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文化绽放时代魅力 延川县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延安日报 2021-10-26 09:42 大字

?●刘洁琼老师(左一)讲解剪纸方法

?● 文创产品展销

?●秧歌剧《二人场子》

?● 传承人惠智勇唱道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着“民间剪纸之乡”美誉的延川县,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地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黄河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不断繁衍生息,留下了大量光辉灿烂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城乡。

近年来,延川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进一步加强县域内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延川县人民政府于2019年9月成立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传承、传播和发展上下功夫,构建了非遗保护新格局。

1 健全保护传承体系

“保护”是非遗传承的第一方针。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印发了《延川民间剪纸艺术保护规划》《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方案》《关于“十四五”时期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方案》等规划,编辑了《冯山云布堆花》《刘晓娟百鸡图》《延川布堆花》等具有研究价值、收藏价值的图文资料,建立健全非遗档案与数据库,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完善。

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按照不漏线索、不漏村镇、不漏门类、不漏艺人的“四不漏”要求,在全县社区内展开了地毯式、拉网式排摸和调查。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社区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后,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片等方式,对有关历史文献及相关资料进行分级分类整理,规范建档。调查累计收集非遗线索127条,先后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6个,编撰文字资料21万字;大部分普查资料已形成电子文档录入电脑,建立了电子档案,进一步充实了延川非遗数据库数据;收集民间作品、实物3000件。目前,数据库中收录38位传承人资料,12个非遗传承相关传习所的相关图片资料,21个非遗民俗文化阵地图片信息,6个从事非遗民俗文化相关产业的企业、合作社信息资料,5个正在筹建中的非遗民俗文化项目的相关信息。

2 构建传承传播模式

为促进优秀文化传承,延川县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应用。

近年来,延川县将延川剪纸、布堆花、大秧歌和民歌编排成教材,在全县开展非遗文化“三进课堂”(剪纸、布堆花进美术课堂,民歌进音乐课堂,秧歌进体育课堂)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结合延川大秧歌特点编排了陕北秧歌体操,已经在全县中小学普及,并多次到其他市、县的学校、广场进行推广。除此之外,延川县还积极开展豆粘画、陕北道情、陕北说书其他门类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并积极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定期到校园讲课示范,现场传承教授非遗文化传统技艺,让广大学生参与进来,互动起来。刘洁琼、郭如林、贺彩莲等一批剪纸、布堆花大师多年来坚持义务做剪纸、布堆花辅导老师,培育了一批传统手工艺的新兴力量。

2017年5月份,延川县成立“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服务”,从成立至今,每名文化志愿者坚持每周开展1次进校园和下基层服务,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业务干部坚持每月实地检查1次。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现场传承教授传统技艺,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延川本土文化,让非遗“活”起来。

为促进优秀文化传播,延川县在县城文化艺术中心打造了320平方米的非遗传习综合馆,精选展陈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优秀学员的作品;在乾坤湾景区南大门黄河蛇曲地质博物馆陈列剪纸、布堆花作品;在乾坤湾碾盘村建立小程黄河原生态民俗文化博物馆,馆藏主要展陈民俗文化类器具、非遗文化实物用品等;引导并扶持建成了12个传习基地,辐射乾坤湾、文安驿、梁家河、路遥故居等多个旅游景点,通过各个层面向群众及游客展示延川的非遗文化,是展示延川县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3 深化非遗资源共享

近几年来,延川县不断推进机制建设,促进非遗活态传承。通过鼓励、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召开非遗项目培训班等方式,营造了非遗传承保护的良好氛围,深化非遗资源高质量共享,助力扶贫脱贫工作。

为提高剪纸艺人的积极性,有力宣传延川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延川县坚持每年举办一至两次剪纸、布堆花培训班,每次参加培训人数不下百人,并精心挑选多幅作品在文化广场进行展出。陕西省“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培训班在延川县第二中学开班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不低于20余次,每年计划接纳受训人员500余人次。在郭家塔社区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剪纸活动,为居民讲述传统民俗文化的精彩魅力并现场剪窗花、“福”字送给社区群众。

