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抗疫中的代表力量 延川县文安驿镇人大代表下沉基层全力抗击疫情群像

延安日报 2022-01-20 09:46 大字

通讯员 李艳

在延川县文安驿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身体力行、冲锋在前;他们在群众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不计报酬;他们在群众危难时,临危不乱、尽显担当……他们就是不同村镇选举出来的人大代表,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群众谋幸福、谋福利是他们一致的目标。

守好村里的西大门,才能守好全村的“绿码”

“没事别出门,出门要扫码!”自新一轮疫情发生后,下驿村党支部书记、延川县人大代表高晓文每天都要骑着三轮车,载着大喇叭,绕着村里转两三圈,再去高速路口也转转。因为村西是延延高速的出入口,高速路口成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严防输入是保护村民安全的第一步“,我们下驿村的地理位置很特殊,位于文安驿镇的正中心,人流量也大,所以守好道路关卡很重要。”高晓文说。

同时,他积极动员村干部和支部党员,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轮班值守。“通过一系列的防控措施,确保我们村的每一辆车、每一个人都有登记,都有‘绿码’,都没有风险。只要是来自风险地区的,我们都会及时进行劝返。有疑似问题的,也都会按照县里的政策进行安排和处理。”正是本着“一人安全,全村安全”的信念,高晓文和他们村的党员和干部在连续值守的20多天里,保障了全村在住人口263户579人生命健康安全。

因为担心干部和党员在值守点上吃不好、休息不好,冬天夜里又容易着凉,高晓文自己花钱买了口罩、酒精消毒液、暖宝宝、方便面、火腿肠等物资送到了村里的各个值守点上。仅购买物资就花去了高晓文近1.5万元,这相当于村里一个农民一个季度的收入了。

“我年轻就多干些,累点也没关系”

每天上午八九点钟,总能在东圪塔村见到一个背着大喷壶的年轻人,上提、下拉,一套完整的动作下来,勾兑过水的酒精均匀地喷洒出来。每走一户,他都认真地做好登记,再仔细地进行喷洒消毒,连院子里的犄角旮旯都不放过。他也不着急,这家完了去那家,一家接着一家走,就这样,全村消杀一遍也要大半天的时间。“消杀这活儿着急不得,留不得死角。”他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养殖大户冯栋栋,也是村里选出来的延川县人大代表。

消杀工作虽说简单,但对消杀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提前与村民沟通好消杀事宜、按照比例勾兑消杀液、做好消杀登记、每次的消杀是否有效……看似简单,却一点马虎不得。

除了每天的消杀工作外,冯栋栋还负责村委会的宣传大喇叭、卫生清洁、村口检查点值班等工作。最忙的时候连续十多天都是白天在村里进行消杀,晚上在检查点值班。“村里的留守老人比较多,他们腿脚也不便利,我年轻就多干些,累点也没关系!”冯栋栋说。

“老吕,夜班你就不要值了,我来值!”

“吕叔,你回家休息,我替你。”

不管别人怎么劝,已经64岁的人大代表吕增荣却始终闲不下来,他既没有安心地回家,也没有安稳地“躲过”每次值班。这位在村里当了30多年村干部的老党员,把村里的事情看得比自家的事情还重。

长期患有高血压的人,饮食规律和作息规律是最基本的。但守在疫情防控检查点,这些基本的条件随时都会被打破。到村里排查、在村口值班、挨家挨户问问各家的情况、有没有谁家需要帮忙……忙起来的时候,老吕总是记不起看时间,所以忙完发现早过饭点了,凑合吃点泡面的事也常有发生,但对老吕来说,都是为了工作,为了村民。

好几次夜里值班的时候,他都按时按点,不迟来一分钟,也不早走一分钟。即便夜里再冷,他都守在检查点上,也没想着回家眯一会儿。在工作里的“守时”“固执”“刻板”,却成了50后那一代人最鲜明、最可靠的特征和品质。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文安驿镇的人大代表中,27名领导干部下沉一线、精准防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争当防控工作的“引领员”“宣传员”“监督员”和“战斗员”,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先后在疫情防控检查点值守超过4000小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3700余次,共查验车辆9000余辆。

新闻推荐

妇女学做布堆画 掌握技能好就业

●妇女在学习制作布堆画本报讯(通讯员张曦记者叶四青)“这项培训特别好,既实现了我做布堆画的梦想,又能挣钱补贴家用。”...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