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父亲和两岁女儿的4天“寻家记”
文/图 本报记者 李馨怡
8月11到14日,聋哑父亲庆平保和两岁的女儿庆平西在庆阳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回家的路。庆平保和庆平西是救助站工作人员刘静给父女俩起的“临时姓名”,意在希望他们在庆阳西峰平安且受到爱心人员的保护。
在救助站宿舍里,庆平保怀里抱着两岁的女儿正在喂奶,女孩的眼神清澈、纯真,嘴里不断发出“啊~啊~”的声音,用手指着工作人员为其准备的衣物、奶粉和零食。
“这小女孩先天左眼下垂,身体较同龄人发育迟缓,运动功能低下。”说到这里刘静有些难过,跟着聋哑父亲流浪,让两岁多的孩子至今只会发出“啊~”的音节。
第一夜的初见
父女俩是8月11日晚,由北街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内永恒宾馆门口发现并送往救助站。当衣着褴褛的他们出现时,吓了值班人员高琎轩一跳。父女俩满脸黑乎乎的,浑身的恶臭味让人无法靠近,只有孩子睁着一只眼睛惊慌地打量着高琎轩。
“平时送到这里的大人多,这次居然是个两岁多的孩子。派出所的工作人员买了水、面包、零食,将他们安置在这里,希望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救助站副站长王宪瑞说,那晚,他给孩子吃了奶粉便安置在救助站的宿舍休息了。
“看到那么小的孩子跟着父亲流浪在外,心里很不是滋味。”王宪瑞感慨。
第二天,毫无寻找线索
为了弄清楚父女俩的身份信息,8月12日早晨,王宪瑞带着父女俩前往派出所做了面部识别,然而系统却显示无此人信息。“我们每个人都在朋友圈发布了寻亲信息,也没有人联系。”王宪瑞说,在刘静的建议下,找到了福利院的手语老师,希望通过手语交流获得庆平保的家庭信息,然而,庆平保不懂手语。
“他是聋哑人,有时候性格十分暴躁,情绪不稳定,孩子在他怀里哭得厉害,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孩子。”刘静说,他们是我从事三十多年救助工作以来,见到的最独特的一对,聋哑的父亲和年幼的孩子。
这一天,救助站所有工作人员转发朋友圈帮父女寻找家,刘静通过救助站的人脉向今日头条及各大媒体网站发布了寻人启事,联系梨视频工作人员发动全社会力量寻找,并没有接到任何线索。
第三天,洗去灰尘好返乡
8月13日,父女俩去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去了洗浴中心,换上了干净的新衣服。“给小女儿洗澡的时候,她很开心,也放下了戒备,喜欢我抱着她。喂奶粉的时候,她父亲情绪不稳定,孩子总是哭。”刘静说,其实,工作人员稍微哄一声她就不哭了,特别乖巧听话。
下午,去福利院体检后,结果显示,孩子长期营养不良,先天左眼患有疾病,且身体运动机能不健全。
第四天,人海中传来消息
8月14日,刘静像往常一样在朋友圈发布寻人启事,突然兄弟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发来消息称,“这对父女看着眼熟,你可以试试联系一下榆林救助站。”正是这一条讯息,刘静找到了父女俩的来源。
榆林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上告诉刘静,“查到了,刘登亮家在陕西延安志丹县永宁镇白沙河村马家河附近,来自大山,没有亲人。”
整整4天时间,等来好消息的同时,一句没有亲人让刘静有些担心。她和王宪瑞说明情况后,及时向榆林救助站申请救援,并在各大媒体呼吁,“希望小孩送回去后,能得到社会的救助,受到好的医疗和教育,同时希望社会福利院能给孩子家的温暖。”
“已经安排好的车辆,准备在8月19日亲自护送父女回家,希望回去后爱心机构给聋哑父亲协调一份工作,让他好好生活。剩下最后这两天,我们打算带父女俩逛逛西峰。”王宪瑞呼吁,养育幼儿,本是夫妻同责,如今,却成了贫困聋哑家庭无法承受之重。他们需要政府和社会伸出援手,共同托起孩子的幸福童年。
新闻推荐
告诉世界一个“红色中国” 追记埃德加·斯诺在延安采写《红星照耀中国》
■宋振远蔡馨逸李浩在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的保安革命旧址,一张毛泽东的照片挂在他曾住过的窑洞里,吸引了参观者驻足停留。照...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