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名干部基层大练兵决战脱贫硬仗为富民 ——志丹县开展“两联三包”工作纪实

延安日报 2017-10-20 15:02 大字

●永宁镇官庄湾村的苹果园

●驻村工作队长曹东炜(右一)带着家人周末来到双河镇双河村孤寡老人高合义家陪老人度过周末。

通讯员 藏光廷 雷建国 刘军伟

志丹县委、县政府把“两联三包”(两联三包抓扶贫,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包扶贫、包产业、包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全县农村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决战脱贫攻坚硬仗的主要载体,组织动员千名干部下基层,把田间地头、农村一线作为“练兵场”,强阵地、抓产业、促脱贫,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带动广大群众立志脱贫奔小康。

紧盯脱贫目标任务 齐心协力攻打硬仗

“全县上下务必要清楚,脱贫攻坚是‘两联三包\’工作任务的核心,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一条政治红线。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采取各种措施,不遗余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县委书记李建强反复强调“两联三包”工作的重要性。

2017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把“千名干部下基层、‘两联三包\’抓扶贫”主题实践活动重新定位、重新规划、重新部署,明确提出要把“两联三包”作为推动农村总体发展的总抓手,采取部门联村、干部联户的形式,包抓党建、包抓产业、包抓扶贫,把政策、项目、资金、技术“打包”输送到贫困村,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着力提升党建水平,有力推动产业发展,全力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在具体包扶工作中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任务:一是抓党建、强阵地、促引领。要想致富快,全靠支部带。该县牵住农村党建这个“牛鼻子”不放松,狠抓村支部班子的带头引领作用,并向全县所有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以此强化村级组织力量,推行“党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党员1+1结对帮扶等模式,不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富民上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激发村级党组织带动群众致富的动力和活力。二是抓好扶贫政策落实到位。要求抓好贫困户安全住房、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和贫困村水、电、路、网、卫生室以及移民搬迁等基础设施配套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严格对照“五个一批”要求,在用足中省市专项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县财政支持扶贫十项措施》专项政策落实,确保政策兑现不漏一人、不缺一项、不拖一天,实现应覆盖全覆盖,应兑现尽兑现。三是抓产业铺就长远脱贫致富路。全县上下坚持将苹果作为主导产业雷打不动,积极探索“依托大公司,建造大工厂”的发展路径,大力培育以合作社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做强做大苹果产业。到2020年底,全力冲刺30万亩的目标任务,力争建成16条苹果产业示范带,实现挂果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20万吨、优果率80%、产值10亿元、农业人口苹果人均收入1万元,达到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每村都有示范户,对不适合发展苹果的地方,以发展特色养殖和种植产业为补充,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农村致富产业,不断造福广大群众。

千名干部齐上阵田间地头“练本领”

“群众不脱贫,干部不撤离。”曹东炜,一个看上去比较文弱的女子,是县档案馆馆长,为了强化包扶工作力量,县档案局选派她为驻双河村包扶工作队队长,为带领双河村这个“大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她不但无暇照顾自己的小家,而且让丈夫周末陪她一起到村上孤寡贫困老人家度过。62岁的老母亲结石性胆囊炎频繁发作,需要进行手术摘除,约好陪母亲做手术的她因为工作只能失约,手术当天直到天黑才赶到病房,望着熟睡的母亲,她掉下了内疚的泪水……

曹东炜只是志丹县千余名蹲守农村一线开展“两联三包”工作干部的一个缩影。

为扎实开展“两联三包”工作,强化包扶队伍力量,志丹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镇、部门单位包村,部门单位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带队具体抓、驻村干部一线抓的工作机制,全县7镇1个街道办由8名县委常委分别负责包抓,从201个部门单位抽调600余名干部组建成包村工作队,并选派109名后备干部和政治觉悟好、工作能力强、政治水平高的党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抽调674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1300户贫困群众进行结对帮扶,使千余名干部投身于农村一线,形成了领导带头、上下联动、干群互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为确保包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该县要求包扶单位一把手每季度至少进村1次,每个包村的包扶工作队要在村上开办驻村工作队灶务,全年保证村第一书记和包扶工作队各有1个人驻村,所有单位和包扶工作人员,根据工作情况详实记写单位研究包扶工作会议记录和个人包扶《民情日记》,包扶干部对包扶政策做到“一口清”。

“想不到这么多的领导干部到村上,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想法设法帮我们把日子往好过,党和政府对我们太好了!”旦八镇马莲崾先村庄科渠村贫困户李新珍感觉日子越过越有劲儿了。千余名党员干部蹲守农村一线、田间地头帮贫困、扶产业、促致富,为脱贫攻坚不断注活力、共发力,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像李新珍一样脱贫致富信心倍增。

