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里真情相连 再谱致富赞歌 ——陕西省农业厅驻村帮扶工作侧记

延安日报 2017-12-05 18:02 大字

程用斌(左一)带领群众发展产业

许建军(右)在新建的苹果试验地给群众传授管理经验

黄大权(左)帮群众给花椒施肥

张战利(右一)查看果园冰雹受灾情况

逄国梁(左一)帮助贫困户清理果园

农业厅挂职副县长冯军平(左)走访贫困户

通讯员 杨大江 郝富强

宜川县丹州街道办南窑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个典型的城中村。三年前,这还是一个“集体无收入、群众无产业、致富无门路、脱贫无希望”的“四无村”。2014年6月省农业厅选派16名干部到宜川8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南窑村成了帮扶村之一。三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南窑村相继建成了苹果生产基地、林下养殖基地、大棚樱桃示范基地,组建了村集体控股的扶康责任有限公司,引导推行“三变”改革,使全村34户贫困户拿到了股权证。短短三年时间,南窑村这个曾经脱贫攻坚路上难啃的“硬骨头”村就变成了群众交口称赞、远近闻名的脱贫攻坚典型示范村。

早在2014年陕西省联县扶贫工作启动后,省农业厅就与地处陕北黄河岸边的宜川县结对帮扶,建立起了一条关中连陕北、省城连基层、致富连贫困的扶贫纽带。三年来,省农业厅先后选派2名挂职副县长和36名干部驻村帮扶,在政策上把宜川县确定为省级农业资金切块下放试点县,切块资金上亿元,支持宜川农业产业发展。

八位第一书记田间地头显神通

作为宜川县的省级驻村联户扶贫牵头单位,省农业厅领导高度重视联县扶贫工作,积极发挥协调、组织、指导和督促作用,厅级领导20余次来宜川调研。其中厅党组书记、厅长文引学6次来宜川进行检查指导驻村帮扶工作。下属各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对帮扶干部先后500余人次到宜川开展结对帮扶、支部联建工作,形成了厅牵头帮扶到县、帮扶单位具体到村、党员干部结对到户、驻村干部负责落实的工作格局。为了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加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省农业厅从下属单位专门选派8位优秀青年干部赴宜川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们的到来不仅为宜川的第一书记队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为宜川的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提增添了一支生力军。

云岩镇瓦子村是一个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村子,然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村里果树老化和品种单一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峻。针对这一情形,着急的不光有村里的群众,还有新来的陕西省种子管理站的驻村第一书记许建军,他多次跑到杨凌寻求果树专家的帮助。2017年年初,经过与村两委班子商议,村委会决定把村委会旁边的3.3亩土地交给许建军当做试验田。很快,一个栽植300余株,包含8个苹果新品种,采用新技术管理的矮化苹果试验基地建成了。不到半年,实验地里的小树上就结出了十几个大苹果,引得村里甚至周边村的群众纷纷跑来参观。许建军说:“之所以要选这么多品种,就是试验一下哪种苹果树更加适合在这里生长,经济价值更高,试验成功就在村里推广。”

与许建军试验推广新品种苹果树不同,来自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驻丹州街道办南窑村的第一书记程用斌,则根据南窑村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村情办起了公司。为了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走访和酝酿期间,程用斌组织村两委反复讨论研究,并先后带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赴西安市进行家政保洁服务市场调研,参加杨凌农高会了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动向,赴延川红枣基地考察学习大棚樱桃栽植技术等。经过学习考察,程用斌带领村民先后成立了南窑家政服务公司、南窑扶康美食城,并建成麦茬塬大棚樱桃产业基地和王湾万只林下养鸡生产基地。2017年1月,在宜川县扶贫办的支持下,公司按每股3万元标准,采用贫困户入股年保底分红模式,将南窑村34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公司,贫困户年可保底增收3000元。并于7月6日为贫困户发放了股权证,由此改写了南窑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历史。

除了许建军和程用斌外,像驻叱干村第一书记张战利、驻曹家庄第一书记逄国良、驻赤塬村第一书记宋益定等其他6位省农业厅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利用自己的学识以及专长为各自所驻的村作出了应有贡献。

“输血”又“造血” 产业发展装上双引擎

2017年清明前后,位于英旺乡茹坪村的旺桃苑显得格外热闹,果农们开着三轮车,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赶了上百里路的外乡果农,一位来自云岩镇太吉村的果农说:“这两年雪桃的经济效益很好,家里商量后准备栽一块,我本来打算到杨凌去买树苗,一打听这里就有,价格还便宜,就跑来了。”旺桃苑的雪桃基地正是两年前在省农业厅的资金和技术扶植下建起来的,短短两三年时间,雪桃在宜川县推广了上千亩,这对一些川道产业转型的贫困村来说,颇有借鉴价值。

为了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省农业厅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把宜川作为全省产业扶贫工作的“试验田”。尽管驻村帮抓的是8个村,但扶贫工作不局限于村而是放眼全县,切块省级农业资金,加快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均衡化、现代化发展,提升整体农业效益。通过对8个村的帮扶,在全县探索总结出产业扶贫的经验,为宜川县77个贫困村脱贫致富树立样板。

