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冯家坪观测点
医护人员和电力工人在观测点工作的场景。(资料图片)
为隔离女孩过18岁生日
本报记者 牛敏
一把铁锁锁住大门,院内静悄悄的,空无一人。
你可能并不知道,20多天前,这里是延川县冯家坪新冠病毒医学集中观测点,隔着铁门,每天能看到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来来往往,曾有17位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先后在这里隔离,其中2名被确诊。
延川县是延安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延安确诊的8例患者有5例出自延川,而冯家坪观测点就是延川最早的隔离点。
2月19日,随着最后一位隔离观察者解除隔离,延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医护人员对这里进行最后一次彻底消杀后集体撤离,这个观测点完成使命,暂时关闭。
至今20多天过去了,这里空落落的,一切显得那么平静。
一 48小时改造
这本是延川县冯家坪乡一所废弃的小学,如果没有疫情,它已作为冯家坪兜底保障中心,准备改造成一所养老院。只是50天前,一切都改变了。
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晚,延川县民政局突然接到命令,要立即将尚未交付使用的冯家坪兜底保障中心改建为延川县新冠病毒医学集中观测点。
当时,延川县民政局局长张向荣脑袋“嗡”的一下——这个兜底保障中心年前刚刚装修完成,尚未交工,建筑垃圾都没来得及打扫,23孔窑洞、18间平房里没有任何配套设施,无法住人。而按照要求,1月29日(正月初五)首批接受医学观察者就要入住,留给他们的改造时间只有两天,48小时。这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但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半点迟疑。张向荣当晚就到单位动员部署,会计张海浪、干部曹东阳、杨世孟、高浩楠主动请缨加入“战斗”,5个人很快形成冯家坪观测点的后勤保障组。
物资采购、清洗洒扫、通水通电、网络维修……大正月又逢疫情防控,小县城里的店面门市全部不开门,他们想办法一家一家地联系商户上门采买;雇用不到清洁搬运工,他们就动员各自的亲戚朋友过来帮忙。1月29日上午,医务人员到来之前,原先施工过后一片狼藉的41间房子已变得整洁明亮,床柜桌椅一应俱全,全新的电视机、热水器、电暖气、被褥枕头、水壶茶杯、洗漱用具等生活必需品都摆进了房间。
晚上6点,观测点的几孔窑洞亮起了灯。后勤组5人、医务组5人以及2名被医学观察的武汉返乡者亲属最先住进了观测点。
二 22昼夜坚守
延川县中医院外科主任张俊如是1月28日正月初四这一天接到了单位的通知。
当时他正在陪家人吃饭,党员微信群突然收到信息:“延川发现疑似病例,一批密切接触者须接受医学观察,需要紧急抽调医护人员去一线。”身为老党员的张俊如立刻在群里报名回应,并连夜写了一封“请战书”。
1月29日一早,他没敢跟家人说实情,只说医院通知春节加班,可能得几天,然后简单收拾了洗漱用品就匆忙出门。到单位递交“请战书”时才发现,医院里像他一样“请战”的人不在少数,护士长刘泽杰不仅写了“请战书”,同时还递交了一份申请火线入党的志愿书。
当天上午10点,救护车载着5名医务人员出发,除了张俊如和院长邓晓勇,还有护士长刘泽杰、护师呼军丽、信息科长梅延进。他们要去的地方就是位于延川县冯家坪的新冠病毒医学集中观测点。
一开始的计划是轮流值守,三天替换一拨,后来因为值守之后还得分别隔离14天,根本轮换不过来,而且频繁替换还会加大感染风险,于是他们5人商量决定坚守到底,这一守就是22个昼夜。
每天7点半开始,先电话通知隔离者量体温,然后配备消毒液,和厨师对接饭食,最后全副武装,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走进隔离区。为隔离者做检查、送饭、清理垃圾,对窑洞内外进行全面消杀……医务人员一天中首轮工作完成大约需要3小时,这样的工作中午和晚上各重复一次。走出隔离区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每个人浑身都湿透了。
但,这并不是他们工作的全部。
“每天得抽空和隔离者聊一聊。”张俊如说,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情绪不太好的人,得及时了解他的诉求,缓解心理压力。“比如有人要吃零食,因为待着无聊;有人总要抽烟,因为很烦闷;还有人牢骚多、抱怨多,因为心理恐慌……我们尽量想办法满足和开导他们。”由于隔离人员不能出门,生活作息全在窑洞里,每天接触的只有走进隔离区的医护人员。所以,医务组不仅是隔离区的医生、保姆、清洁工……还承担了心理疏导者的角色。
三 一群可爱的人
“是你们,安抚我紧张的情绪;是你们,为我安排可口的膳食;是你们,为我送来图书,安装电视、网线;是你们,调剂我单调的隔离生活;让我学会思考,懂得感恩……”这是一位隔离者解除隔离后写给工作人员的感谢信,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群特殊时期出现在他们生命里的最可爱的人。
