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前的遐想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9-18 03:26 大字

站在壶口瀑布前,才明白了“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在没看到壶口瀑布之前,就先听到了它的声音。司机是当地人,他有意将我们乘坐的汽车,在距壶口瀑布200米处的一个高坡边停下。这里有一块相对平坦的开阔地,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司机打开车门,一种浑然天成的轰鸣声不容分说闯进我的耳膜,这声音若高风摧万木,谷回峰应,凝重而有气势。

我向壶口瀑布望去,眼前完全可以用一个“黄”字来概括,满眼深深浅浅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从那巨大的河道里翻滚上来的河水自然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帧以黄为底色的巨幅画卷,神奇且独具魅力。

黄河流经内蒙古河套平原,在河口南折,进入陕西、山西之间的峡谷地带,成为两省的天然界河。

波涛滚滚的黄河水流过陕西宜川县和山西吉县交界处,原本二三百米宽的水面,突然紧缩到五十米左右,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紧,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河水从石坎上飞流直下,跌入三十多米的河槽中。壶口上空水雾缭绕,那奔腾呼啸的河水,经年累月、日复一日,一条巨沟被河水雕琢而成,滚滚而来的黄河水俯冲而下,惊涛骇浪、摧枯拉朽,于是,便有了如雷似的吼声,便有了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

年复一年,黄河就这样在这里奔腾着、咆哮着。其实,在它进入山西、陕西的峡谷地带以前,在流过内蒙古平原时,乖得像个听话的孩子。然而,那只是黄河的表面而已,平素柔弱无骨的河水到了这里,却成了一匹放荡不羁的烈马,它无情地将阻挡它的峡谷撕开,滚滚巨流呼啸而下,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这个峡谷就叫十里龙槽,在这里,人们体会更多的则是竞争、奔流、横扫一切等词语的深刻内涵。

站在龙槽边的岩石上,只见那平坦如席的河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奋不顾身地向龙槽里冲去,先是跌在石上,而后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沫,碎成雾。水雾在阳光照耀下,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滚滚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浑厚有力,凝重而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河水,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分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还有顺壁飞流而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此刻,我想到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当时革命诗人光未然从临汾到延安去,必须要经过吉县渡黄河才能到达延安,他在距离黄河很远的地方,便听到了壶口瀑布雷鸣般的轰响。当他站在瀑布边,刹那间,他的心灵被深深震撼,胸中充满了激情和悲壮。

滚滚的黄河水咆哮着,怒吼着,翻卷着,激荡着,猛烈地冲撞着两岸石壁,卷起千堆雪,然后再轰然跌落,狂放地奔涌向前,掀起腾天巨浪,仿佛虎啸龙吟,嘶鸣长啸;又像狂风暴雨,来势汹汹,巨雷炸响,声震长天;恰是千万匹脱缰的烈马在奔驰,无数条金色的巨龙在飞腾;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眼前的情景,让他心跳加速,血脉喷张。壶口瀑布若狂飙陡起,给诗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它奔腾浩荡、所向披靡,像一幅酣畅淋漓的泼墨长卷,给人激情和活力,也给人无尽的力量。

到了延安,光未然久久无法入眠。他的眼前,抗日的烈火在燃烧,抗日的巨澜在翻卷,他的笔,随着他的激情在燃烧,随着他的血脉在迸发,而壶口瀑布也化为他激情的咆哮,同时,也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咆哮,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猛然惊醒的咆哮。

于是,光未然充满激情地创作出了组诗《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了曲。此后,《黄河大合唱》在陕北公学大礼堂举行首演,当时,这几乎成了轰动整个延安的大事件。作品以极大的感染力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由衷地赞颂了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突出表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酷爱和平、胸怀宽广的崇高品德。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在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斗争中,这首响遏行云,气壮山河之歌,吹响向敌人进军的号角,鼓舞着亿万华夏儿女奔赴抗日的最前线,奔向杀敌的战场。

正是在这样的雄壮旋律感召下,我们的民族以牺牲千百万生命的代价,最终战胜了日本法西斯,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气贯长虹的《黄河大合唱》,像滔滔不息的黄河一样,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新闻推荐

电力部门抓安全“小题大做”除隐患

本报讯(通讯员张莹)“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工作过程中,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极有可...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