推进四举强力剂落地有声保成效

志丹县顺宁镇宋庄村属于一个典型的半川半山的川道村,全村11个村民小组,296户1008人,其中有贫困户5户。之前,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小户养殖和外出务工,这也让村里的果园大多荒废,无人管理。自从2011年,宋庄村成为县工商局“两联三包”的包扶村后,包村干部带领村民积极发展苹果产业1300多亩,发展百头养猪场一个,小户养殖80余户。“自从包扶以来,感觉支部组织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有后劲儿了,不仅送政策、给钱物,而且在农民致富门路上有了‘金点子\’,现在村上群众与幸福生活越来越近了。”宋庄村党支部书记宋怀有自豪地说。

宋庄村的发展变化是志丹县开展“两联三包”主题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两联三包”扎实有效推进,该县在具体工作中强力推进四项举措。一是抓培训、送技术。首先,对县上包扶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使其吃透政策精神、工作有的放矢;其次,组织镇办干部、技术员、农民通过现场培训、观摩示范、聘请专家讲授指导等不同形式,力争使农民手中拥有更多的致富技能,全县先后共组织相关培训400余场(次)、受训人员1万余人(次)。二是抓示范、促引领。送钱、送物不如送技术,该县把增强“造血功能”作为扶贫的核心,将苹果产业作为长期脱贫的根本路径来抓,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照人均2亩标准发展苹果产业,使贫困户的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其中苹果产业的覆盖率要达到80%;要求各包扶单位和包扶干部,坚持高精准、硬投入,狠抓果园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管理,积极培育省市县苹果示范园和产业发展示范户,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带头模范作用,以抓党建促脱贫,以抓产业带致富。目前,全县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示范园200个、1.93万亩,109个行政村全部发展起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287个,建成3个以大棚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大批特色养殖和种植产业蓬勃发展。三是抓投入、保成效。县上明确要求每个包扶部门、单位硬性投入不少于2~5万元,在册贫困群众在产业投入不少于2000元、政策保障户1000元的基础上,实行政策倾斜、资金整合等办法,尽量为包扶村、户谋求更多发展机会和支持。五年来,全县各包扶单位已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今年前3季度,全县各包扶部门单位已累计投入包扶资金1824.84万元,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更多群众立志脱贫、积极致富。四是抓考核、促成效。县上将“两联三包”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专门制定出台了《包扶干部工作纪律》,通过严查实督、跟踪问效,对在考核中评为不合格的部门单位,一律取消综合评优资格。截至9月底,共通报批评后进单位16个,并集体诫勉谈话一把手16人,处分部门、镇、村包扶责任人22人,通报表扬先进单位21个,点名表扬包扶干部3名。

通过扎实有效的包扶,使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对***的重视和一系列有效政策落实的好处。

杏河镇王崾岘村范志刚,全家5口人今年享受移民搬迁分散安置自建房补助、退耕还林补助、残疾护理补贴等政策性收入,全年仅政策性总收入达10.03万元,其中建房用去7.5万元,政策性固定收入25300元,人均5060元;同时,又贷了2万元金融扶贫贷款用于发展5亩苹果,确保长期收入有保障。“共产党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再过不好自己的光景就说不过去了,对今后脱贫致富我们信心很大!”范志刚逢人便夸党的政策好。

志丹县千名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的苦战实战,使“两联三包”工作得到扎实有效推进,农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脱贫致富大道。截至9月底,全县在册贫困户386户发展起苹果、大棚等长效产业,297户发展起养猪养鸡、养蜂养蘑菇等短平快项目,其中334户1080人发展果园2911亩,人均2.7亩;全县新栽植短枝型富士苹果8123亩,流转土地1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突破6万吨。新建圈舍1400平方米,建成规模化养殖场5个、家庭牧场10个,发展肉驴养殖专业村1个、中蜂养殖专业村2个,全县中蜂养殖突破5000箱,所有行政村都有了村集体经济。

新闻推荐

百姓故事 十年朝夕伺候 传递孝老美德 ——记志丹好媳妇屈恩芳

通讯员刘莹2017年8月7日,已瘫痪在床10年的志丹县金丁镇卜鱼沟村83岁老人屈大兰安详地离世,走完了她清苦却也幸福的一生。“老人虽然瘫痪多年,但没怎么受罪,因为她有个好儿媳。”在老人的葬礼上,邻里乡...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