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波:“泪咸咸,枕儿畔,我心在桌里”

延安日报 2019-03-06 11:32 大字

?●陈建波帮村里注册农产品商标

通讯员 孔德鹏 付震 本报记者 干雄焱

·阅读提示·

■“党叫干啥就干啥,到最贫困的农村去战斗。”

■“能让村里的乡亲感到幸福、高兴,每一件事我都愿意去做,更愿意认真去做。”

■“我永远忘不了桌里。桌里的山山水水,是我心里最珍贵的记忆,更是我为之奔走呼吁、倾力相助的源源动力。”

“桌里的乡亲们,我想你们。”离开宜川县集义镇桌里村好几个月了,身在北京的陈建波总是不由地点开视频,再“看看”桌里的乡亲。

“陈书记,村里人均收入已翻一番,258户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

“陈书记,您朋友认购的生猪已经宰杀,都送到了贫困村民手中。谢谢您帮我打开了一条销售渠道。”

听着村里的喜事,空军某部转业干部陈建波脸上挂满了喜悦。他说:“如今桌里村路平了、灯亮了,乡亲们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了,这让我体会到了奋斗的幸福。”

到最贫困的农村去战斗

2015年7月,已经转业到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陈建波,被组织选派到桌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踏上为期3年的扶贫“战场”。

当时,转业刚3年的陈建波,工作正步入正轨,已逐渐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与家人也结束了聚少离多的日子,在北京生活得其乐融融。陈建波虽然脱下了军装,再遇考验依然不失军人本色,他向组织立下“军令状”:“党叫干啥就干啥,到最贫困的农村去战斗。”

第一次乘车行进在崎岖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车身左右摇晃犹如风浪中的一叶轻舟,陈建波一手紧紧地握住扶手,一手紧紧地抓住前面的座椅,但还是被颠簸得头晕、反胃,身体像散了架。进到村里,贫困的现状更让他惊呆了:山高沟深的桌里村有560户村民,当年人均收入2300元,有的村民还住在危窑里,见不到像样的家电,青壮年劳力几乎全都外出打工。

在这个陌生的战场,还能不能打胜仗?陈建波一时心里也没底。很快,延安市委组织部在梁家河村组织第一书记培训班,陈建波走进知青旧居,在炕头上、在油灯下,细细体悟习主席心系群众的真挚情怀和艰苦奋斗的顽强精神,鼓起了信心,坚定了意志。

扶贫要带着真感情

扶贫要带着真感情,才能焐热群众的心。陈建波谢绝了镇领导安排的社区里条件较好的房子,卷起铺盖住进了村里的窑洞。“既然选择了坚守,就要把桌里当成家,把这里的每一位村民当成亲人。”他说。

退伍老兵张民生和“五保户”王金玉都已经年迈,家访时看到两位老人的孤独生活,陈建波当即承诺陪他们过年,而这个承诺,陈建波一坚持就是3年。他给老人们买烤鸭、腊肠、大虾,与他们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有人陪着过年,两位老人非常高兴,把陈建波当成了自己的亲人。“那份喜悦与激动,真的让人难忘。”陈建波回忆说,“能让村里的乡亲感到幸福、高兴,每一件事我都愿意去做,更愿意认真去做。”

村里有33户特困家庭,他发动曾经的战友组织公益活动,过年时为每户家庭送去200元慰问金。村里有个小孩患病,他众筹到医疗费1.3万余元。村里一个贫困户家庭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他马上协调帮助解决学费1万元……

陈建波一直为大家脱贫奔波的点点滴滴打动了村民,很快换来了大家的真心回应。村里闲散人员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结对创业的多了,涌动着尽快脱贫奔小康的热潮——昔日沉寂的小村庄越来越充满生机。

找准“痛点”拔除穷根子

贫困的“根子”在哪儿,扶贫的重点就落在哪儿。陈建波说,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捐款捐物只能解燃眉之急,要想拔除穷根子,就要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陈建波驻村后没有急于上项目,而是深入村民家里、走到田间地头,实地摸清致贫原因、把准致贫脉搏,“量身订制”脱贫计划。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陈建波与村党支部一班人一起研究提出了“弘扬好延安精神、继承好知青传统、发挥好两个作用、树立好一个形象”的理念,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着力增强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带着党员在老知青墓前重温入党誓词,开展问题墙、回音壁、大走访、星级党员评定等活动,推动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开设“桌里人家”和“桌里党员之家”微信群,线上线下全覆盖,努力打造桌里党建品牌。2016年,他被宜川县评为“优秀第一书记”,2017年被县里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输血更要造血,产业扶贫拓宽帮扶路。多年来,桌里村一直没有村集体资产。陈建波来了之后,帮村里重建了桃池果业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帮助村民销售花椒、核桃、苹果等农特产品,并鼓励村民入股,激活合作社的内动力。2017年,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收入达80多万元,桌里村集体的账本上第一次有了一笔4.3万元的入账,村民分别领到了3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分红。弹指一挥间,3年时间过去了。2018年7月,陈建波任职期满,但他并没有马上离开桌里村,而是带着新到任的第一书记熟悉村情民情,帮助新书记缩短适应期,尽快融入百姓、投入工作。即使回京后,他心里依旧牵挂着桌里的乡亲,牵挂着桌里的工作,持续为桌里村的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我永远忘不了桌里。桌里的山山水水,是我心里最珍贵的记忆,更是我为之奔走呼吁、倾力相助的源源动力。”

新闻推荐

三秦楷模 宝塔消防中队灭火救援“敢死队”

“当我们将被困人员一个个从生死线上拉回来,那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18岁入伍,参与过无数次救...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