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金苹果”“种”出新希望 志丹县发展苹果产业助力脱贫致富纪略

延安日报 2018-11-24 08:49 大字

?●果农正在果园覆膜

?●果农刘志晨给果树涂白

?●王彦军果园的果树长势良好

通讯员 刘元丽 本报记者 王锋

“没想到我的苹果能获得一等奖,太高兴了,以后我要好好把果树管理上,争取卖个好价钱。”在10月31日志丹县金丁镇举办的首届农民丰收节暨赛果大会上,王彦军在上台领奖时乐得合不拢嘴。

王彦军是金丁镇爬子洼村村民,2012年开始建了53亩苹果园,今年有3亩进入盛果期。“不要小看我这3亩园子,刚进入盛果期,色泽鲜艳,口感脆甜,个头还大,还没从树上摘下来,就被外地客商提前预订了,现在已经收入2.4万元了。”王彦军介绍说,“我的果园后年就可全部进入盛果期,到时候一年最少也能收入个四五十万元。”

在志丹,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转变思想,认准发展苹果产业的致富路子,一颗颗苹果正用红彤彤的笑脸串起老百姓红火甜美的好日子。

近年来,志丹县委、县政府抢抓省市“苹果北扩”战略机遇,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技术指导,优化品种及栽培模式,延伸产业后整理链条,全县苹果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示范典型引领作用效果明显,果业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苹果栽植、管理、营销等环节技术日趋成熟,发展势头强劲,果业经济效益明显,在增加群众收入和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上发挥了主要作用。2017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建设30万亩山地苹果主产区目标,坚持以“科技引领、放量扩面、加大投入、提质增效”为要求,以“行政推动、典型带动”为抓手,夯实产业基础。今年,全县紧盯“目标定位、经营主体、营销市场”三个关键,把山地苹果作为决胜小康的关键产业来抓。目前全县苹果面积达到28.8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7万吨以上。

村民家门口的“工厂”

志丹最大的资源是土地资源。如何将这“沉睡”的土地资源激活、有效利用?陕果集团入驻志丹给出了新的答案,为该县广大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把自己的65.8亩土地流转给陕果集团,光这项每年就能收入9870元。我还能在这里打工,一天赚130元,不出门就能把钱赚了。”陕果集团把果业基地建在村里,就像村民家门口的“工厂”,为高存山家的生活带来了希望。高存山是旦八镇马莲崾岘村贫困户,孩子瘫痪在床,妻子体弱多病,很难离家外出打工。2017年8月,陕果集团在马莲崾岘村建成“旦八十三道梁基地”。高存山一年获得土地流转费9870元,务工费11700多元。在家门口打工,高存山既可以照顾家庭,还能一年收入2万多元,大大缓解了他的生活压力。

在陕果集团打工,村民不仅能有不错的收入,还能学习新的果园管理技术,坚定他们发展苹果致富的信心。

“我家有20多亩果园,在果业公司打工,一天能赚100多元,还能免费学到最新、最科学的果树管理技术来管理自己的果园,这事多好。”胡佐贤高兴地说。

胡佐贤是旦八镇吊坪行政村元卯村小组村民,今年在陕果集团打工,参与了春秋季建园、管护、栽植、覆膜、锄草、防治病虫害、追肥等各个环节,劳务收入23400多元,还学习了苹果管理技术。“以前不太懂果园管理,苹果也卖不上好价钱。现在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新技术,正好用到自家果园,管理明显比原来好多了。”从胡佐贤的话语间,明显感觉到他对这种形式的认可度。

陕果集团积极参与“三变”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发展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多种形式入股,推动百姓脱贫致富。同时,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志丹当地苹果发展实际,分别成立机械服务队、技术服务队、销售服务队。在果树生长的各个环节,为当地果农提供便捷的土地翻穴、病虫害预防、施肥等服务;协调专业人员组建技术服务队,对果农在果树栽植、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借助“陕果电商”“陕果品牌店”等平台,为果农提供销售服务,并低价为果农提供冷库用于储藏苹果,确保果农收益不受损失,为果农吃下“定心丸”。

