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老板当农民回乡闯出新天地

陕西日报 2018-05-10 07:41 大字

  本报记者 秦华

  “看这芝麻,有光泽,大小也均匀,嚼起来味香、微甜,口感非常好。”前不久,在延川县关庄镇鸭巷村一农户的芝麻堆旁,一位收购商高兴地说。看着收购商满意的表情,张延静笑了。

  鸭巷村位于大山深处,自然条件艰苦。1985年张延静嫁到这里,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她有了走出去的想法,于是她把家迁到了永坪镇。在外打工的丈夫赚不了多少钱,张延静就开始寻思着自己找个营生干。她卖过饸饹、豆腐脑,因为为人热情、手艺又好,生意越做越火。之后,她把家搬到延川县城,又开始做蔬菜生意。

  2005年,延川“全家福”超市开业。张延静承包了超市的蔬菜干果调味区,从一个小商贩变成了带领十几个工人的“小老板”。万事开头难,超市经营、员工管理、市场竞争等问题接踵而至,张延静压力很大。但她顶住压力,慢慢适应了角色转变,生意越做越好,年均纯收入达70多万元。

  就在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之时,张延静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回家当农民。2014年,她回到离开30多年的鸭巷村,和本村10户贫困户成立了延川县亿隆种植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所有投资由她承担。

  “我上了年纪,外面打工人家都不要。她雇我在合作社里打工,我每年能拿到5万元的工资。”说起张延静回来后给村民们带来的实惠,村民张志雄赞不绝口。他说,张延静有能力、有魄力,他愿意跟着她一直干下去。

  成立了合作社,就要谋划更长远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村上道路不好,张延静就自己购买推土机,整修了8公里的环山路。之后,她平整土地,购置农用工具,完善基础设施,流转承包了25.3公顷山地老果园,对老果园进行平茬改造,全部嫁接了优良品种,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科学管理。为了充分利用幼树期的空闲土地,发展循环立体经济,在果树成长期间,她又带领合作社农户在果园套种了黄豆、花生、芝麻等农副产品,同时还养了8头猪,给鱼池投放了8万尾鱼苗。

  “别小看套种,每年光靠这个,我们的年收入就在100万元以上。”张延静高兴地说,今年她又流转土地13.3公顷,栽植了大红袍花椒,效益可观。

  如今,已是延川县人大代表的张延静带动大家发展产业,让更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到2020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鸭巷村成为一个种养结合、优势互补、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农村。”张延静满怀期待地说。

新闻推荐

陕西年底前全面建立湖长制

陕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按照今年工作任务,6月底前要建立湖长制工作和责任体系,年底前全面建立湖长制。目前,陕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湖长制工作进展如何?有哪些成效?“五一”假期前,陕...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