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光耀—— 返乡种植羊肚菌痴心不悔终成功

陕西日报 2018-05-03 07:21 大字

  本报记者 肖杨 通讯员 刘军伟

  4月25日,在志丹县永宁镇柳沟村村民贺光耀的设施大棚里,一个个锥形体的羊肚菌如破土的春笋布满全棚,长势喜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贺光耀每天都会数次来到大棚,悉心照料他的这些宝贝。说起这些宝贝贺光耀抑制不住自豪,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将野生羊肚菌种在了大棚里,实现了羊肚菌在志丹县内首次人工培育成功。

  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稀食用菌品种,属食、药两用真菌,被收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人工种植技术难度相当大。通过两年多的刻苦钻研,经过反复试种和多次失败后,农民贺光耀在今年将羊肚菌试种成功并获得丰收。而这一消息也在当地老百姓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大棚里,记者看到,一行行手指长短的羊肚菌仿佛一把把闭合状的微型小伞在地里排列得整整齐齐,十分惹人喜爱。正在和妻子采收成熟羊肚菌的贺光耀今年46岁。过去,他一直靠在外跑运输养活家人,日子还算殷实。随着运输行业逐渐不景气,2015年,他返乡后经常看到有人在镇上、村上收购野生羊肚菌,价格非常可观。从小就对野生羊肚菌有所了解的贺光耀,开始盘算着是否可以在大棚里种植羊肚菌。

  2016年,贺光耀开始进行人工羊肚菌种植。凭着一腔热情,他当年投入了10多万元进行试种,但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将土地及时移植,导致菌种老化,加之冬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压垮了简易遮阳大棚,致使所试种的羊肚菌一个也没有长出来,血本无归。

  “一开始他要种植羊肚菌我就不同意,可是他坚持要种。第一年种了8亩,一个也没有长出来,一下子就赔了10多万元,连给娃娃的学费都交不起。”贺光耀的妻子崔金莉回想起当时的窘态仍心有余悸。让贺光耀夫妇更难过的是孩子知道种植羊肚菌赔了钱,为了节约开支,懂事的孩子一周都没向家里要生活费。

  试种失败深深地刺激了贺光耀,个性倔强的他反而更加坚定了种植羊肚菌的信心和决心。2017年,在家人反对和亲戚朋友不理解的情况下,不服输的贺光耀再一次来到四川成都拜师学习种植食用菌技术。

  从成都回来以后,他一头扎进自己简陋的实验室。“他钻进房子里既不说话也不出门,有时候连饭都不吃,整个人就像着魔了一样。”崔金莉说,羊肚菌培养菌丝难度是最大的,也是最关键的。当时培养菌丝时,贺光耀七天没有出门,最终将羊肚菌丝种植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贺光耀逐步掌握了人工种植羊肚菌技术。2017年,他又趁热打铁承包了村上的20亩土地,建起了3座设施棚。今年3月,羊肚菌喜获丰收。目前,他的3座棚每棚产量平均100多公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格,鲜品每公斤卖300元,干品每公斤卖2500元左右。

  致富不忘众乡亲的贺光耀表示,如果技术能进一步提高,准备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羊肚菌致富。

  记者点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肖杨

  志丹县永宁镇柳沟村村民贺光耀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通过潜心研究,将生长在大山里的野生羊肚菌人工种植成功,同时也获得了可观收益。这件事在四里八乡引起不小轰动,大家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一名普通农民搞了件“高科技”的事,让产品升值,让自家的土地“流金”。一切看似偶然,其实有章可循。首先,贺光耀留意商机,瞅准了野生羊肚菌广阔的市场前景,抓住了市场需求;其次,有了想法后,他不等不靠,立即深入学习、反复试验、试种,历经多次失败后,终获成功。正是充分准备、不懈努力,让致富的梦想照进了贺光耀的生活。

  “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这句谚语折射出不少人的生活状态。许多人梦里等机会,坐着等机会,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当机会来临时,做好准备的人能够迅速捕捉,趁“机”而上;没有准备的人往往会视而不见,哀叹好运不曾眷顾。

  如何抓住机会,大展宏图?通过贺光耀种植羊肚菌成功的事,我们发现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技能,努力积累知识,每个人的梦想才会离现实越来越近、越来越真。

新闻推荐

志丹县交警大队保安中队民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阳光讯(记者孙子龙文/图)3月27日上午,志丹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保安中队民警走进志丹县第一幼儿园,开展了以“交通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活动中,民警结合PPT培训课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