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伟:田间地头谋发展 三大产业惠百姓 通讯员 王博 本报记者 李江峰

延安日报 2018-05-08 15:02 大字

何宏伟(左)指导村民发展产业

行驶在宽敞的道路上,两旁的太阳能路灯一闪而过,不一会儿工夫就来到了石窑村。走进村里,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标准化大拱棚和村民忙碌的身影,一派春日繁忙的景象扑面而来。

“这条入村主干道长4.3公里,路边共安装了44盏太阳能路灯,现在村民出行方便多了。眼前看到的新建大拱棚现已完成94座,主要用来发展设施瓜菜,全部建成投用后将成为贫困户摆脱贫困的致富产业。”见到记者后,熟悉村情的石窑村第一书记何宏伟热情地介绍。

石窑村位于延川县贾家坪镇政府西北方向10公里处,由高家沟、石窑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两个村民小组,共359户972人,其中在村75户154人。2017年9月,何宏伟被市农业局下派到这里任第一书记。报到伊始,当时的他心里泛着一丝不安,为了快速吃透村情民意,融入农村农民生活,何宏伟坚持吃住在村,通过翻阅档案资料、入户调查、召开村干部会议、群众会议、接受群众来访等形式,很快掌握了村情民意,特别是对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口、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情况有了充分的认识,为有效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大多收入来源仅靠散养畜牧,在走村入户中,何宏伟了解到贫困户田永东因供孩子上大学而家庭拮据,于是多次鼓励他发展养牛产业,通过耐心介绍,很快消除了他在发展养牛产业上的顾虑。

“在何书记的多次鼓励下,我的养殖产业慢慢发展起来了。他不仅从县上请来养殖专家对我进行技术指导,还为我协调资金。现在我的养殖规模正不断扩大,从刚开始的一头牛发展到现在的8头牛,我现在对发展养牛产业特别有信心,这是我能早日脱贫的最大希望。”田永东说。

养牛是石窑村的传统产业,几乎家家都养牛,但养殖技术不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十分显著,最严重的是分散养殖给环境带来污染。针对这一情况,经过实地考察,何宏伟决定帮助村里因地制宜发展标准化养殖产业。期间,他不断了解政策、探讨思路、借鉴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专业的养牛基地终于在村里落成了。

“通过对项目资金的积极争取,去年建成了160头规模的标准化牛舍,在投入使用后,打算把村上分散的养殖都集中到这里进行统一饲养,实现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分散养殖所产生的效益不高问题,还极大程度缓解了污染严重的问题。”何宏伟说。

在发展养牛产业的同时,何宏伟经过实地调查和多方争取,投资20多万元在村上建造了一座80头规模标准化养猪圈舍,同步配套建成了一座1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为推动石窑村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减少家畜粪便污染、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了样本,并通过养殖能手的指导帮助,带动贫困户发展养猪产业,大大提高了他们发展养猪产业的积极性。

任职以前,何宏伟是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依托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帮扶单位的协助,他大力帮助农民在村万颗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苹果产业。“现在全村2830亩山地苹果已全部被承包,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这不仅提高了苹果产业的经济效益,还让农民实现了一份土地既有土地流转费、又有务工收入。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目前共吸纳贫困户11户,有效发挥合作社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和对脱贫的助推作用。”何宏伟说。

为了石窑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何宏伟又向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到项目资金,将投资建设标准化拱棚基地,用来发展设施瓜菜,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一座大棚,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如今的石窑村,不仅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更形成了以标准化饲养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以大拱棚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山地苹果产业的发展格局,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对于这喜人的发展,正如何宏伟经常说的一句话,“只要心里有群众,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致富的道路也会越走越通畅。”

新闻推荐

梁家河村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延安市区出发,驱车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了延川县梁家河村,平坦的柏油马路,将大山深处的村子与外界连接,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发展到如今的楼房、柏油路、互联网……梁家河村这...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