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延川县以“企业+农户+合作社”的运营方式,将文化艺术作品变成优质产品、热销商品,进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为贫困户及民间艺人提升收入,有力促进了民间艺人的创业积极性。

除此之外,县文化和旅游局与江苏省非遗文创基地共同签署了“延川非遗创研平台——帮扶工坊”战略合作协议、与江南大学签署了“设立延川传统工艺工作站意向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以“品牌创造市场,以产业带动就业”创新帮扶模式,翻开延川文旅融合的新篇章的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扶持的延川县缺之美手工艺合作社、延川华彩手工艺合作社被省文化厅列为首批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项目。

目前,全县拥有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7个,共有员工720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余户103人;推出剪纸、布堆花等各类产品88种,承接订单量每年可达6500件,人均收入每月320元—1600元不等。2020年,7个合作社制作的手工艺品首次亮相文化艺术广场展销活动,成交易额约26万元,不仅为延川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文化元素,也增强了非遗文化爱好者的信心。

4 打造文旅融合业态

延川县积极推动“非遗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让非遗文化搭乘旅游快车。

据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创新“非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延川县将非遗保护传承与现代服务业、旅游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把剪纸、布堆花、杂粮粘等项目与旅游特产相融合,加入非遗元素创新设计产品包装,形成了“梁家河五谷杂粮系列”“陕北黄”等特色非遗包装,并设计了以剪纸、布堆花为元素的书签、折扇、水杯、挎包、笔记本等各类实用旅游文创产品,将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能量。

为扩大宣传,延川县组织非遗传承人赴全国各地学习及展览、展演,并充分利用丝博会、西洽会、旅博会展销非遗产品。在第二届延安文化传承博览会上,延川非遗文创产品销售金额达13.9万元,线上线下签订单六份,签约资金达100多万元。延川剪纸省级传承人刘洁琼老师创作的巨幅布堆花作品《黄河之魂》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5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延川县经常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活动,充分展示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如以“非遗进景区消费促脱贫”“非遗消费扶贫”暨延川妇女手工艺品展销活动等为主题,征集剪纸、布堆花、刺绣等作品开展展销展演活动,共计展出各类文创产品21个种类,1200余件;组织刘家河秧歌队代表陕西参加“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汇演活动”,获“优秀组织奖”和“最佳表演奖”;与浙江卫视合作制作了“奔跑吧宝藏延川布堆花”专题节目,在浙江卫视播出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每年举办“延川过大年”春节文化系列活动,受到社会各界、新闻媒体一致好评,社会反响强烈;坚持举办“道情唱红延川城”群众演唱周消夏演出活动,该活动已连续举办13届,已成为延川县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并于2017年被省文化厅公布评选为“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加强对延川县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能够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县非遗中心申创了“延川非遗”微信公众平台,致力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挖掘保护成果集中展示,截至目前已发布24期,累计点击量达3.2万余次。

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宣传延川非遗文化。如郭如林老师从2月份至今,坚持每天2次开展剪纸、布堆花网络直播教学,并为省妇联、市妇联做专题直播教学,累计直播400余场次,受益人员达2万余人次。

6 创建文化艺术品牌

非遗工作的深入持续推进,带动了延川县民间艺术之乡的创建。2014年延川县被文化部命名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秧歌、剪纸)”,2018年陕西省文化厅命名延川文安驿镇为2018—2020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9年初延川县文安驿(延川剪纸)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据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延川县共计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7个、县级非遗项目15个,省级非遗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6名、县级传承人27名,非遗民俗文化阵地21个,从事非遗民俗文化相关产业的企业、合作社6家,正在筹建中的非遗民俗文化项目5个。

如今,延川县以非遗为要素,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让非遗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除上述提到非遗项目以外,延川刺绣、五谷杂粮粘、曲项琵琶、延川礼生等散落在民间的县级非遗项目,等待我们进一步去挖掘。

新闻推荐

张延寿:“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记者 孙艳艳

●张延寿在病床上了解居民撤离情况“当时张主任离我大约10米左右,只听见‘咚’的一声,他就重重地摔倒在地上。”10月6...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