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高原那抹不落的红霞
刘洁琼介绍自己和母亲高凤莲及外甥女樊蓉蓉三代人的剪纸作品。
延川县第二中学的活动室里,学生们认真地剪着自己心中最美的窗花。
高凤莲艺术馆。
本报记者柏桦通讯员百川
千百年来,黄河从黄土高原奔腾而过,形成了黄土高原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和深沉厚重的黄河文化,孕育出众多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巧手翻飞,勤劳善良的陕北人民就剪出了他们的梦,剪出了他们的爱,剪出了陕北高原上那抹不落的红霞。
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延川剪纸被从民间发掘,并于1985年开始作为一门民间文化艺术逐渐发展兴盛。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凤莲、刘洁琼、郭如林、高河晓等一批民间剪纸艺术家的出现,延川剪纸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步发展成熟。2004年,延川县在民间剪纸大普查中共发掘民间剪纸艺人1.5万人。如今,延川剪纸已成功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12月,延安市延川县被评为“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今年,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再次荣获“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我妈妈说‘花在心里,靠心去铰’,铰花讲的是做人,把人做好了,花就铰好了。”
3月2日,记者在延川县文安驿镇白家塬村的高凤莲艺术馆见到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延川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刘洁琼。她的母亲就是已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延川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高凤莲。
1986年,在延川县文化馆举办的一次布堆画和剪纸培训班上,县文化馆干部冯山云发现了高凤莲的剪纸天赋。“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剪纸,要么纸上全是四条腿乱动的羊,要么就是‘人骑虎’这种大胆之作。能看出她的内心世界和思维认识是与众不同的。”看到高凤莲独特的创造力,冯云山就一直鼓励她、支持她,还将她的剪纸作品寄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让他鉴别。而靳之林则在这些作品中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人类的生命意识。
在高凤莲的剪刀下,富有深刻寓意的符号与形象跃然纸上,饱含着原始图腾文化的印迹和对生命繁衍的朴素祈盼。1995年,高凤莲用6张大红纸拼剪成的作品《牌楼》在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展出,惊艳了世界各国的与会者。现场观众驻足在作品前为她鼓掌近30分钟。2014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河之魂——高凤莲三代剪纸艺术展”上,从长达10米、由50张红纸构成的巨篇作品,到只有拇指大小的精巧之作,高凤莲的百余幅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高凤莲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作品被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博物馆收藏。
“我妈妈从不教我铰花,她常说‘女大自巧,狗大自咬,心到剪子到,纸随剪子跑。只要你心里灵活,敢想敢铰,想把它摆弄成啥就是个啥’。”1996年,同样是在冯山云的剪纸培训课上,刘洁琼第一次尝试剪纸,冯山云不仅夸奖了她,还给她的第一幅剪纸取名叫《万字符》,这让她充满了信心。又经过了多少没白没黑的日夜练习后,延川出了第二个“高凤莲”。
“后来会铰花了,才明白我妈妈说的‘教下的是死的,自己慢慢体会到的是活的’。”刘洁琼回想到。凭借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自身的勤学苦练,刘洁琼也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她的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剪纸展中荣获金奖,被国内外著名美术馆收藏。在2008年北京迎奥运剪纸大展中,她的作品《喜迎奥运》荣获金奖。她还曾被德国、美国等国家邀请参展,做专题讲座。2018年,在陕西省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匠人大会上,刘洁琼作为匠人代表出席会议并被授予“城市匠心之钥”称号。
