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山川大地由“黄”变“绿”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退耕还林20年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程立忠
8月29日,“延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及退耕还林20周年”主题采访团走进宜川县,分别前往良子伸流域退耕还林示范点和黄河西岸晋陕大峡谷造林绿化示范点,了解该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
退耕栽种经济林 百姓脱贫致富
宜川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良子伸流域退耕还林后,发展苹果经济林产业让这里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宜川县秋林镇高树村52岁的杨刘庄家有7口人,种植苹果树24亩,平时由夫妻两人管理,今年挂果的苹果树有12亩。“我种苹果20多年了,今年仅嘎啦就套了10万个套袋,现在正在被客商收购,估算能卖10余万元。”提起现在的生活,杨刘庄很高兴。
20年前,高树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村民靠种粮收入微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那时,杨刘庄的责任田大部分是坡耕地,几场大雨就把庄稼冲得所剩无几。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后,除了留点口粮田,杨刘庄把12亩地都退耕还了林。退耕后,高树村就把苹果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宜川县林业局副局长郝云峰介绍,2012年以来,宜川县变零散造林为整流域推进,通过科学造林,严格管理,保证造林质量。
石质山体绝壁育林 成就山川秀美
走进晋陕大峡谷,只见松柏傲立,山坡郁郁葱葱。登上山顶,记者看到这里的树不是直接栽进土里,而是栽在用石头垒成的育林坑内,陡坡绝壁上绿荫成片。
据郝云峰介绍,2012年,宜川县借鉴外地经验,启动了晋陕大峡谷绿化工程,采取砌垒石坑、客土回填、栽植大苗的方式造林,主要栽植油松、侧柏等乔木树种和火炬、黄刺玫、连翘等灌木树种,目前完成造林总面积3万亩,初步形成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色”的景观。
2017年,沿黄观光路通车后,为了使公路变景区、果园变公园、村庄变庄园、山川变绿洲,宜川县聘请专家编制了沿黄公路沿线山体荒山荒坡绿化实施方案,投资2.85亿元,继续采用砌垒石坑、客土回填、栽植大苗、乔灌搭配的方式实施人工造林,到2022年工程完工时,将造林4.85万亩。
如今,宜川县探索出了一条改善生态与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县域经济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渐渐深入人心,该县干部群众爱绿、护绿意识明显增强,造林、护林已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新闻推荐
让每一颗苹果都能卖个好价钱 宜川县丹州街道办苹果产业后整理促增收
本报讯(记者雷荣通讯员强婷)8月份起,丹州大地刮起了苹果产业后整理之风,后整理宣传及业务工作培训会如火如荼。专家们详细讲...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