3年来,宜川高效利用切块资金,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2万亩,栽培矮砧密植基地500亩,常年聘请国家、省、市级技术专家培训指导,年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12万人次;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补贴建成苹果直销窗口、专卖店40余个,建成果品冷藏库、果筐厂等产业实体30余个,果农人均果业收入突破2万元。实施了集义10万只科学养羊示范园区、英旺双庙沟千头规模肉牛繁育场等项目,带动3个乡镇500余户群众发展畜牧产业,解决了南部土石山区产业薄弱、群众增收难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川道地区产业结构,栽植油用牡丹5000亩、元宝枫1254亩、雪桃2494亩,建成果蔬大棚近千余亩。川道产业由单一种植玉米,调整为多种特色经济作物共同发展,增加农业产业多样性,解决川道群众增收致富困难问题。

2017年,省农业厅切块产业扶贫资金1800万元,用于宜川贫困户产业发展,累计为贫困户新建改造苹果园、花椒园1.14万亩、搭建果园防雹网1500亩;发展红缨子高粱、香紫苏、翡翠梨等1.27万亩,畜禽养殖2.3万只(羽、头),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8个帮扶村除南窑村组建公司推行“三变”、南街村发展核桃、史家庄村提升花椒品质走高端化销售外,其余全部为苹果产业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示范园、无公害绿色生产示范园、防雹网建设示范园、矮化新品种示范园。这些做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也为提高苹果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产业提质、农民增收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暖心工程”解决群众难事

位于集义镇寿峰社区的史家庄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村民们脚下踩的是黄河水,头上顶的是蟒头山,别说去县城,就是去趟镇上,也得走上大半天,交通成了史家庄村发展的最大障碍。2014年省农业厅农业环保监测站驻村帮扶后,工作队队长黄大权经过近3年的努力,一条28公里长的通村路连带生产路便修通了。如今村民到县城由以前的3小时缩短到了一个半小时,每到花椒成熟季,大车小车都可以直接开进村里。

壶口镇曹家庄村是一个通过移民搬迁建成的新农村,村里一直沿用一个破旧的涝池,多年来经过暴雨的不断冲刷,涝池内出现一条水沟并由小变大、由窄变宽,直接威胁着沟边群众的住房安全。第一书记逄国良经过多方联系,争取项目资金,在今年暴雨来临之前,在原址上改建了一个蓄水能力达到3000立方米的新涝池,解决了暴雨威胁群众房屋安全的问题,还为周边上百亩的果园提供了灌溉用水。

一条路、一个蓄水池、几盏路灯,看似都是不起眼的小工程,但就是这一个个不起眼的小工程却实实在在改变着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温暖着群众的心,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暖心工程”。据了解,在过去的3年包扶中,省农业厅驻村工作队为宜川驻村帮扶的8个村已累计安装路灯80余盏、维修生产路70公里、硬化巷道3700米、修建蓄水池600余立方米,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技术送到手 脱贫有保障

扶贫先扶志,农民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为此驻村工作队坚持把“扶技”与“扶志”有机结合,采用请进来教、带出去学的方式,积极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科技指导等技术服务。

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驻云岩镇叱干村第一书记张战利,驻村不久便整合村里资源,成立了金田园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重点发挥专业合作社在种植技术、宣传培训、果园管理、果品销售方面的优势,起到“传、帮、带”作用。同时,张战利还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并以此为纽带,把贫困户联结起来,帮助他们脱贫。为了引进先进的苹果管理技术,他发挥技术专家优势,先后10多次组织县植保站技术人员、扶贫干部开展果树前期管理技术培训,解决果树病虫害防治难题,使村里的苹果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

驻村工作队在技术引进上有一套,在带出去学上也很有一套。他们经常组织村基层干部、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参加杨凌农高会,赴延川、延长、西安等地考察;并争取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50个名额,选送了一批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参加了培训,为宜川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人才储备了力量。

省农业厅在宜川驻村帮扶的都是农业厅下属各个业务单位选派的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他们有土壤肥料、畜牧养殖、果树管理、植物保护等不同方面的业务能手和技术专家。在工作中,队员发现本村有些技术问题自己不能解决,但在其他村参与帮扶的干部正好是这方面专家,就商定了“联合互助、统筹施策”的扶贫思路,结合各自能力、认识、技能和经验,组成一个思路灵活、措施多样、技术广泛的农业技术团队巡回各村,既为群众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力提高了帮扶工作实效。在开展多样技术培训的同时,帮扶单位积极为村捐赠书刊、影碟、电视、电脑等书籍和设备。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累计捐赠书刊10万余套、电视5台、电脑12台,组建了6个村的农民小书屋,方便群众阅读提高认识。

说起他们分享技术的先进经验时,瓦子村第一书记许建军道出了一个小秘密:“我们有一个省农业厅第一书记微信群,平时大家在群里面经常分享一些工作心得、农业产业技术等,只要觉得好,我们就带领村里的基层干部相互参观学习,相互提高。”

新闻推荐

苹果飘香富农家

延安日报记者樊小帅找准杠杆的支点,就能拨动“千斤”。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的致富之路就是以苹果作为“支点”开始的。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走进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一排排小洋楼鳞次栉比,一条条柏油路...

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