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蟒头山 高延鹤

延安日报 2020-06-07 02:00 大字

蟒头山是故乡宜川黄河岸边众多奇峰峻岭中的佼佼者。它山势雄伟,高峻险峭;它傲然卓立,睥睨群峰。

我曾六次登上蟒头山。第一次是1938年,第六次是2011年。

记得7岁那年,懵懵懂懂的我跟着大人第一次登上了蟒头山。

那天是农历三月十八庙会,爷爷带我上的山。

小孩子出门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走了十里路,到土地庙烧香磕头拜了土地神。

上山的路很陡,大约走了一个小时,到了蟒头山庙院下的石崖根底。

隐隐约约听到乐器声和锣鼓声。从南门进去过了石门,上了台阶,就到了娘娘庙。娘娘庙院前有口天井,许多人在那儿洗脸洗手,听说必须洗了以后才能烧香敬神。

来逛庙会的人很多,多是还愿、祈病愈、求儿女的。听说如果求孩子,只要在泥土塑的小神像上偷偷抠点土,然后一路不能与人讲话,把土拿回家后,让女人泡水喝了就可以如愿。

乐器班子上山,从南边一路祭祀过来,从西门进院,锣鼓打得震天响。

祭祀完后就开始唱戏。看戏的人很多,石窑畔上站满了人。庙会一般是三天,从三月十七开始到十九结束,也有唱五天的。十八那天是正戏,晚上也不停。

下午三四点钟,我们下了山。南天门是必须要走的出口,路边塑有黑虎、灵官两位猛将神镇山,凶巴巴的,我吓得头也不敢抬。原打算在下山的路上要数台阶的,可惊恐中哪能顾得上,就稀里糊涂地下山了。

我第二次上山是在1944年,那年我12岁。

母亲生下我后奶水不够,如何能将我养大,村里人都替母亲捏把汗。幸亏家里养了一只奶山羊,才靠吃羊奶活了下来。但我一直体弱多病,母亲为了让我健康平安地长大,就按照当地风俗,在蟒头山娘娘庙里取彩绦一束,当地人叫做“下锁”,据说这样可以保佑小孩平安长大。一旦许愿后,每年孩子生日那天,要在锁上加一层红布,一直要加到12周岁。

12岁那年,三月十五,家里杀了一头猪。三月十八那天,父母背上猪头猪尾,领着我一起上山还愿。

到了蟒头山,我把母亲给的一束红线放在娘娘神像边,把红布锁卸下来挂在路边的柏树上。每年上山下锁的儿童不下数百人,卸下的数百条红布锁挂在柏树上,分外艳丽。

1964年元旦,和在当时鹿川公社工作的四个同事一起,我第三次登上蟒头山。

蟒头山院内的戏台,两边的石窑,院中的石井、石过洞和娘娘庙一切如故,庙上挂的红布锁还是那样耀眼,只是陈旧了许多。

蟒头山庙宇历史悠久,每重修一次都立有石碑记载。目前保存的遗址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

传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蟒头山被放火烧过一次。据说,红军当年围剿宜川当地以李德正为首的民团,从寿峰追至蟒头山,民团队长李满盈眼看被红军追上,狗急跳墙,放火烧了圣母殿。

1968年,蟒头山大部分的神像和石碑在那场运动中被砸,石井被填,铁器神像都被人拿走;戏台被拆,木料被抢,财产几乎被洗劫一空。百年的松树柏树被偷伐了许多,仅留下几处残址。最后一位守庙的道士郭天宝被安置在鹿川公社王岭村,后迁居寿峰公社伊家坪村。

山上从此没有了庙会。

修复开发工作始于1997年,宜川县委、县政府把开发蟒头山提上了议事日程,成立了蟒头山民间协会,恢复了原庙会组织——鹿川乡和寿峰乡南北两社。1998年举办了庙会,使沉睡了多年的蟒头山又一次活跃了起来。

2001年的农历三月十八,县上安排离退休干部上山参观,我第四次登上蟒头山,距上次整整38年。

车只能开到山脚下,剩余五里的山路得依靠步行。

上山后,退休干部宋金臻招呼大家在石窑内休息,他是为蟒头山服务的义工。在2000年,为修复蟒头山发起的民间集资中,他负责寿峰、鹿川两乡的集资工作。他来我家给我们做动员工作时,我和妻子共捐了150元。

他介绍了修建情况和将来的远大设想,说要把蟒头山打造为宜川的旅游胜地,一个美丽的森林公园,我们听了,都由衷地高兴。

戏台已经修葺一新,正在唱戏。庙宇只修复了一个,井已挖开使用,石窑正在修缮,一部分已可住宿。石窑顶上毁掉的房子还未盖起,娘娘庙和祖师庙里的两个神像待塑。

整个工程才刚刚开始。

那天上山的人很多,拥挤难行。我们同行的五六个人看见大部分庙宇还是文革时被破坏的场面,都很心疼。

2003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我第五次登上蟒头山。

上山的人很多,来来往往得互相避让着走。已经七十多岁的我腿脚已不灵便,走了一个小时才上山。

路上摆了不少卖香火的小摊,一个劲地吆喝。

终于上了山,我在戏台院拥挤的人群中穿行,在道士墓穴前看见里面的三副棺木,外面用石门堵着。

路边新安了药王神和财神,中间是土地庙。

寺院大部分古迹已经恢复。

蟒头山彻底修好了。

2011年,我第六次登上蟒头山。

山的正中线修建了900米长的台阶,两边用铁链围着。新建的庙宇和碑亭在后砭腰岘中间,墙上画有28个神像。正遇到庙内安放三位娘娘像,围观了很多人。碑亭内集中安放了新旧石碑,以后还要增加许多修建项目。比如,修复南天门的81个台阶,那是山上亮点工程之一,因为游人上山下山时都想数一数有多少台阶。

过去山上最困难的是用水,庙院历代都靠石井积攒雨水,只是那时的储水仅供公用,私人饮用则要买毛驴驮上来的水。现在拉了水管,再不会为吃水发愁了。

山上有一条规矩,那便是不准卖羊肉。传说修建蟒头山庙宇时的砖瓦全是羊驮到山顶的。羊史头就是“羊试驮”演变而来。

羊史头村是我的故乡,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里。所以,我对蟒头山有着特殊的感情。我这次上山,又捐了1000元。

2020年的我已经88岁,再次上山已无可能,但一生能在不同阶段见证蟒头山的发展,感受社会的进步,也算是了无遗憾。

新闻推荐

街道井盖遗失损坏无人管检察机关一纸建议促修补

本报讯(通讯员刘刚学)近日,宜川县人民检察院发出一份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县城街道上几处长时间遗失、...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