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吴晓俊:扎根一线扶贫的“水保人”

陕西日报 2017-11-07 06:20 大字

本报记者 程伟 通讯员 李文

吴晓俊,是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一名干部。2017年1月,按照组织安排,他被派驻志丹县义正镇王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吴晓俊沉下身子,扎根一线,入户调研摸清底子,召开村民座谈会,共谋脱贫大计,截至目前,共为王台村争取省级扶贫项目配套资金580万元,涉及450亩的苹果防雹网设施建设、8公里的砂石路建设等项目。

王台村属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村党员活动室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复印机,电脑老化,村集体经济账上没有钱……面对这一状况,吴晓俊没有气馁,而是坚持吃、住在村,每天早出晚归,问人口、问收入、问困难。短短2个多月,他就摸清了村“两委”班子状况、村集体经济状况、村民收入情况、村上的遗留问题等。现在,只要问起王台村的基本情况和贫困户基本情况,他都能“一口清”,成了名副其实的王台村人了。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对待群众,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以心换心,群众才会把咱当自己人!”这是吴晓俊写在工作日志上的一段话。

想到就干。通过和群众座谈,吴晓俊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建强村级党组织。他首先从党员活动阵地的环境整治入手,短短几天时间,将村委会及周边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随后,他又争取到县委宣传部的2万元支持,为村部接通了“无线网”,建立了党员微信群。他还争取到帮扶单位的扶持,添置了电视机、打印机、电脑,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提高了群众对村级党组织的信任。

村民们说:“以前复印个身份证,最远的群众要跑到距离10多公里的吴堡街道去。现在吴书记来了,给村上解决了复印机、电脑,可方便了,这个第一书记真是个干实事的人。”初到王台村,村民王辉就向吴晓俊介绍:他们组350多亩梯田耕种是个问题。群众种地常常要绕道10多公里,如果就近开通一条3公里多的道路,就可以解决群众生产交通问题。吴晓俊经过协调和汇报,村上的砂石化道路开通项目很快被列入计划。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根本。王台村支柱产业是山地苹果,现有果园1520亩,人均达1.5亩。由于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虽然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积极性高,但是没有防雹设施作支撑,群众收入就没有保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吴晓俊积极争取省水土保持局支持,实施防雹网建设。目前,王台村李台组、应子沟组200亩防雹网已经建设完毕。

李台组组长胡春荣说:“今年吴书记可给咱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为咱们苹果园装上了‘保险箱\’,再也不怕天灾了。”

看到村里基本家家户户都有苹果园,但是果树管理却跟不上的实情,吴晓俊又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免费提供短枝富士苹果树苗,邀请县果业局技术人员,每年在村上开展4次培训,从果树冬季修剪、施肥、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对村民和贫困户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果树管理水平,让贫困群众从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中尝到甜头。

为了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脱贫方案,吴晓俊和驻村工作队的成员们一起深入农户,了解村情民意。在确定贫困户时,吴晓俊与包村干部及村干部深入走访,通过村民大会,对原7户22人进行重新确认,最终剔除5户,新增1户,确定贫困户3户11人。由于评选过程公平、公正、公开,这项工作得到了村民们称赞。村民胡夕阳说:“今年确定的贫困户我们大家服气,村上这件事情办得公道。”

再穷不能穷教育。村里今年新增的贫困户拓带银,丈夫因胃病去世,家里有3个孩子,经济负担重。二儿子杨彦景,因家境困难,高二就辍学在家。今年5月,吴晓俊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到拓带银家做工作,并获得志丹高级中学的支持,孩子已于6月3日到校上课。同时,吴晓俊还协调县退耕办,为拓带银的大儿子杨彦军解决了公益性岗位。拓带银感激地说:“多亏吴书记和村里对我的帮助,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还帮我申请危房改造资金,鼓励我养驴发展养殖业。我一定能把以后的日子过好,同时让孩子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只要在王台村驻村一天,我就要全力以赴为群众做好每一件事,这是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组织的承诺,更是对全村群众的承诺。”吴晓俊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扎根基层苦一人 真情奉献乐百家 ——记第十届延安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刘永林

刘永林1999年毕业以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苹果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数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先后被授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国家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优秀个人”“现代果业建设先进...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