如今,在延川县举办的“巧媳妇”工程妇女手工技能培训活动中,刘洁琼作为授课老师之一,为妇女们教授一技之长的同时,也将传统文化贯穿于课堂始终。
剪纸中蕴含的文化就如黄河般滋养和哺育着延川人,形成了延川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审美基因。
一张张红纸在小小的手中翻飞,随着剪刀的不断开合,纸屑窸窸窣窣地落下,一个个红彤彤的窗花逐渐显出了雏形……3月1日,在延安市延川县第二中学的活动室里,20多名参加“剪纸课堂”的学生围坐在桌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剪着自己心中最美的窗花。
作为延川县第二中学的校外辅导员,民间剪纸艺术家郭如林每周五下午都会准时来到校活动室,为参加“剪纸课堂”的孩子们进行辅导。为了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爱好,学校特意开辟了一间非遗展示室。郭如林便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剪纸作品和布堆画、布艺作品搬进这间展示室,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观看、揣摩。
“延川剪纸讲的是‘心中有画,手中生花’。剪纸并不是单纯地剪出一幅图画,而是要将我们的文化融入图案,形成一种符号语言,再加入想象和情感,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思想,然后用心去做。这样的剪纸才能被称之为艺术。”在郭如林看来,延川这片土地赋予了剪纸文化和灵魂,让剪纸艺术有了更深层的寓意。
今年39岁的李妮,是延川县植保植检站的一名普通干部。每天下班回家料理完家务,等孩子睡下了,她都要拿起剪刀剪几个窗花。“人家是每天写日记,我是每天剪窗花。这些窗花就是我的‘剪纸日记’。”李妮笑着说,“小时候家里没啥钱,我就用糊窗户的白麻纸剪。后来家里情况好了,家里人就给买红纸剪。现在逢年过节、亲戚家办喜事时,大家都会找我给他们剪些花样。朋友们看到我的剪纸,有喜欢的,我也会装裱好送给他们。”一个月三千多元的工资,李妮会拿出一两千元来买剪纸的材料、相关书籍或是外出学习。用她的话说,“剪纸就是我的精神世界,其他什么都可以舍弃,唯独剪纸不能舍弃。”
2018年5月以来,延川县启动“巧媳妇”工程,先后对444名妇女进行艺术培训,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寻找就业机会。
“从2013年开始,县文化馆就开始重点开展剪纸技艺培训工作。第一次举办培训班时有七八十人报名,后来每次都有一百多人。从一年举办两次培训班到一年举办七八次,文化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和脱贫攻坚工作,帮助更多人学会了这门技艺。”据延川县文化馆馆长闫爱军介绍,剪纸技艺培训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剪纸人才,而他们也通过自己的技艺去帮助和带动更多的人,形成了良好的辐射效果。
乾坤湾镇刘家山村村民高秀芳就是从剪纸技艺培训班中脱颖而出,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剪纸新秀并担任起秀珍坊合作社的社长。“县里举办的培训班让我的剪纸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于是我被推荐到乾坤湾景区向游客展示咱延川的剪纸艺术。因为景区免费给我提供店面,一年也能挣个七八万元。看着效益不错,景区又资助我办起了合作社,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现在我们合作社里已经吸纳了60多个社员,都是跟我一样的农村妇女。”高秀芳说,剪纸让她们能够依靠手艺致富,不仅能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她们对自己和生活充满了信心。
据延川县妇联副主席钞娜娜介绍,目前该县已经注册成立了7家手工艺品合作社和延川文化艺术家协会、延川妇女手工艺协会2个协会,吸纳会员300多人。2019年春节期间,7个合作社的社员制作的手工艺品首次亮相延川妇女手工艺品展销活动,交易额约6万元,不仅为延川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文化元素,也激发了妇女们的自我价值意识和通过手工艺品致富的信心。
在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的同时,延川县也在努力打造延川剪纸品牌。2018年,延川县妇联成功牵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为延川县争取到300多万元的项目基金,制定了3年帮扶计划,拓宽了各合作社的产品销路,获得了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为延川剪纸文化和剪纸衍生品的宣传推广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戴吉坤摄
新闻推荐
法院法官出版新书 解答农村法律问题 该书入选2018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本报讯(通讯员康莉李改艳)近日,由延川县人民法院法官刘虎森所著的《最新农村常见问题法律解答》一书入选2018年农家书屋重点...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