截至目前,陕果集团在志丹流转土地20958亩,建成以义正稠树梁等为中心的7个高标准扶贫示范基地,力争2018年年底前完成2万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建设任务。

近年来,志丹县坚持把抓点示范、以点促面作为产业建设初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积极培育产业发展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重点依托陕果集团志丹公司大企业引领,引导农户自主发展,鼓励专业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全县先后涌现出流转果园大户172个,其中30~50亩64个,50~100亩45个,100~300亩52个,300亩以上11个,面积达到1.7万亩。目前,全县有市级标准化示范园17个,精品示范园4个,万亩示范区3个,苹果产业带16条。在保安街道办事处新建立了50亩品种试验园,已建成杏河、双河等4个苹果专业镇,建成永宁贺老庄、麻湾,杏河青界湾、牛寨,保安壕沟,旦八墩湾等14个苹果专业村;正在建设苹果专业镇2个、苹果专业村21个;建成苹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68万亩。这些是建在村民家门口“搬不走的工厂”,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让村民不出门就能把钱赚。

红苹果变成“金苹果”

在志丹,一颗颗红苹果正一步步变成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金苹果”。

与王彦军一样,赵海奇是金丁镇首届农民丰收节暨赛果大会的并列第一名,获得了价值5000元的果树复合肥30袋,这更加坚定了赵海奇靠种苹果过上好日子的信心。“这不,眼下正是果园秋冬管理的好时节,奖励的这些化肥刚好能派上用场,对我来说,太实惠了,能省下一大笔钱,而且也是一种鼓励,以后我要好好在果树上投入,精心管理果园,多种好果子,卖个好价钱,过上好光景。”

赵海奇是金丁镇谢湾村的建档立卡户,2016年苹果开始收益,赵海奇主动提出退出贫困行列。说起几年前的恓惶生活,赵海奇很是感慨,“因为穷,家里什么都没有,害得我儿子30岁了才结婚,就连结婚用的钱都是又借又贷的。等孙子出生了,又是喜又是忧,可怜得连娃娃的奶粉钱都没有。”几年前,赵海奇和老伴靠种点玉米、土豆等勉强解决温饱,维持生活,慢慢地,儿子娶妻生子,生活的担子逐渐加重。2009年,全县鼓励种苹果,镇上组织村民们到洛川观摩苹果园。回来后,赵海奇转变思想认识,觉得种苹果有前景,就开始四处借钱贷款,和老伴新建苹果园。“当时也不懂果园管理技术,好在县上、镇上一直组织苹果技术培训,技术员也是亲自到果园来指导。”赵海奇高兴地说,“还是现在政策好,给自己家种苹果,县上还有每亩600元的现金奖励政策,平时还送些果树修剪刀、化肥什么的。”

今年,赵海奇家的22亩果园进入盛果期,纯收入7万多元。在当天的赛果大会上,记者看见赵海奇家的苹果个大、型好,不少群众争抢着品尝他家的苹果。各位专家在现场评鉴时,对他家苹果也是连连称赞。据赵海奇介绍,今年果价、销路都很好,每斤能卖到4块多,再好点的能卖到5块。要不是因为今年遭遇春冻,他家苹果卖10万元不成问题。

对于今后的发展规划,赵海奇心里很清楚,“不准备再扩大果园面积了,我要在精细化管理、提升果品质量上下功夫,以后我的苹果要论颗卖,每一颗都要变成更加值钱的‘金苹果’。”

