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枣树搭起“防雨伞”为果农拓开致富路 ——延川县多措并举助推红枣产业发展
●9月5日,延川县延水关镇庄头村72岁的冯金荣在自家的枣园里搭建“红枣防雨伞”。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通讯员 杜静 本报记者 方大燕
走进延川县延水关镇刘泉村,满山遍野的枣树上挂满了绿色的枣子。“今年的枣质特别好,颗粒又大,我们村很多人都已经开始卖上青枣了。”刘泉村村民刘君录说。
说起红枣,刘君录就好像在说起自己的孩子一般,目光中带着爱和喜悦。2003年他当选为刘泉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后,他瞅准了红枣的市场效益,便带领全村人栽植了3000余亩红枣。不久,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畔畔洼洼都有了枣树的影子。因为靠近黄河,气候条件适宜,刘泉村的红枣枣质很快得到枣商的认可。那几年,只要家里有几亩枣树,就能过上好光景。
然而近年来,陕北的气候发生了一些小变化,秋季雨量明显增多,可红枣成熟之际是最怕雨水的,尤其是连阴雨,最易导致红枣腐烂。这样一来,靠天吃饭的枣农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枣树没有收成,村民的日常生活、孩子上学等就都面临困境。为改变这一状况,2012年,延川县政府投资帮枣农建烤房、晾枣房,请专家对枣树树种进行改良,发展红枣防雨棚、设施棚,推广红枣防雨伞,引进红枣抗裂新品种等,采取了很多种措施,但是村里的老百姓不接受。
“政府政策这么好,但村民不接受,我特别着急,就自己率先建了2个烤房,结果2013年秋季就下起了连阴雨,村里很多人的红枣都坏了,但是我的(红枣)没有啥损失,这都是烤房的功劳。看见烤房的作用后,村里人这才抢着建起了烤房。”刘君录笑着说。
2014年,刘君录看到枣树撂荒,很心疼,决定发展企业,提高枣农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同年他注册成立了九月枣儿红专业合作社,吸纳了20位村民,新建了优质红枣生产基地500亩。今年,他与延川县供销社红枣专业合作社合作,深入挖掘延川传统红枣酿醋工艺,成功酿出了红枣食用醋。近期,延川县红枣办积极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用醋酿造专家对红枣醋进行专业调制,进一步改进了酿造工艺。
“五年来,我从一名枣农一路走来,经营起和红枣有关的企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办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调动我们村人的积极性,让红枣继续成为我们黄河边上村子的主要收入。”刘君录说。
延川县位于延安市东北部黄河沿岸,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红枣之乡”。由于黄河流域形成的独特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给该县红枣的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延川红枣以个大、肉厚、核小、皮薄、含糖量高而著称,红枣及其加工品曾在中国杨凌第十二届、第二十三届农高会上获得“后稷特别奖”。
为了更好地推进延川红枣产业的发展,该县县委、县政府按照东部红枣、西部苹果的战略布局,以全县“四路四带”和发展“十二个产业园区”为抓手,以打造“梁家河”红枣系列产品为基础,以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红枣为目标,实现“基地建设园区化、生产经营企业化、产品销售品牌化、技术培育职业化”,科学规划、多措并举,提高枣农收入。
“为了预防红枣裂果,县上采取了平地枣园搭建防雨棚,目前全县已推广试验1500亩;在坡地枣园和零星枣树地搭建防雨伞,防裂果率可达60%以上;对现有挂果枣园搭建大弓棚,新建地块搭建日光暖棚。通过综合管理,实现红枣高效设施化栽培,既能提前成熟上市,又能提高产量和质量,目前全县已推广试验300多亩。”延川县红枣办主任高永强说。
据了解,该县共有红枣面积20万亩,红枣品种达60多个。2012至今,全县共发展红枣防雨棚600座,设置棚栽枣300多座,推广红枣防雨伞4.6万把,引进红枣抗裂新品种一个,建立狗头枣资源圃一个,年可出圃优质狗头枣接穗10万多头。现有红枣普通烤房3214座、两炉两窗回火式标准烤房305座、晾枣房1322座,年烘烤、晾晒能力达2万余吨。成立红枣专业合作社77个,红枣家庭农场2个,建成红枣设施化栽培示范园5个,同时,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枣业人才和一支懂行情、善经营的营销队伍。
今年,延川县利用黄河旅游和沿黄观光路的便利条件,极力打造以红枣采摘园和休闲园及红枣观光园、红枣文化饮食、农产品交易为主体的新型产业模式,进一步带动红枣产业的长足健康发展。目前,全县确定启动实施10个红枣采摘园、休闲园管理示范园建设,形成黄河沿岸以红枣综合产业为主的经济走廊,将在9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新闻推荐
党建促脱贫 群众享实惠 ——记延川县锦春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
刘锦春(右一)与贫困户商量谷子的收购价格近日,延川县延水关镇李家迁村遭受了多年不遇的冰雹袭击,致使4个村民小组52户村民的苹果产业园严重受灾。灾情发生后,延川县锦春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紧急筹...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