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众智共破发展难题 推动素质教育创新发展 省政协“创新发展素质教育 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远程月度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编

各界导报 2019-11-29 02:06 大字

省政协委员、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越群

强化教师的战略地位确保新时代陕西省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一是明确新时代教师的发展方向。深入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明确教师的国家公职人员身份,要把对教师“指路子”“明方向”,作为给教师“发票子”“给位子”的最大前提。

二是创新教师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教师队伍编制补充办法,要淡化公办学校教师的刚性编制概念,实行教师准入退出的柔性编制,即实行人编分离,人在编在,人走编离的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

三是加快名优共享教师培养力度。加快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等名优教师的培养力度,构建新的“三级三类”(骨干、卓越、教育家)名优教师体系。

四是调整公共财政教育投入重点。要对以往政府公共财政的教育投入绩效进行科学分析,将投入重点向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落实专项岗位计划。

五是强化教师的《标准》意识和能力。加大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的落实,守住教师能力底线,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都得到快速提升。

六是加大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既要树立共建共享“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和平台”的意识,又要强化教师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和实践探索。

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农业学校综合高中部主任李云平代表榆林市政协

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推动素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一、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时代意义。学校应充分认识劳动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二、端正评价导向,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行政督导部门应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畴。学校应将学生的劳动情况与学生毕业、升学进行挂钩。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组织学生劳动实践与体验学习纳入学校常规工作。

三、积极构建全学段一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要保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要科学设置劳动基地课程,与学校教育和地方课程开发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同时,还要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设立专项资金,保障课程与项目的顺利开展。

四、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通过日常家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鼓励支持各行各业投资合作建设劳动基地相关体验(馆)室,使劳动基地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最大程度地适应需求。

省政协委员、民革陕西省委会秘书长崔彬代表省民革

推动中小学课堂革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课堂是学习的主场所、育人的主渠道,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环节。课堂革命越来越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抓手。然而不容否认,陕西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仍有较大差距。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课堂革命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课堂革命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大力推广高效课堂的成功典型(如陕西宜川中学、西安东城一小、山东杜郎口中学),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及社会中的传统观念和错误认识。

二是建立省、市、县各级课改专家团,加强对推进课堂革命的学校和区域的指导,对各种课堂模式进行分析论证,对广大师生提供系统培训,把课堂革命纳入国培和省培计划之中。

三是促进学校给力课堂革命。制定课堂革命规范要求,建立课堂革命推进目标责任制。把课堂革命作为教育督导部门对政府领导和中小学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选各级教学能手的重要标准。

四是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切实推进教育公平,真正通过课堂革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严禁民办学校抢夺优质生源和教学名师。

五是推动大学课堂革命。大学特别是师范院校要率先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为中小学课改培养师资力量。

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晨佳

完善基础教育科学评价体系推动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评价理念要从“为考而教”转向“为学而教”。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论之有据,自圆其说。要设计各抒己见、言之有理的教学环节。要在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前提下,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

(二)评价方法要从“统一定量标准”转向“多元弹性评估”。要以质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倡导评价与合作。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如运用“档案袋”评价法,系统记录学生每一周各项课题的完成过程并进行分析,定期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要建立多元化学分体制,将参加志愿活动折算成学分,作为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评价方向要从“学科割裂”转向“跨学科课题设计”。要探索将教学实践转向“课题化”,按照激发动机、协作研究、成果展示、分析总结、意见反馈五个步骤组织教学。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注重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的跨学科教学。

(四)评价框架体系必须纳入时代元素。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方法,大力开发与时俱进的各种学习方法、理论及网络资源;同时还要将学习的经验和过程转化为学习素材与学生共享,教学相长。

(五)评价内容应包括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省政协委员、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中校长周裕厚代表汉滨区政协

加强音体美学科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养

当前在陕西省中小学校中,尽管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许多短板,其中非常明显的就是体育和美育。

1.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控制学校规模,特别是初中和小学,要在消灭大班额的同时,坚决消除超大规模的中小学校。

