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户村的“果事” 本报记者

延安日报 2018-03-28 17:46 大字

王垠山 李江峰 通讯员 李文振

从宜川县城出发,驱车一个小时,翻过山就到了云岩镇辛户村。离老远,大红色的“苹果第一村”牌子格外亮眼。记者有些纳闷,除了洛川县阿寺村,还有村子敢叫“苹果第一村”?

“我们村是全市苹果收入第一村,全村种植果园1740亩,去年村上人均果业收入超过了3万元。”辛户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刚给记者解了疑惑。

二十岁的老果树能结近两千个果子

走进果园,在整齐的木围栏内,果树们舒展着枝丫,展示着强壮的、承载着果农希望的臂膀。在村民们看来,这一株株果树就是他们的“摇钱树”。

“果农姓名:王红,面积:6亩,品种:红富士……”树枝上挂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卡片,详细记录了果农和果树信息。

“王红是村上的苹果大户,他家这株果树树龄已经20年了,去年一棵树就套了1800个果袋。”宜川县果业局生产办主任白安兴介绍道。

“这多亏了果树的二次间伐,对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效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白安兴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这片果园2008年进行了一次间伐,2014年进行了二次间伐,目前一亩果园只有14株果树,每一株果树能结1000到1800颗苹果,确保了果品的高质量。

辛户村党支部还成立了云辛苹果专业合作社,通过“项目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修建了2000吨果品冷藏库,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苹果产业帮扶计划,对果园实行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果品销售,2017年,村人均果业收入超过了3万元。

钢架防雹网给果树带上“防护甲”

记者在果园中间看到,园里矗立着一榀两米多高的钢架,上面穿插的钢丝支撑着一片巨大的钢网。

据介绍,这是村上苹果合作社发明的钢结构防雹网,能有效防止冰雹对果树的袭击。

“宜川县多处地处冰雹带,对果树伤害很大,村上就发明了这种钢结构的防雹网,比传统的木杆防雹网寿命长,也防锈。”辛户村第一书记张峰告诉记者,2016年,宜川遭受多次冰雹袭击,果树受灾很严重,那年安装防雹网的苹果卖了2.8元,没有防雹网保护的受灾苹果只卖了五毛钱。现在村里基本都安装上了这种防雹网。

张峰说,现在正是安装钢结构防雹网的好时间,果树没有开花结果,给地上打架子、穿钢丝都不会伤害到果树。

2016年的冰雹灾害让不少果农颗粒无收,县政府为了推广钢结构防雹网,专门出台政策为安装防雹网的果农补贴600元,贫困户补贴1300元。

“有了这么好的政策,果农们都建起了防雹网,给果树带上‘防护甲\’,也给自己吃下了‘定心丸\’。”张峰说。

村支书到香港卖苹果

结束采访后,张延刚邀请记者去他家做客。在平整的两层小楼里,张延刚讲起了他到香港卖苹果的故事。

去年,张延刚带着村上的苹果参加了县上组织的港澳苹果推荐活动。他回忆说,初到香港时,由于人生地不熟,苹果推荐一度陷入困境。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们一行五人打听到有家超市正准备开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几经波折,终于联系到了超市负责人。超市负责人答应帮助他们让苹果上柜,但前提是所有苹果必须作为超市开业“大酬宾”免费赠送给顾客。

面对超市提出的新难题,张延刚一行经过简短商议,认为要打开“宜川苹果”市场,必须要有所损失,便答应超市提供10箱苹果免费给顾客品尝。苹果受到了香港顾客的喜爱,“物美价廉”是广大香港顾客对宜川苹果最美的赞誉。接着,一家香港学校便主动与他们接触,表示了要长期订货的意愿。

从香港回来后,张延刚对村子果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我敢说我们村没有一个闲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一心扑在产业发展上,早早地去果园务农,连以前外出打工的青壮年都回来了,因为他们外面打工收入根本比不上回来种苹果。”

“昼光膀子夜长衫”的气候特征让这片土地生产的苹果个大味甜,经过十多年发展,如今的辛户村楼房林立,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用张延刚的话来说,“我们村可真是沾了苹果的光了。”

新闻推荐

陈国强赴延安调研沿黄公路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本报讯(记者杜朋举)3月19日至20日,副省长陈国强赴延安市就沿黄公路、乡村道路建设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调研。延安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分别参加。在实地查看了宜川县马家山村农村路、延延高速与...

宜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