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琴:从“贩羊婆姨”到乡村致富“领头羊”

延安日报 2018-08-28 16:57 大字

市委通讯组 王强 蔡英 谷嫦瑜 刘晓媛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李生琴感慨地说,改革开放的40年,让自己的小家和土门村这个“大家”实现了一次次实实在在的蜕变。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志丹县永宁镇的土门村,像陕北其他农村一样,淹没在黄土高原的皱褶里。人们每天都在煎熬中度日,白天在满眼望不尽广种薄收的黄土里刨食,夜里只能在煤油灯下穿针引线缝缝补补,这就是李生琴口中说的“恓惶”,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陕北黄土高原的写照。

现在的土门村,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人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有了质的变化,一门心思发展产业。全村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苹果园,村内绿荫掩映、风景如画,三五成排的石窑住宅整齐排列。

村党支部书记李生琴这样描述村民的生产生活:“家家户户都有十几亩的苹果园,都能喝上甘甜的自来水,出门就是硬化路,雨天出行也不怕。”李生琴说,“土门村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建档立卡的13户贫困户今年就能全部顺利脱贫。”

在李生琴的带领下,土门村村民们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而说起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李生琴百感交集。

“9岁时父亲离家出走,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姊妹四个,整日以泪洗面,还有干不完的活……”

李生琴的父亲嗜赌如命,把一家人的“吃嘴钱”都输在了赌场上,整日拆东墙补西墙还高利贷。1978年,父亲不堪重负离家逃跑,一走就是7年,杳无音讯。

7年间,一家人在饥饿线上挣扎,日子穷得连锅都揭不开。母亲被迫将两个刚满15岁的姐姐嫁出去,用换来的那点彩礼钱养活李生琴跟弟弟。

1985年,父亲终于有了音信,就在志丹县永宁镇闫咀村。母亲带着弟弟去找父亲,而李生琴留下来给同母异父的哥哥做饭,还要负责喂牲口。

苦水里泡大的李生琴回忆起儿时的经历,心口仍然会隐隐作痛。

“一心要把光景过在人前”

“15岁,我第一次坐车,从绥德逃到了闫咀村。”李生琴说,从母亲走的那天开始,她就上山挖叶扁豆和柴胡根等药材,卖的钱攒了79块,跑到闫咀村与父母和弟弟团聚。

由于当时一家四口都是“黑户”,没有土地,连住的地方也没有。

李生琴回忆说:“刚到闫咀村,我们住在人家废弃的烂土窑里,没有门窗,用草棍子挡着,没有土地就自己开荒。”

1986年2月,母亲回去伺候坐月子的二姐。为了落户,2月27日,父亲将李生琴许给了徐义忠(李生琴的丈夫)。刚遭受丧妻之痛的徐义忠和对生活几乎绝望的李生琴走到了一起。“1987年正月十四结的婚,三十多年了,我们相濡以沫,把光景过得越来越好。”李生琴回忆说。

自从嫁给徐义忠,没大富大贵,倒也衣食无忧,一天三顿饭,顿顿有肉吃。成家后李生琴再也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穷死不如闯一闯。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贩羊婆姨”是怎样挥舞鞭子,赶着山羊,从榆林出发徒步赶路,日夜不停,一走就是数百里。这样的生活,李生琴和丈夫持续了十六年。

提起第一次养羊,李生琴仍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1992年腊月,用卖猪挣得的750块,买了18只母羊子,第二年就繁殖到35只,第三年就成了50几只,心里不晓得有多甜。”丈夫徐义忠接过话茬乐呵呵地说:“就从那年开始,我们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在养羊的过程中,李生琴发现,贩羊的收入也相当可观。

改革开放后,虽然交通日益便利,贩羊可以装车运输,但都得雇人花钱,为了节省费用,李生琴都是一路步行走村串户贩卖山羊。

16年的贩羊路,李生琴到了哪里就睡在哪里,把羊圈起来,自己就睡在羊圈口。十多天一个来回,每一次都会因为日夜奔波口舌生疮,喉咙干哑到连水都咽不下,打拼的历程有太多的波澜,每一次遭遇都让她心有余悸。

