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山云其人
祁玉江
见到冯山云是在延川县城西街。时令正值盛夏,烈日当空,天气闷热,大地如蒸笼一般,炙烤得人喘不过气来,以至站在树荫下都浑身冒汗,衣衫透湿。
中等精瘦的身材,花白零乱的头发,白皙而微微透红的脸膛,一身灰色土布衣服,显得很是得体、洒脱;走起路来,虽然背稍稍有点驼,但神情端庄,腿脚利索。面对这一切,我一时怎么也难以将他与一位70岁高龄之人联系在一起。
他很是健谈。从他的一言一行中,不难看出他的性格张扬、人生浪漫,对文化艺术充满自信!从见面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他家——“山云居艺术馆”的路上,都是他在滔滔不绝地谈艺术,讲文化,诉家史……我几乎插不上一句话。
冯山云,1949年3月出生在延川县城东南20华里的冯家崾村。这个村原来
是个很小的自然村,只有八九户人家。父亲在他3岁时就去世了,丢下他和三个姐姐与母亲相依为命。后因生活所迫,母亲只好招了上门男人。继父姓苏,系本县杨家圪台人,勤劳善良,朴实厚道,对待他们姊妹4人视如己出,关爱有加,精心呵护。就连他自己也由苏姓改为冯姓。冯山云说,其实他一生为人处事的秉性来自继父的言传身教;文化素养却深受母亲的影响。因为母亲虽是一个与人为善、勤俭持家的普通农家妇女,但心灵手巧,不仅做得一手好茶饭、好针线,而且还是一个剪纸、绘画能手。小小的山云,在母亲的熏陶下,耳濡目染,也渐渐喜欢上了民间绘画艺术,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9岁的时候,父母将他送到永斗小学上学。学校距家路途相对较远,条件又不是很好,村里只有3个孩子上学。没几天,其他两个孩子因受不了这份罪而辍学回家了,剩下他一个人不敢去学校,因此不得不休学一年。第二年稍大一点的他,继续开始上学,由一年级直接跳级上了三年级。虽然课程跨度较大,但一贯勤奋好学、不甘落后的山云,竟然能够赶上班里的其他同学,而且学习成绩斐然。从五年级起,山云转入较大一点的学校——寺合小学住校就读。到了六年级,山云就崭露头角,不仅学习成绩在全班拔尖,而且画画也成了他的一大爱好和特长,受到老师的喜欢和关注。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进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时,命运多舛的山云不幸患上了肺结核,只好再度休学回家治病。1966年春,病愈后又重返学校就读。
1968年10月,冯山云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农村,回到原籍冯家崾。因他是由三个自然村组成的大队唯一的初中生,所以很快就成了民办教师,当起了教书匠,而且一教就是五年。1973年6月,周总理回到延安时,嘱咐当地领导:“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彻底解决老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受总理谆谆嘱咐和殷殷期望的感染,一贯思想先进的冯山云,毅然辞掉了清闲舒适的民办教师,踏踏实实地当起了农民,决心与乡亲们一道,苦干实干,实现周总理提出的这一宏伟目标和夙愿。为此,他和大伙整整埋头受了三年苦,使全村年人均口粮达到450斤。1977年春,在民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山云又一次踏进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就他自己而言,无论是劳动也好,还是教书也罢,从未间断过画画!骨子里时刻热爱着这片博大厚重土地的他,对黄河、黄土乃至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有着深切的认知、感受和理解。因此,黄河、大山、人物、村庄、窑洞成为他笔下描绘的主要对象。客观地讲,山云没有优越的家庭、生活、学习、工作和从艺条件,不要说昂贵的油画器材了,有时就连最基本的笔墨纸张都买不起啊!看来,唯有速写才是他的出路!当然,速写也成了他后来一度时期的看家本领。当年在延川街上和乡下见到画画的也就是冯山云了。山云的写生完全来源于生产实践,生活气息浓郁,表现手法新颖,妙趣横生,形象逼真。他的这一爱好和成就,很快引起美术界的重视和扶植。1980年元月,在时任延安群众艺术馆美术组组长的中央美院著名画家靳之林先生的奔走呼吁和热情帮助下,冯山云被正式转为公办教师,随即被调到延川县文化馆工作。至此,冯山云终于走上了专业绘画之路。由版画到布堆画,再到油画,不仅自己潜心创作,而且还带头举办学习班,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为挖掘、弘扬、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事业,孜孜矻矻,作出了突出贡献,直到退休都未离开过县文化馆。
