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包鼓起来 日子好起来 宜川县秋林镇西庄村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延安日报 2019-04-15 15:09 大字

青山环绕的秋林镇西庄村移民搬迁点

通讯员 李文振 本报记者 雷荣

引言

“这几年,我们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修通了、环境变美了、苹果产业发展了,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了,日子越来越好了。”宜川县秋林镇西庄村脱贫户张发元细数着村里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四年多的时间,西庄村在帮扶部门的带领下,从一个人口“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突出、村内窑洞倾颓、院落荒废、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村蜕变为村庄环境美、内生动力足的新农村,走出了一条内外兼修、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1 培育富民产业,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西庄行政村位于宜川县秋林镇东南部28公里处,辖两个自然村(西庄村、岭上村),有71户2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29人,耕地面积2700亩,主导产业以花椒为主,花椒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

西庄村的“穷根儿”到底在哪儿?怎样带领村民走出贫困?

面对现状和困境,宜川县人大办主要领导带队,到村走访调研,会同乡镇和村组干部制定五年帮扶规划,将帮扶与产业扶贫政策有机结合,以提高贫困户收入为切入点,协调投资100余万元,平整土地170亩,打造了秋林镇西庄村百亩苹果精品示范园,引导贫困户深入参与产业扶贫,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据县人大办帮扶工作负责人介绍说,该苹果精品示范园于2016年开始实施,在苹果建园中,坚持做到统一平整土地、统一科学规划、统一苗木选购、统一标准栽植、统一覆膜套袋、统一指导管理的“六个统一”。目前,示范园共栽植富士苹果5600余株,共涉及贫困户28户,每户均新建果园达到3.5亩以上,为贫困户稳定增收提供产业支撑。

在扶贫产业建设的同时,县人大办扶贫工作队还十分重视农民技术员培养。在扶贫工作队和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组建了产业开发技术服务队,队员由县果业局和秋林镇农民技术员组成。2月22日,服务队走进西庄村百亩苹果精品示范园,现场向村民们讲解春季果园管理技术要点,重点从果树精细修建、拉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现场示范、技术指导。

“只有让村民、贫困村民有了一技之长,从思想上意识到产业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到参与发展的必要性,才能产生出脱贫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真正的脱贫。”县人大办帮扶工作队负责人说。

2 改善基础设施,破解脱贫攻坚瓶颈

3月4日,记者走进秋林镇西庄村看到,村子道路宽阔、平坦,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新修建的广场上,村民三五成群,或锻炼或聊天或休息,舒适的环境让人感到舒适、惬意。

“这些新变化,都与县人大办的帮扶离不开。”秋林镇鹿川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郝研佳说,“过去,西庄村基础设施欠账多,村民住的是土窑洞,走的是泥土路,吃的是雨水,信息不畅通,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为改变西庄村贫穷落后的面貌,2016年县人大办先后两次协调投资297万元对2.5公里通村路进行了维修,让土路变成砂石路,再让砂石路变成水泥路;协调县扶贫局,对村庄所有巷道进行了硬化,安装了路灯,新建卫生厕所60座;协调县移民办,对所有移民搬迁房屋屋顶进行树脂瓦处理;协调移动公司,投资40万元增设信号塔一座,实现了网络信号全覆盖。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是很多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过去,西庄村由于离县城较远,交通闭塞,村民意识落后,家家户户只能用旱厕。现在,村上不仅新建了卫生厕所,村规民约、文明卫生宣传语也写在了墙上,融进了村民心里。

“原来是土厕所,既不卫生,又不方便。现在一改造,既干净又卫生。”秋林镇西庄村村民小组长张立祥说。

每到农闲时节,村民们都会自觉把村庄里里外外收拾一遍,纸屑、落叶、烟头,啥都不放过。“我们村现在建设的这么好,作为一名村民,我有责任保持和维护好村容村貌。”西庄村村民们高兴地说。

如今,西庄村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变,村民也有了新的致富产业,村民的内心世界也发生着变化,村民享受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闻推荐

黄河壶口瀑布迎来“桃花汛”

3月30日,在山西吉县,游客观赏黄河壶口瀑布。近日,受上游融冰开河等因素影响,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黄河壶口瀑布迎...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