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履职实践在平凡岗位上闪光

各界导报 2018-11-28 02:30 大字

?委员刘翾为患者诊疗

?委员武锋深入农家走访

?委员宿平助推志丹旅游

?委员谢凤鸣心系贫困乡亲

刘翾:把患者当作亲人一样关爱

□ 实习记者陈雪 记者刘勇

“阿姨,你怎么知道我是贺家河村的?”10月23日,在延川县延水关卫生院住院的5岁女孩,对于院长刘翾能随口说出她所在的乡村,十分惊讶。

刘翾是延川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也是延川县延水关卫生院院长。刘翾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已有20多年,来到延水关卫生院只有两年,就让这个卫生院成为延安市级规范化乡镇卫生院。这缘于刘翾经常对同事说的一句话:“把卫生院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打理,把患者当作亲人一样去关爱。”

2016年11月,刘翾来到延水关卫生院时,这里基础建设落后,设备老化,技术短缺,大家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村民生病宁愿跑远路,也不到该卫生院来看病。“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严重不足,服务能力相对低下。”刘翾认为,现在的乡村医生普遍年龄大,而很多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工作,使得乡村医生人才断层。

对此,刘翾参与了《提高乡村医生待遇》《降低学历门槛招聘医学类大专毕业生》《加大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等多个提案的撰写,建议县上能够保证乡村医生的待遇,招录一批有资质的正式医生,对他们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并实施绩效奖励制度。

刘翾的提案得到延川县有关部门的重视。2017年,延川县制定了可行方案,计划提高乡村医生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此外,还招录了一批具有医学类专业且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证书以上的医务人员,补充村医岗位。今年,延川县还组织举办了《延川县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4期专题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

为了满足患者需求,刘翾还牵头改善了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使卫生院有了干净的病房、专业的中医馆、人性化的接种室、详尽的档案室后,患者也愿意到卫生院来看病。

两年来,刘翾组建的“延水关流动医院”,对患者实行村卫生室集中治疗,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政策宣传。“我们的流动体检车进村入户,对45岁以上的居民和全部贫困人口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对20-64岁育龄妇女和35-64岁贫困妇女全部进行‘两癌筛查’。对下不了炕、出不了村的患者提供上门免费送医送药送健康服务。”刘翾说,目前,卫生院对651户贫困户中365人实行慢性病签约管理服务,村民们对此很是称赞。

针对延水关镇地处偏远的问题,刘翾构建了延水关远程医疗平台。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培训、远程查房等工作,对复杂疾病进行远程诊断会诊,解决了辖区百姓看病就医难题。通过15期300余人次的远程培训教育,逐步提高了基层医疗技术综合服务能力。

刘翾已先后荣获优秀政协委员、优秀院长、“医德医风”标兵、延安市巾帼文明标兵、延安市平安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后,她将继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为魅力延川、健康延川作出贡献。

武锋: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心愿

□ 记者 原登荣 王斌

在洛南县巡检镇黑彰村,当地群众亲切地称武锋为自家人,他是群众乐于交心的朋友,更是群众拥戴的好干部。

2016年初,作为洛南县政协委员、县委统战部副部长的武锋,被选派为巡检镇黑彰村第一书记。他说:“扶贫干部和政协委员一样,都要时刻心系群众,并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更多乡亲早日脱贫。”

黑彰村距离洛南县城26公里,是洛南北部典型的高寒边远乡村,四面环山,虽然自然环境优美,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困难。

“要想干事,规划先行。为制定一个适合黑彰村经济发展的方案,我挨家挨户走遍了全村10个村民小组,熟识了全部贫困户和大部分农户的情况。”武锋回忆说,走访期间他把各家各户的人口、耕地、家庭收入以及群众的意见建议,详细地记录在民情日记上。

掌握情况后,武锋便召集驻村“四支队伍”,就全村产业、基础设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短期改善村基础面貌,中期发展产业增收入,长期稳定效果抓提升”的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思路。

摸清了底子,找到了思路,武锋开始带领群众脚踏实地干起来。在黑彰村包扶单位洛南县委统战部支持下,村上共修建通村公路11公里、通组联户路37条6.5公里,修建了4座便民桥,并建设了专门的健身活动广场。

看到村容村貌得到改善,群众开始另眼相看这个“第一书记”。武锋表示:“能得到群众认可,是村干部最大的荣耀,这也更激励我把扶贫工作做好。”

在实施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武锋又打起了发展油葵产业的主意。“刚到村上,我就发现黑彰村有种植油葵的传统,而且气候适宜,摸底后得知村上油葵面积约100亩,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于是他向派驻单位争取油葵种子和化肥,免费发放给贫困户,鼓励他们搞油葵种植。

对此,大部分村民顾虑重重,既怕种植失败又怕销路不畅。为测试油葵产值,武锋当即租了7分地,率先种起来。“几个月后,我收获的80斤葵花籽收入约1000元。”武锋表示,村民看到收益不错,纷纷种起了油葵。

2017年,全村油葵种植面积600亩,产值约66万元。

在村民眼中,武锋一直闲不住。他没事就入户走访,把自己当作村民一员,和群众拉家常、交朋友。他成了群众最信任的人,大家遇到困难总是愿意找他帮忙解决。

两年前,69岁的贫困户王建民上山砍柴,离家8小时后仍未回来,家属急得束手无策,便来到村委会找武锋帮忙。“得知情况后,我一边安慰家属不要担心,一边联系村干部发动群众寻找,并向镇政府和派出所上报。”武锋回忆说。

随后,武锋召集50多名群众,带领他们分成9个搜救小组,从山脚一字排开,地毯式冒雨上山搜救,终于在5个小时后发现老人。武锋说:“找到老人时他摔倒在山涧,已经体力不支,在漆黑的雨夜里,我赶紧背着他下山找医生诊治。”