边走边聊,不知不觉便上了一道斜坡。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土洋结合的三层小楼。冯山云介绍说:“这就是我的家兼绘画展室。”我翘首而望,最下一层是住宿、会客的窑洞,二、三层便是画室和展室了。同样70岁的山云老伴,见我到来,便热情地将我迎回家,又是沏茶,又是切西瓜,生怕招待不好我。从她的谈吐中不难看出,她也是一位淳朴、善良、厚道的家庭妇女。冯山云的三子一女早已成家立业,都有了孩子,不仅工作表现好,而且也很孝顺。最使老两口高兴的是,受老两口的影响,几个儿女和孙儿都喜爱民间文化艺术,在摄影、绘画、音乐等方面,初露端倪。正因为这样,2014年春,冯山云才利用自家的庭院,建起了“山云居艺术馆”,将他和老伴几十年来潜心创作的速写、版画、布堆画、剪纸、油画等作品收集起来,做了简单布展,一方面不至于散落、流失,为后人留个纪念或者说是留一笔艺术财富;另一方面,也给儿孙们学习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搭建一个平台,起到一个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
闲聊、小憩片刻后,冯山云邀请我上二楼和三楼参观。两层楼大小展室大约有十几间。楼道两侧墙壁上、内室里,布满了各种速写、版画、剪纸、布堆画、油画等艺术作品。冯山云如数家珍,一幅幅向我作着介绍,我一一仔细观赏领悟着。我感到他的每幅作品几乎都蕴含着一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又似在哪里遇见和亲眼目睹过,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我在画室和画廊里久久地徘徊着,心生敬意,流连忘返。特别是一幅大型油画《乾坤湾》格外醒目,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和心灵震撼。这幅画表现的是众多黄河儿女在劳动间隙或集市、庙会上,背朝汹涌澎湃的黄河,小憩在黄河畔上高山峻岭间的半坡上。从姿势动作上看,有站的、坐的、吃烟的、拉话的、手搭凉棚眺望的、招手的、注目远视的、喝水的、打电话的、手背抄回头一眸的、开怀大笑的;从衣着打扮上观,都穿着老百姓普通的衣服,颜色有蓝、黑、紫、黄、粉、褐、灰等;从穿着形式上视,大部分穿戴整齐,但也有披衫的、着单衣的、穿半袖的,还有笼羊肚子手巾和背挂包的。不远处的背后,涌动着更多密密麻麻的人群,有打着伞看戏的,也有戴着草帽的老农、吆着牛和羊做着交易。再后,便是天地相连的涌涌不退的群山了;群山与众位乡亲之间是鬼斧神工的乾坤湾,滔滔不绝的黄河从秦晋大峡谷间奔涌而过。这是多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的大美图画呀!他通过宽广的视角、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了勤劳质朴的陕北人民对黄河、黄土地的坚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简直令人心潮激荡,叹为观止!至于冯山云所画的其他油画,诸如延川籍名人和其他人物肖像,其个性之突出、角度之宽广、画艺之精湛,便可想而知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我不能说冯山云的绘画艺术在美术界是独一无二、最好最美的,但我敢说在我所见过的绘画作品特别是油画作品中,像冯山云这样豪放、大气、富有想象力而又不失细腻精道的作品,不是说没有,但为数不多。可见他的功力非同一般。是啊,一个土生土长、自学成才的人,能够达到这样的绘画艺术水准,而且几十年如一日,焚膏继晷,矢志不移,直到年过70岁的今天,仍嗜画如命,笔耕不辍,勤勤恳恳,不懈探求,其精神可嘉,值得我们文化艺术界的同道们敬重和学习!
因了他的艺术成就,冯山云早已加入了陕西省美术协会;参加过多次全国大型美术展,其版画《枣林曲》获得大奖;布堆画《黄河》收藏于中国美术博物馆;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他所创作的布堆画《婆姨》被中国日报社作为国礼送给孟加拉国领导人;其艺术成就被以《民间毕加索》为题,刊登在国家级有关报纸、杂志上,在美术界引起极大反响;2009年5月,应邀去法国参加了国际非物质文化研讨会,并作了《活着就是荣光》的专题报告;2013年10月,又前往日本参加了民间艺术论坛学术讲座;就连瑞士、美国等国家媒体对他的从艺生涯和艺术成就也作过专题报道,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在即将告别冯山云时,我不解地问他:“你从事美术事业的动力从何而来?今后还有什么打算?”冯山云不假思索地对我说:“我从艺的动力,还是如我前面所言,从小的方面说,来自于母亲,是母亲的艺术熏陶和坚强善良的性格启迪了我;从大的方面讲,是黄土、黄河文化感染了我,从而促使我有责任、有义务将深埋在‘两黄\’久远历史渊源中的璀璨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精髓挖掘出来,勖励后人,发扬光大!至于今后嘛,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主攻布堆画和油画。不但自己坚持创作、精益求精,而且还要教育、培育、带动儿孙们和更多的美术爱好者,学习美术,从事美术,为拓展和推动民间美术文化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就是冯山云,一个普通而又不可小觑的美术家!
新闻推荐
【编者按】每逢暑假,数以万计的中国大学生从城市奔向中国各省市的角落,用知识帮助乡亲们,也用眼睛和思想,对国家有了进一步了...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