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延安日报的不解之缘 王德荣

延安日报 2020-04-12 06:11 大字

王德荣与延安日报有着不解之缘

也许是我喜欢文字的缘故,每天或忙或闲,总要留出一些时间用于读书看报。这一习惯已保持了近30个年头,尤其对延安日报情有独钟。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年,公司业务不景气,连一份报纸都不订。对于一个爱好阅读的我来说,总感觉身边缺了点什么。那时,我就有一个想法,单位不订自己订。当时,我还是一个单身汉,一个月工资才仅仅90多元,自费订阅延安日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那时起,我就成为延安报的一名忠实读者。当时受交通等诸多条件限制,当天的报纸看不上,只能第二天才能看上前一天的报纸。送报纸的邮递员很负责,记得当年订的报纸几乎一张没缺,我都每月按日期装订得齐齐整整,足足有一尺多高。可惜后来搬过几次家,不知流落何处了。

有一年,换了邮递员,送报纸就偶尔短缺,我曾为此给邮局打过电话,过问此事,他们态度很和蔼,并表示一定给我把短缺的部分补上,后来邮递员知道我是一个特别爱读报的人,送报时就很认真负责了。有时为了防止偶尔插在我办公室门上的报纸被捡破烂的顺手取走,邮递员就专门在我单位楼梯的门口墙上,挂了一个报纸投递箱,并且上了锁子,从此以后再没有出现“短斤少两”现象。

读报时间长了,我就跃跃欲试给该报设置的“读者来信”“一句话新闻”等小栏目上开始写稿投稿。那时,一篇稿件要见报,是很费时间的,哪像现在“电子时代”投稿这么及时便捷安全。那时电脑很少,业余时间,我写好草稿后,然后工工整整地誊写在方格纸上,要校对好多遍,有时在誊写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就用修正贴修改错别字。完成后到邮局再买上一枚8分钱邮票贴在上面,小心翼翼投递出去,就听天由命,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焦急地等待见报了。一篇稿件从写稿到见报,也是很费一番功夫的,由于文字功底浅薄,又没有经过任何正规培训,投递出去往往是石沉大海。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尽管初期投递出去的稿件杳无音讯,虽然有过短暂的灰心丧气,但一直没有泯灭我写稿件的激情与信心。因为自己深爱新闻这份职业,写的时间长了,终于有一天稿件变成了铅字,还有邮局寄来的稿费。尽管是小小的“豆腐块”文章,极微薄的稿酬,但对当年爱好写作的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有时能激动上好几天。后来参加了两期延安日报在延长县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经过编辑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也让我对新闻工作更加热爱。延安日报也发放了通讯员证,为我后来采写稿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稿件质量及上报率也不断提升。

延安日报是中共延安市委机关报。因为它根植本土,贴近百姓生活,及时报道国内外及延安市新近发生的一些重要新闻及身边的事情,是知晓延安新闻不可缺少的一扇权威窗口。阅读它,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拥有它,也成了我不可缺少的一份精神食粮。现在,每天阅读延安日报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当下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延安日报或“我是延安”APP客户端,随时随地都可以尽情阅读该报,再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诸多限制,但不管怎样变化,我还是与纸质版的延安日报有着更深的情感。

因为热爱生活,所以我选择了您,因为挚爱新闻,所以我无法抛弃您,伴您到永远,我钟爱的延安日报!

新闻推荐

热血,总是在燃烧

●2月2日,马俊杰、胡倩倩用献血证纪念这一天献血“姐妹花”?●女民警郭甜与丈夫前来献血?●公安民警依次献血你...

延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