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老盐菜 张炳峰
中华五千年文明,黄河流域占据三千多年。老盐菜何时成为壶口西岸宜川先民的智慧产物,不得而知。
老盐菜是一道“硬菜”。可油炝、可凉拌、可炒肉……壶口西岸的宜川人们最喜食油炝老盐菜。抓半碗老盐菜开水冲泡控水装盘,切葱花、拌韭菜、放少许辣椒面,用油一炝,老盐菜鲜香四溢。开锅馍夹油炝老盐菜,嚼在嘴里软香筋道鲜美,生津止饿解馋。这些年,老盐菜炒肉丝成为宜川大小酒店和农家乐的招牌菜,壶口游客吃罢老盐菜炒肉丝倍加赞赏,有的干脆拍照发朋友圈炫耀。
老盐菜褶皱弯曲深褐色,是艰苦岁月里的“水果”。秦晋峡谷两岸沟壑纵横、荒僻封闭,土层瘠薄、日月苦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吃食相对短缺,水果更谈不上。大人小孩有的兜里经常揣把老盐菜,时不时拿出几根当“水果”吃。老盐菜嚼在嘴里咸咸的、酸酸的、肉肉的、筋筋的,不知不觉一天光景就打发了。试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当年治水时兜里是否也揣把老盐菜?
老盐菜曾与抗击日寇的阎锡山还有一段故事。一九三八年二三月份,山西境内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临汾,阎锡山率部从河东克难坡出发,在壶口瀑布下游十公里处的黄河小船窝渡口,渡河进入西岸陕西宜川境内。第一次西渡黄河的阎锡山,就因老盐菜留在壶口塬上的桑柏村。传说阎锡山当天率部路过桑柏村,要在一农户家吃饭,女主人告诉阎锡山,吃饭可以就是没菜,只有老盐菜。阎锡山一听只有“老阎在”,立马命令部队在桑柏村安营扎寨。
老盐菜竟有如此贡献,他人自然禁不住要问,是用什么食材制作的呢?其实就是经过腌制的白萝卜干。
“十月萝卜赛人参”。白萝卜,根茎类蔬菜,十字花科萝卜属植物,生命力较强,防病指数高。栽培食用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白萝卜的记载,广泛应用于饮食和中医食疗领域。清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一名莱菔,有红白二种,白萝卜原产于中国,四时皆可栽,唯头伏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沙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其色白,属金,入肺,性甘平辛,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热、便秘、吐血、气胀、食滞、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畅等,煮熟的白萝卜水,放点白糖,可以当饮料饮用,对消化和养胃有很好的作用。所以,黄河两岸从种植白萝卜起,壶口西岸的宜川先民就应该开始探索用白萝卜腌制老盐菜,保存白萝卜之功效,解决青黄不接吃菜难题。
过去,腌酸菜是壶口西岸的宜川人们“富正月、穷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的主菜。越冬过年至春分前后,一老瓮腌酸菜能被一家人吃去一大半。剩余的腌酸菜被女主人挖出装在大铁锅篦子上蒸熟,铺一两页篾席于院外柴垛上,平摊蒸熟的腌酸菜于篾席上晒干,老盐菜就算腌制成功。老盐菜可以长期贮藏,由于盐的功效,放在干燥处几年不坏。
老盐菜腌制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备足腌酸菜的食材用具,将白萝卜切条,用辣椒、花椒、葱、姜、蒜、盐调匀,在相适应的环境腌泡四五个月,且要压在石头下饱尝咸辣辛酸,放进高温里蒸熟煮透,置于阳光下晒干风干,这也许就是万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合理诠释。
如果老盐菜是一种黄河文化的传承,那么它究竟是壶口西岸宜川先民谁的“杰作”呢?
新闻推荐
●杜慧刚在查看吊瓜长势初夏时节,沿着309国道,驱车来到宜川县英旺乡富庄村百亩大棚孵化示范基地,只见数百座钢架大棚沿...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