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家乡做农民 记宜川县返乡创业青年杜亚飞
?●杜亚飞在苹果基地查看果品质量
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华阳
杜亚飞,从黄河岸边走出去的80后年轻小伙,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闯荡,经过近100个项目的磨炼,从普通员工晋升项目经理。每次节假日回家探亲,家乡的落后闭塞、父母辛苦劳累,一年收入寥寥无几,杜亚飞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2016年,杜亚飞毅然辞去高薪职位,开始回乡创业。短短两年,就创造了销售300万元的不凡业绩。
“回家接过父母的接力棒,再做一回农民,挺好。”杜亚飞说。
客商压价:为改变困局返乡创业
杜亚飞是土生土长的宜川人,他熟知这片广袤黄土地的脾性,对这里的农产品也有着比普通人更深厚的感情。但是在毕业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接过父母的接力棒——做回农民。
“大学毕业后从事工程方面的工作。那时候父母还在打理果园,每年我都会回来帮忙。”杜亚飞说,“我发现父母辛辛苦苦忙一年,其实也挣不了多少钱。”
2016年,杜亚飞的二姐种植的果园遭到客商的刁难。眼看着果子已经熟了必须下树,但是果商联合压价,给不到一半的价格。
时值国庆旅游旺季,杜亚飞接到二姐的哭诉电话后,便和哥哥姚袁远商量,给壶口景区游客销售苹果来帮助二姐。
之后,兄弟俩每日奔波在景区内,一边介绍、一边叫卖。没想到,经过几天的辛苦,二姐滞销的苹果全部售卖。
在家这段时间,听着家人和乡亲们的叹息,杜亚飞感受到了一丝沉重,他想,是不是可以放下现在拥有的一切,回家做点什么呢?
2016年,杜亚飞辞职回到宜川,决心和哥哥一起创业,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为父母、为家乡做点什么。
至臻完善:打造“黄河梦”品牌
杜亚飞回到宜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哥哥姚袁远一起创建了“黄河梦”团队,并注册了“黄河梦”品牌,希望通过打造宜川人自己的品牌,把家乡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一段时间后,杜亚飞发现仅仅做好品质远远不够:做农产品电商只要将产品批量交给采购商,整个交易过程就结束了,但是要保证每一单农产品都完好无损地抵达客户手中,流通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随着顾客越来越多,销量越来越大,运输问题就开始越来越多,最终导致赔偿数额特别大。”杜亚飞说。
为了提升包装效果,杜亚飞特意跑到山西去观摩学习。回来后,杜亚飞对苹果、酥梨的包装进行升级,并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了杂粮粉、苹果干等产品,还新增了小包装,保证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受众需求。
前段时间,宜川本地早熟红薯熟了,杜亚飞带着团队便开始大肆销售。刚上新不到两天,就销售了近3000斤。
为了补充淡季的空余,我们将小杂粮做成杂粮粉,新增了苹果干产品,深受市场青睐,“黄河梦”品牌也声名鹊起。
精细运营:农旅结合打开销路
姚袁远在壶口附近的一家酒店工作,酒店集住宿和餐饮为一体,旅游旺季游客人流量有两千人以上。于是,在姚袁远的协调下,杜亚飞通过与酒店合作,将酒店作为他们农产品销售的流量入口。
“我们在大厅设了一个农产品展示和体验区,客人可以品尝、购买,我们负责现场发货。”杜亚飞说。“我们还加了微信,建立了微信群。”
窗口有了,客人来了,杜亚飞的农产品不仅畅销起来,还拉回了一批回头客,拥有了固定的人流量。为了经营好微信这个客群,他还成立了专门的微商销售团队,通过精细化社群运营建立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并不定期推出各种活动,提升用户活跃度。
“如果只是卖货,没有深入的互动,那只算‘一次性’买卖。”杜亚飞说,“要让顾客参与进来,参与采摘、认领种植,那样可以亲身感受陕北风情、体验种植乐趣,有不一样的感觉。”
两年来,杜亚飞的微信阵地已经有2万多个固定客户,去年通过微信销售农产品达300万元。
帮扶乡亲: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在个人事业不断壮大之时,杜亚飞也不忘帮助乡亲们致富,利用自身资源,解决村民遇到的生活困境,帮助村民提高经济收入。
每年,杜亚飞提前跟村民签订收购协议,按照种植标准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且保证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此外,他还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共帮扶村民12家,提供岗位24个,为每户年增收近1万元。
2018年,宜川遭受罕见灾情,部分村民的收入几乎为零。杜亚飞和他的团队主动为农户寻找出路,成功挖掘出了蒲公英等产品进行大力销售,给受灾群众赚取了一笔不少的收入。
两年,撬动300万元销售额。面对眼前的成就,杜亚飞很谦虚。在他看来,农产品的电商之路还很长,自己和团队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还要继续提升电商技能,坚持走电商之路,将咱宜川优质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卖给千家万户。”刚刚获得全县电商创业大赛上第一名的杜亚飞说道。
新闻推荐
让出温情守住文明 宜川县开展“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宣传活动
●交警给过路行人宣传交通规则本报讯(通讯员李文振)车让人,让出温情;人守规,守住文明。8月1日,宜川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城区...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