后来,家里建起了羊圈,李生琴一边贩卖山羊,一边饲养山羊,横下心来发“羊财”。养得最多的时候,一批就有100多只。

一直到1999年,陕北地区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不允许农户放养牛羊等牲畜,李生琴的山羊才没有继续扩大规模。

“喂猪、养羊、贩羊、开小卖部……”为了把光景过好,李生琴跟徐义忠啥活都干过,啥苦都吃过。

从2004年开始,中央每年都下发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大规模增加了农村地区的基本建设投入和社会建设投入。这一年,李生琴已经是永宁镇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户,她花了六七万元为家里箍了6孔石窑,还娶回了儿媳妇,买了三轮车,村里人都羡慕她家的日子过得好。

“一定要让全村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2005年,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这一年,志丹县接到上级要求:一个镇的村“两委”成员中至少要有一名女同志。

“人家是有经济头脑的女人。”“李生琴能当小家的主,也能当大家的主。”“你别看她是个女人家,干活能吃苦,不差她家掌柜”……十几年的贩羊历程,“贩羊婆姨”逐渐成为李生琴的代名词。一传十,十传百,她成了十里八乡无人不晓的厉害女人。

初冬的一天,李生琴跟丈夫正准备打洋芋芡了,突然院子里进来三四个永宁镇政府的干部,李生琴心里一惊,以为又是禁牧队干部过来要给她作思想工作。

“当时我们把政策讲透,好话说尽了,做了半个多月的思想工作,她怎么都不愿当村委会主任。”时任土门村驻村领导永宁镇干部李广维回忆说。

“就觉得自己不识字也没有文化,婆姨家当官也怕别人说闲话了。”但是在村“两委”选举大会上,李生琴还是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这个好消息,带给李生琴的并不是兴奋、激动,而是好多天睡不踏实。“不知道当村主任要干什么了,更不知道怎么当好这个官?”

上任后,李生琴还是会抽出时间经营着自己的贩羊生意,在贩羊的路上,眼看着别的村子日益富起来,都有了稳定的产业,而土门村还是几年前的旧样子,李生琴有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不安。

当时,经过试种、发展、扩张,苹果已成为延安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原来光秃秃的山头变成了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2006年,李生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大大小小的会开得越来越多,懂的也越来越多,带头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十几年的贩羊路,不仅让我挣了钱,也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我一定要带领全村都富起来。”李生琴信心满满地说。

2009年,她提出了全村种植苹果树的建议。为了说服村民种植苹果树,李生琴不知道说了多少好话,讲了多少道理,替村民算了多少笔账,也不知道多少次被村民从家里赶了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带头将自己家的10亩耕地全部种植苹果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种苹果。这一年,全村种植苹果面积1355亩。

“为了保证村民新种苹果的成活率,她连自己家的果树都顾不上管理,把自己掌柜带到人家地里帮忙干活。”当年的村民小组长魏力军说。

靠着苹果产业,土门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2400元提高到2017年的9600元。如今,土门村村民种植苹果的热情高涨,现在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1776亩。

这些年,李生琴任劳任怨,既顾小家更顾大家,土门村7个村民小组全部通水通电通路,成绩有目共睹。衣柜里的那一摞摞荣誉证、墙壁上的那一幅幅获奖牌匾都是对李生琴工作的肯定。2017年,李生琴成功当选为延安市人大代表。

李生琴说,闫咀村的发展日新月异,得益于中央农村改革发展的好政策不断出台。2018年3月26号,李生琴又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她说:“现在群众能吃饱有钱花,乡村振兴战略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我一定要让全村的人都过上城里人的好日子。”

新闻推荐

无力偿还网贷 男子网吧行窃

本报讯(王静报道)近日,志丹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通过全力摸排、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一起因无力偿还网贷,在网吧盗窃电脑主板财物案,抓...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