冯家坪观测点因为改建时间仓促,无法实现集中供暖,担心新装修的窑洞阴冷潮湿,后勤组给每个房间配备了两台电暖气。没想到电暖气功率太高,入住第一天十几台电暖气同时开启,电路无法负荷,一晚上竟跳闸20多次。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六,陕北的小年,延川正下着雪,气温骤降。为了不使医护人员和隔离者挨冻,延川县电力局动员了3个电站的20余名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冒着风雪,在户外奋战4个多小时,于当晚11点10分完成了对隔离点的电路改造。
1月31日,最早住进观测点的夫妇俩先后出现发热症状,后经核酸送检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观测点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关键时刻,是医务组组长邓晓勇指导大家科学防护,正确认知,这位17年前就上过抗击非典一线的医生,是他们中唯一对疫情防控有经验的人。那22天里,邓晓勇不仅要远程安排中医院正常工作,参与隔离区消毒、监测和医废处理等,还是整个观测点的“定海神针”。
发现2月4日是隔离女孩小张18岁生日,后勤组立刻安排人为小张预订了生日蛋糕,还通知厨房特意为她做了一碗长寿面。当天,延川县委常委、副县长吴慧婷,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红,卫健局局长白志斌等闻讯赶来,与大家一起为小张筹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成人礼。
还有在观测点门外,每天坚持外围消杀的冯家坪卫生院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在门口警戒的公安民警……以及所有在抗“疫”战场上不辞辛劳、不惧风险的人,他们,就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四 春天慢慢苏醒
冯家坪观测点空了,曾在此坚守的工作人员已完成14天隔离,各自返回工作岗位。只有邓晓勇因为工作需要再一次赶赴文安驿观测点,继续战斗。
自1月29日以来,延安市疫情最严重的延川县共设冯家坪、文安驿两个观测点,前前后后隔离观察了191人。如今,冯家坪观测点已经关闭,文安驿观测点也只剩2名治愈出院人员还在观察,很快也将解除隔离。
截至3月11日,延安已连续33天无新增确诊病例,连续28天无新增疑似病例,累积确诊的8例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236名密切接触者已有233人解除医学观察。
这个3月,春天在延安慢慢苏醒。已关闭的冯家坪观测点紧锁着大门,隔着铁门望去,院子里阳光明媚,每一孔窑洞都被晒得暖洋洋的,墙角的松柏也开始泛出新绿。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个观测点会重新成为一所养老院,变得热闹起来。
虽然,全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继续,但我们等待那一天——清空确诊病例,清空医学观察者,关闭所有观测点,那时,春天就真的来了。
采访手记 在这里看到希望
听说我要去冯家坪观测点采访,当地人告诉我:那里啥都没有了,人走了,房子空了,门都锁上了。
我说:我就想去看看那个冷清的院子,看看已经上锁的大门。因为,那种冷清反而让我心里更踏实。
自从疫情暴发以来,因为回了趟老家,我被隔离半个月。隔离期间一直关注疫情的消息。我看到延安出现确诊病例,看到许多密切接触者被集中隔离,这个被称为“冯家坪新冠病毒医学集中观测点”的地方,在人们的想象里,就是“防护服”“大口罩”的颜色,是浓浓的消毒水的味道,让我觉得既神秘又充满抗拒。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它关闭的消息。
解除隔离后,我一直想着该为这次抗击疫情写点什么。看到冯家坪观测点关闭的消息,突然有了去实地看看的冲动。说实话,探访这个观测点前,我心里也十分忐忑,毕竟这是一个曾经隔离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地方。是不是还有病毒?会不会被感染?虽然它已经空了很久。是坚守在观测点的张向荣、张俊如、邓晓勇们给了我采访的动力。不只有他们!
新冠病毒来势凶猛,传染性极高,不见硝烟却有生死。自春节以来,各地以“一级响应”的方式打响了一场阻击战。无论在医疗战线还是后勤保障部门,无论是在前方冲锋陷阵还是后方排查管控,一大批“最可爱的人”站在抗“疫”的最前列,危难时刻表现出强大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形成对抗疫情的强大战斗力。
我在关闭的冯家坪观测点,看到了他们的付出和辛劳;我在关闭的冯家坪观测点,看到了彻底战胜疫情的希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高学记者叶四青)“疫情防控是大事,种大棚对农民来说也是大事,现在正到了给西瓜打掐的重要时候,村里宣传了不能扎...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