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塬村的振兴曲

延安日报 2020-06-17 06:30 大字

?▲村党支部书记袁梅安向记者介绍苹果生长情况

“村子变了样,日子越来越好啦。”77岁的袁景堂由衷地感叹道,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万万没想到,赤塬这片广袤的田野,正悄然发生着美丽蝶变。

走进赤塬村,一条条蜿蜒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格桑花等花卉竞相绽放,垃圾桶摆放整齐,一栋栋民居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恬静和谐。村民庭院整洁,果香四溢。远处群山如黛,树木青翠欲滴,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家园“靓”起来

赤塬村,位于宜川县秋林镇东北塬区,辖下赤塬、上赤塬、石培、赵家坪、屯里五个自然村,全村305户1175人,现有耕地面积4865亩,主导产业以苹果为主,共有苹果种植面积3365亩。但因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庄面貌脏乱差、村“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战斗力,是一个典型的“问题村”。

时间退回到2018年初,赤塬村还是个人们一说起来就直摇头的“烂摊子”,偌大个村连个能挑大梁的人都选不出来任职,邻里之间矛盾突出,因上访率高在全县都挂上了名气,被县上定为“软弱涣散村”。

在2018年5月村“两委”换届期间,面对这个谁都不愿接的“烫手山芋”,党员袁梅安毅然放弃经商、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自此,带领村班子积极发动群众,走上了一条生态绿色、产业振兴的富民强村路。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改变从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开始,赤塬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努力补齐影响村民生活品质的短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高绿化覆盖率,美化宜居环境、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一项项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治理行动马不停蹄地推进。

“以前赤塬村没有一条水泥巷道,破旧房屋很多,乱堆乱放随处可见,空置地长满杂树杂草。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立后,我们汇聚起村民小组、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的乡村振兴党建力量,引领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面貌大为改变。”村党支部书记袁梅安说。

不仅如此,党小组成员利用亲缘、地缘等优势,做细做实村民工作;党支部带领党员对党员活动室门前屋后进行绿化、亮化,并对广场周围栽植的35棵柏树、松树,悬挂党员志愿者岗、管护岗标识牌,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建立村民微信群,把村庄在外务工人员拉入群众,将村庄的变化以音乐相册、图片等形式及时发布群中,号召大家共建美好家园。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带着干,群众比着干,村庄环境、治安、风气都变好了。”村党支部书记袁梅安说,现如今,赤塬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支部带动产业“强”起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经过一年奋斗,赤塬村不仅摘掉了“软弱涣散村”帽子,农业基础条件也得以明显改善。

“但村民传统的、单一的种植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迫切需要党组织发挥引领与扶持作用。”从当选赤塬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刻起,袁梅安就牢记自己的使命,一心想要改变现状,让赤塬村的基础设施好起来,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

早在1986年,当地村民就陆续开始栽植苹果。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全村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3365亩,苹果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特别是2010年至2013年期间,95%的村民年均苹果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24亩地卖了30万元,亩均收入1万多元,比种粮强了不是一点点。”回想起2010年那一年的苹果收入,赤塬村屯里小组村民韩志忠得意地说道。

究其原因,一是当年苹果树树龄在20年左右,属高产盛果期;二是那些年风调雨顺,苹果没有或少受到冻旱、冰雹等灾害影响。而现如今,苹果树树龄达到30年、老化严重,果农管理技术不扎实、粗放,再加上冻、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苹果生产难,果农收入严重下降。

“2019年,全村人均苹果收入只有6500元,直接造成30岁以下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赤塬村成为‘空壳村’。”袁梅安说。

为改变产业现状,袁梅安与村“两委”班子积极协商,决定从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开始。一方面对苹果老园进行改造,引进“元富红”新品种;另一方面由驻第一书记宋益定及驻村工作队员对全村果农进行系统的苹果技术培训。

“此外,村上还积极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村民发展设施养羊,目前已有7户村民养羊320余头。如今,赤塬村已走出了一条‘一产为主、多产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村党支部书记袁梅安说。

群众参与文化“活”起来

“村委会党支部,发动全村来致富,家家奔向小康路,你追我赶来帮助……”2019年4月1日,一场由赤塬村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在村文化广场上精彩上演,80岁高龄的老人宁玉花也走上台,唱起了自己创作的《歌颂共产党》,用歌声表达出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赞美,引起在场村民们的强烈共鸣。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赤塬村把建设繁荣农民文体活动作为重要发力点,探索农民文化理事会机制,创新形式,用活载体,让文化“活”起来、百姓“乐”起来。

为解决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问题,赤塬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村文化活动广场;协调县交警队秋林中队捐赠5套健身器材;协调购买了秧歌服、锣鼓等活动器材,供村民使用,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现在,我们村硬化了道路,修建了排水渠、文化广场,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特别丰富。”村民袁得清高兴地说。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更厚植了道德文化、培育了文明乡风。评选出了“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广大群众踊跃参与;订立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陈规陋习逐渐被文明风尚取代……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始终扎根泥土,始终跟党走,始终保持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必将指日可待。”村党支部书记袁梅安颇有感触地说,到那时,乡村更美,村民更富,日子更红火。

新闻推荐

聆听楷模故事 感受楷模力量 践行楷模精神 《三秦楷模发布厅》大型融媒节目播出在咸阳市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本报讯(记者马沅聪)他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拿着手写的通行单带领团队深入抗疫一线,用37年的医...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