2.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标准使学校运动场地和教室部室面积达标。

3.要把教师直接招聘的范围扩大到有教师资格证的师范生,特别是音体美教师。因为音体美学科的免费师范生和研究生太少,供不应求。此外,从用人的角度来看,音体美的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差别不大。

4.对于体育和艺术,省教育厅应出台最严课时标准,义务教育段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课时要求执行,任何学校不得减少课时量;要提高社团活动特别是音体美社团活动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要把其作为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要把“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活动小组、至少掌握两门运动技能、至少会一门艺术技能”作为刚性要求,强力推进音体美学科的教育教学。

5.出台相关政策,要保证满工作量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有正常的报酬,要承认教师的额外劳动,以此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从制度上保证学校各项课外活动正常开展。

省政协委员、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巡视员张为和

建好阵地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加快提升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一、建好农村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坚持“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的理念,推动农村中小学硬件、软件建设升级。在硬件方面,建议加强全省农村中小学建设经费的预算、执行、统计和监测分析,通过加强经费管控,推动各项决策落实。在软件方面,要有效推动城乡学校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的传递与共享。

二、补齐师资队伍建设的短板。素质教育的短板在农村,农村教育的短板在教师队伍。建议充分考虑城乡经济发展、工作环境等现实差异,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首先是加大薪酬激励力度,同时还应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授予中小学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健全教师业绩、贡献与薪酬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教师职业通道设计,引导更多教师通过专注教育教学提高收入水平。其次是加大典型选树力度,真正使先进人物在政治上受优待、人格上受尊重、待遇上得实惠,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信心和信念。

三、发挥农村学校教育的优势。建议就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引导农村中小学更加准确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优化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省政协常委、亿杰控股集团董事长陈高志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助推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发展

一、出台完善政策法规,吸引社会资本办学。要出台并落实、细化相关政策,简化办学许可行政审批程序,鼓励吸引更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办学,对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中小学教育机构,达到标准的要及时给予相关资质认证。

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业化教育。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办学经验和办学理念,走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民营企业可通过政府PPP模式或直接与相关中小学校建立合资合作,投资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素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确保素质教育的“软件”“硬件”相配套。

三、加强政府服务购买能力,注重教师素质培训提升。政府应授权更多民营企业兴建针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机构,持续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购买力度,给民营企业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四、参与开展系列活动,助力中小学生成长。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民营企业、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共同搭建“研学游”交流实践平台,用生动鲜活的实践活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触碰心灵的切身感受,提高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五、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点建设。引导扶持民营企业在条件适合的地区进行中小学素质教育试点建设,努力在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方式上找到突破点,促进素质教育变革创新。

杨陵区政协委员、杨凌高新小学校长史晶代表杨陵区政协

家校社“三位一体”共建教育新生态

一、强化“三个到位”,为推动家校社共育提供组织保障。建议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的“同心共育”协调指导机构,因地制宜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校社联合促进会、素质教育联席会等机构,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定期组织研讨交流等活动,推动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校社共育大格局。

二、健全“四项机制”,为推动家校社共育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完善共育的政策体系。制定促进家校社共育发展的政策文件、评价标准、督导评估内容和业绩考核办法等。二是建立共育的多元合作机制,完善家访校访制度、教师与家长互动交流制度等。三是建立共育的社会参与机制,推动形成家校社共育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共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搭建“五个平台”,为推动家校社共育提供活动载体。一是成立“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家长进行科普、文史、教育管理等专题培训。二是在大中型社区开设“校外家庭服务站”,针对家长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三是组建“家长委员会”,充分保证家长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四是建立“家长教育资源库”,协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课外活动。五是实行“移动讲堂”,及时推送家庭教育信息,开展“家长读书会”,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本版图片由记者杜静波摄

新闻推荐

宜川 《黄河大合唱》诞生的地方

宜川,顾名思义“宜居、宜游、宜业”之地。它地处陕北延安市东南部,北邻革命圣地延安、南倚古都西安,东隔黄河与山西吉县...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