今年,武锋被评为商洛市优秀“第一书记”。说起荣誉,武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就是农村娃,和群众一起努力,让他们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宿平:让更多的人来志丹旅游

□ 实习记者 陈雪 记者 刘勇

“我必须要回到志丹去。”2016年,在延安工作的宿平决定回到志丹,为志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出一分力。

宿平是志丹县第九届政协常委,亦是志丹县赤都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宿平说,他的父亲在志丹县插队后留在了志丹,并从事文物工作。宿平从小便跟着父亲,踏遍当地的沟沟壑壑、山川河流。

多年在文化、文物等单位工作,熟悉志丹文化文物资源的宿平,决心做好志丹县文化旅游工作。

2017年当选志丹县政协常委后,宿平提出了《不断挖掘文化文物资源努力打造志丹软实力》的提案。宿平认为,志丹对土地、石油等硬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改变了全县经济社会的面貌,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但是,对于极富特色的文化软资源,志丹开发利用不足,没有发挥其优势。

近年来,有几部电影、电视剧在志丹永宁山等地拍摄后上映,社会反响良好。宿平建议,应以永宁山为依托,新建一座专供拍摄革命历史剧的影视城,提高当地知名度、增加旅游业收入。此外,宿平还建议挖掘农牧业资源,打造陕北传统农耕文化观光游;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太平山民间文化艺术村;挖掘边塞文化资源,打造边塞文化与秦直道徒步游;推动旅游品牌战略,加快志丹经济发展步伐。

对于宿平的提案,志丹县邀请了国内专家启动了《志丹旅游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志丹县红色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确定了今后志丹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树立精品意识,把握志丹文化旅游的差异性。

近年来志丹县文物古迹与红色遗址破坏较大。如修建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时对部分窑洞遗址的破坏,秦直道部分路段、战国秦长城也被破坏,龙泉寺塔林的部分塔与石井圈、石井盖、城台石窟造像被盗。经过多方了解,宿平又提交了《关于加强志丹县文物保护的建议》。他建议,要加大对志丹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与古遗址的保护与监管,加强出土文物的保护。

基于宿平的建议,志丹县文体广电局将全县的文保员由原来的37名增加到67名,并对志丹境内田野文物进行了全面摸排检查,对部分破坏严重的文物制定了抢救修复方案。

此外,志丹邀请了延安市文研所专业人员全面勘察秦直道志丹段,了解其保存现状。2017年5月,志丹县对于城台石窟寺院落进行平整处理,对秦长城李畔遗址进行了安全防护,并投资5万元对义正达摩寺院进行全面维修保护。

借助政协平台,宿平的提案逐一得到落实。志丹县委、县政府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合力,统一领导全县旅游发展,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宿平说,他愿意成为志丹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先行者,为志丹县的文化旅游产业作贡献。

谢凤鸣:带动乡亲脱贫致富,我非常自豪

□ 记者 牛小宁 杨玉春

“作为委员,能带动乡亲脱贫致富,我非常自豪。”谢凤鸣,岐山空心挂面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宝鸡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作为陕西省“岐山空心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非遗文化资源传承好、发扬好,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面对贫困户的期盼,谢凤鸣主动与县农业局等部门联系,为26户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了产业托管,并广泛吸纳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加入合作社。

为了让一些懒散的贫困人员行动起来,谢凤鸣靠着自己一张“婆婆嘴”,顶着种种压力说服动员。贫困户权勤仙,前几年丈夫去世,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治病已经债台高筑,还要供儿子上学,每月的生活费让她发愁。针对这一情况,谢凤鸣优先让她来合作社上班,使她儿子的生活费有了保障,心情也好了许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缺乏技能,谢凤鸣便充分发挥岐山空心挂面传习所培训功能,聘请资深老匠人,为“留守妇女”,特别是贫困户中缺少技术的群众,进行手把手的口授心传、培训教学。在学习期间,合作社管吃管住,每天每人还发放30元生活补助。

贫困户曹占怀、宁秋兰、蔡秋让等20余名学员学成后直接进入合作社工作,他们增收渠道宽了,脱贫致富信念坚定了。

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谢凤鸣始终心系贫困户。罗伟锋、杨小超是岐山两个身残志坚的年轻人,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吸引了他们。为了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谢凤鸣以合作社生产成本价让他们在网上销售,增加他们的收入。

贫困户樊宗明全家5口人,母亲已经年逾八旬,媳妇有精神障碍,儿子自幼患病成为三级残疾,女儿性情孤僻,全家仅靠樊宗明一人支撑。谢凤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去年9月得知宝鸡有家医院来岐山对残疾人进行鉴定诊断,就及时去樊家说明情况,亲自开车拉上他的家人为其诊断。经鉴定,儿子从原来的三级残疾上升为二级残疾。为了使其子励志创业,谢凤鸣多次开车将他拉到县城参加电商知识培训。并托人在西安为其女儿找工作,帮其儿子做微商,代发货物。在谢凤鸣的帮助下,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开始走出阴霾,自食其力。曾经沉默的儿子,也变得开朗活泼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谢凤鸣的辛勤努力得到了肯定,先后荣获“宝鸡市三八红旗手”“宝鸡市职工创业明星”“宝鸡市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岐山空心挂面省级非遗传承人”“岐山县优秀政协委员”等多项荣誉。所创办的岐山空心挂面专业合作社也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被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妇联评为“陕西省优秀妇女专业合作社”“陕西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示范单位”等。

新闻推荐

诵读经典 缅怀路遥

11月17日,延川县山花杂志社在郭家沟路遥故居举行纪念路遥逝世二十六周年暨作品诵读会,来自延川各行各业的20余名读者代表诵...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