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士赴陕西当选调生 曾发表二十多篇SCI论文 拿下浙大最高奖学金

华商报 2018-06-06 01:13 大字

从2007年进入浙江大学就读本科,到2017年博士毕业,苏凯麒在浙大度过了十年的学生时光。

他曾是科研成果丰硕的博士,发表二十多篇SCI论文,拿下浙江大学学生的两项最高奖项:竺可桢奖学金和十佳大学生称号。

如今,毕业后的他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

从一名科研成果丰硕的博士,到支援西北的选调生,苏凯麒的选择源于一份深埋在心底的家国情怀。

在被问及是如何看待这份选择时,苏凯麒说:“青年一代,应该奉献自己的青春,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到基层的第一线去。我相信这是我的又一个起点。”

一个月减肥20斤

只为实现选调生理想

苏凯麒的职业规划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定好了方向。“从硕士开始,工作、创业、科研,我都尝试过,也觉得我都可以去做。虽然那时候我不太清楚自己以后会做什么,但是一直以来在我心底有一个念头没变,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对社会、对他人、对国家有利的事情。”

而做选调生是能够最大限度实现这一想法的,因此,苏凯麒也渐渐明晰了职业规划,坚定了自己的理想。苏凯麒说他体检三次复查不合格,就因为脂肪肝导致的谷丙转氨酶超过规定值两倍以上。“刚拿到体检结果时我很沮丧,没想到我一腔热血想做选调生,却因为胖被拦在门外。”

他下决心减肥。在诱惑最多的寒假期间,他严格控制饮食,甚至在过年时,当家人们围坐一桌享受佳肴珍馐时,他在厨房另起一灶,自己烹饪水煮健康餐。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他硬是减下二十多斤,最终指标恢复正常,通过了体检。

别给自己定性

想要变优秀 何时努力都不晚

在别人看来,苏凯麒是拿下浙大最高奖学金的“学神”,但其实,本科时的他并不是很突出,多门课程都是“低分飘过”。

苏凯麒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度过了十年学生时光。在学院2017年新生开学典礼上,他作为优秀学长代表发言,用“自省、自强、自信”三个关键词概括了自己的学生生涯。

本科成绩并不突出的苏凯麒,在成为研究生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博士阶段的学习艰苦,苏凯麒每天早上八点到实验室,晚上十点后才回寝室,高强度的研究一度让苏凯麒感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紧张,但也正是得益于这份投入,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7篇,共发表SCI文章25篇,应邀在国际生物传感权威会议ISOEN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权威会议EMBC做报告,他负责的项目,获得浙江省第十五届挑战杯一等奖、全国研究生移动端应用设计大赛一等奖等七项奖项……

对于自己的成绩,苏凯麒非常谦虚。他分享了自己的“心态哲学”——“别给自己定性,想要变优秀,何时努力都不晚。”

苏凯麒的成长,离不开母校浙大的培养。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实行“一横多纵”的培养模式。“一横”指前期开展通识教育,“多纵”是指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培养。

2017年,浙江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1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认定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学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三,学科优秀率居全国高校第二,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一。截至2018年3月,学校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7个学科进入ESI前10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二;8个学科进入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5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现在,苏凯麒已经以选调生身份来到延安市志丹县,开始新的人生征程。在浙江大学赴基层就业毕业生欢送会上,苏凯麒有一段激情昂扬的发言:“从母校走出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铭记“求是创新”的校训,铭记竺可桢老校长“人生在于服务,不在于享受”的教诲。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既然选择了,我就有责任、有义务坚持到底,做到最好,不抛弃、不放弃,为基层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新闻推荐

校有特色 学有擅长 志丹县市镇小学素质教育成果丰硕

●“小小讲解员”讲英雄故事●足球操在改革中不断奋进,在奋进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近年来,志丹县市镇小学...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