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带动就业贫困村民增加“外快” 延川县大禹街道张家湾村走出别样脱贫路
贫困户在工地打工
本报讯(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冯林郁)“现在我们村上有了劳务队,靠着劳务输出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了收入。”一大早,延川县大禹街道张家湾村的党员活动室里就聚集了不少村民。街道社管中心张家湾村监委会主任冯健告诉记者,这些村民都是经劳务队介绍,准备到周边的景观工程打工。
张家湾行政村位于延川县城南,是该县大禹街道社管中心唯一的贫困村。全村现有贫困户71户182人,其中在册贫困户29户88人。为了实现脱贫,近年来,张家湾村支部坚持“党建+扶贫”联建双推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引黄工程、县城过境路等重点项目经过张家湾村的地理优势,根据村民的技能特长,整合劳务优势资源,成立了由第一书记任队长的张家湾村劳务队,为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该劳务队针对贫困户技能特长,将贫困户信息编印成册,并与周边工程队达成协议,需要劳动力时,优先雇用村里贫困户,由劳务队队长与工队协调,进行点对点劳务输出。同时,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监委会主任分别担任3个小队的小队长,负责与贫困户对接,及时介绍合适人选,确保“工程不缺人,村民不缺活”。在选工时,技术活和重活挑选男性村民,打扫卫生等较为轻巧的活儿介绍在村妇女,工资一律按市场统一的小工工资计算。
“要找合适的工程打工不容易,现在有了劳务队的帮忙,我们不用再为找活儿发愁了。”该村贫困户冯金生告诉记者,劳务队有工程时马上通知大伙儿,一天能挣120元。到劳务队后,他现在已经有七八千元的收入了。
不用背井离乡,确保贫困户就近就有活儿干、有收入,还能照顾到一家老小,这让张家湾村不少村民加入到了劳务队中。截至目前,劳务队向周边工队介绍工人近2000人次,为每户贫困户增加近2万元的“外快”,确保贫困户短期收入有保障。
新闻推荐
形神俱在纳玛象 山势奇险会峰寨 本报记者 郑鹏 通讯员 赵力
●形神俱在纳玛象本报记者刘阳摄●山势奇险会峰寨本报记者刘阳摄陕北地区给人的印象总是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坡,光秃秃的山梁,干涸的沟壑,多是不毛之地,可在延川县延水关镇发现的纳玛象...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