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刘世宝和他的婚丧礼仪传习所

陕西日报 2018-12-19 07:36 大字

十二月五日,刘世宝向记者介绍延川原生态民俗文化。本报记者王婕妤摄

本报记者王婕妤通讯员赵力

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传承手艺,有人传承艺术,而他传承习俗。他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延川原生态民俗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刘世宝。

婚丧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婚丧礼仪传统习俗正在流失消亡。“婚丧礼仪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特征,为了较多保留我们当地的婚丧礼仪习俗,我建立了传习所,把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刘世宝说。

延川县延水关镇北村82岁的村民刘世宝,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家境贫寒,小时候只上过两年冬学(冬季闲暇时接受教育)。但他从小自学古文经典,又受曾祖父、祖父及父亲三代人的影响,对地方的习俗礼仪有着浓厚的兴趣。

12月5日,记者初见刘世宝,他虽然满头银发,古铜色的脸庞布满皱纹,但依然神采奕奕。他家的院落干净整洁,摆满了各种丰收的果实。“我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舍不得让土地荒掉。你看,这是今年种的芝麻、南瓜、玉米……儿女们经常劝我去城里住,让我就算住在村里也别再干农活了,但是我一闲下来就浑身不舒服。”刘世宝说。勤快能干的刘世宝不仅在土地上播种着希望,也将传承传统婚丧礼仪铭记于心。刘世宝熟记婚丧仪式的几百道程序,从30多岁起就成了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礼仪总管,深受当地人尊敬。

顺着刘世宝家的院落往外走,不到50米就到了刘世宝婚丧礼仪传习所,这里婚丧礼仪用品样样俱全。“你看这些,都是结发仪式需要的物品。结发仪式是婚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准备坠箱钱、核桃、枣、梳子等,还要有两个‘上头人’说专门的‘上头词’,前前后后有10多道程序。”刘世宝向记者逐个介绍着传习所内各种物品的使用场合和寓意。

带领记者参观完婚丧礼仪传习所后,刘世宝拿出了他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证书,坐在院内磨盘上认真地擦拭着。担任婚丧礼仪总管长达50余年,这份证书对老人而言就是最好的礼物。“婚丧嫁娶是最被陕北人看重并寄托了很多意义的重要仪式,也最能代表黄土文化特征。每种礼仪都有一整套丰富而复杂的程序,每道程序都包含着不同的意义。”刘世宝介绍说,“一次完美的礼仪活动,不仅是一种仪式,也是对家族兴盛的一种展示。”

“我从祖上学会了这么多婚丧礼仪,给街坊邻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希望在有生之年,我能将古老的民俗文化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刘世宝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新闻推荐

樊碧荣:一个女人的“平凡世界” 通讯员 杨美蓉 本报记者 雷荣

●红枣现在仍是樊碧荣家收入的重要来源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变化清...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