脱贫致富,产业是支撑。只有有了产业,才能拔掉“穷根”,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志丹县坚持把产业助农增收致富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把苹果产业打造成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长效产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靠产业脱贫之路。全县认真落实贫困户户户有长线产业目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发展苹果5491.58亩,涉及739户,今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新发展果园269.7亩。制定出台了《志丹县2018年脱贫攻坚苹果产业扶持方案》等扶持政策,支持关键环节果用物资投入,推动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扩大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苹果产业覆盖面。结合生产,利用“两联三包”和各级领导干部包扶机制,解决肥料投入不足问题;采取专家讲课示范、大户现身说法等办法,加强关键环节技术培训;积极配合县产业脱贫领导小组做好政策宣传、产业验收等产业扶贫相关工作落实,今春配合产业脱贫领导小组落实贫困户建设防雹网1007.8亩,并成功举行产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

黄土地“种”出新希望

立冬后的志丹农村大地,寒风凛冽。在刘志晨的苹果新建园,他正忙着和几个村民为苹果幼苗涂白。

“这些幼苗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眼看天越来越冷,我要赶紧完成涂白工作,以免果树被冻着、被咬了或生病了。”刘志晨一边说着,一边娴熟麻利地涂白,眼神里流露出关切和爱护。

刘志晨是旦八镇界湾村刘湾村民小组返乡创业青年。今年1月份,刘志晨参加镇上举办的返乡创业人士座谈会,受到启发后,决心回家发展苹果产业。4月份,他回到刘湾村,流转了105亩苹果园,其中90亩是老园。

“这个果园基本都是老园,以前都是撂荒的,之前结的苹果也都是残次果,根本就卖不出去。”刘志晨说,“我曾经在延安学习过一年的苹果种植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加上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经过大半年的精心管理,果园已经慢慢有了起色,明年估计能收入10万元以上。”

说起这个年轻人,村民们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志晨这娃这么能干,才二十几的人,就这么出息。原来还是荒草丛生的果园,在他的管理下,便换了模样,果树长势也是越来越好。”

刘克宏是旦八镇界湾行政村的贫困户,今年给刘志晨流转了6亩果园,流转费用一年1700多元,平时空闲了就到刘志晨的果园打工,一天赚130元。刘志晨回来在村上发展苹果,激发了刘克宏对生活的信心,“志晨回到村上种苹果后,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以后我把技术学到后,也想种苹果,早点把光景过好。”

今年6月份,刘志晨被选为界湾村的村主任。发展苹果产业,不仅是个人创业的事了,刘志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还要带领全村人发展产业。“目前,县上还没有发展林下养殖,我想出去考察学习,在苹果树下发展养鸡产业,为村民多拓宽一条致富门路。”

一株株幼苗是黄土地上“种”出的新希望。离开时,中午的阳光正好洒在果园,刘志晨还在不停地涂白。幼苗在阳光的照耀、“主人”的精心呵护下,傲然地挺直腰杆,对抗冬日的严寒,迎接明年的春暖花开。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为了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返乡创业,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苹果产业发展,全面振兴乡村,从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底,县上每年将列专项奖励补贴资金1000万元,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程序规范、引领和带动产业发展作用明显”的经营主体给予补贴。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发展现代果业,年限20年以上,面积达到5000亩,政府一次性补贴50万元;达到1万亩,政府一次性补贴100万元;2万亩以上,一次性补贴200万元。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流转土地发展现代果业,年限20年以上,面积达到50~100亩补贴1.5万元;面积达到100~200亩,补贴3万元;200~300亩,补贴6万元;300~400亩,补贴9万元;400~500亩,补贴12万元。

目前,全县共有208人参与到返乡创业之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27个,带动118户贫困户种植苹果9182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步步在拓宽,志丹的农村大地正被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和力量,激发着产业发展、村民致富的无限潜力。

新闻推荐

志丹县集中整治舆论环境 查处办理案件3起 发现违法违规线索3条

本报讯(记者贾志敏通讯员张博山)全市舆论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志丹县共查处办理案件3起,发现违法违规线索3条,发现并...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