬菜瓜果长势好、产量高,面积不断扩大,销售成了最头痛的难题。宋庆珍得知这一情况后,千方百计寻老客户,找新朋友,凭着多年在全县餐饮企业的声望,连续几个月东奔西走,帮助乡亲们以较好的价格将滞销产业销售出去。
“富裕了就该去帮一帮其他人。”宋庆珍说,“看到包草台村民们走上致富路,脸上洋溢着笑容时,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积极回报社会
“我的成功是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得益于各级领导和父老乡亲的关心和支持,回报社会是我一生的追求和使命。”宋庆珍说。
宋庆珍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帮贫扶困”理念,1997年,顺宁中学修建教学楼资金缺口大,四处筹钱,当时还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宋庆珍,资金周转也十分困难,但她还是拿出1000元给予资助。
1999年腊月底,宋庆珍主动找到残联,要求为贫困的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残联的领导听后非常感动,给她了四户残疾人的联系方式。第二天,宋庆珍就带着几名员工,开着车拉上米、面和猪肉看望了杏河镇和旦八镇的这四户残疾人。
2006年县残联召开“情系残疾人,帮扶献爱心”座谈会,县残联希望私企老板能尽己所能,关心、帮扶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
座谈会上,宋庆珍第一个举手表态:“我出2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在场的私企老板纷纷慷慨解囊。
像这样的善举,宋庆珍还做了很多,从1997年到2019年的二十多年中,她先后用于扶贫帮困的资金高达200多万元,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新闻推荐
保安革命旧址本报记者马昭摄8月8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走进志丹县。这里是刘志丹将军的...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