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小镇满目春 幸福花开罗子山

延安日报 2018-12-26 11:51 大字

市委通讯组 贺彦朴 通讯员 李越

“这么快的速度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是我过去梦里的场景,现在都实现了。”罗子山镇69岁的村民白新民感慨地说。40年前,29岁的白新民想去200余里外的县城赶集要步行一天一夜,运气好的时候遇到熟人的驴车赶个脚,让他都觉得很“幸福”。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延马路连接小镇,沿黄公路穿镇而过,坐车从罗子山镇到延长县城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边陲小镇交通变化、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让白新民的“梦想”变成“现实”。

交通道路“缩短”距离,基础设施大变样儿

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喝水,是20世纪80年代罗子山镇很多村庄的最真实写照。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造就了很多塬上村庄吃水难的问题,罗子山镇桃枝村就是其中的典型。40年前,雨水是村子里最宝贵的资源,几乎每家每户都在院子里打旱井,储存雨水,作为日常生活饮水之用。

1982年刚包产到户时,家家户户种麦子,夏季收割、秋冬施肥犁地,根本没有时间去几里外的山下拉水吃,只能靠平时蓄积的雨水过日子,今年68岁的村民白清民回忆起那段时光仍记忆犹新。

“从山上到山脚,驴驼、人背每天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拉水,一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忙农活,能吃上水就很不错了。”白清民说。那个年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是“矛盾”的,既渴望下雨又害怕下雨。人、畜、庄家需要雨水的滋润、灌溉,但全村村民赖以生存的大路又害怕大雨。“雨来路毁、雨停路泥、天晴扬灰,道路坑坑洼洼,就要集中全村人的力量去修路。修了被冲毁,毁了又修,来来回回,浪费了时间,道路还是老样子。大城市里的柏油路、水泥路村民只听过没见过。”村里的老人们说。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15年脱贫攻坚以来,罗子山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曾经交通道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欠发达、信息闭塞的边陲乡镇,实现了自身华丽的转变。所有行政村清一色的水泥路、柏油路,入户砖石路,安全饮水全覆盖,路灯、公厕、垃圾台、太阳能路灯、休闲广场等,和城市基础设施近乎一个标准。路好了,以前要走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路程,现在用汽车、摩托、三轮车,只需半小时、一小时的时间就能到达,交通的改善无形中缩短了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距离,生活所用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大变样。

从吃不饱到生活美的转变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玉米团子、豆子面就是村民白清贤每天的口粮。“那时候,每天团子都吃不饱,家里除了炕,就是几个柜子,土窑洞一眼望到头啥都没有,那种苦日子真不是滋味。”现年79岁的桃枝村白清贤回忆起那个艰苦岁月,还忍不住唏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为白清贤的生活带了巨大的变化。1982年包产到户,到三年后的1985年,白清贤清晰地记得那年夏天麦子熟了,桃枝村到处都是麦子,三年的辛苦种植,迎来巨大的收获,每家每户的粮仓中都堆满了麦子。“我当时看到那么多麦子,用手抚摸着麦粒,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那真是从没有见过的丰收啊。”自此之后,罗子山镇许许多多的村子和桃枝村一样彻底摆脱了吃不饱的困境,享受到了白面管够吃的生活。

时间悄然流逝,1982年到1999年间,随着包产到户,罗子山镇人的生活日益变好,自行车、电视走进了家家户户的生活,人们在农闲之余有了一定的娱乐休闲空间。1999年如火如荼的退耕还林大潮开始了,罗子山镇人在延长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开始栽种果树,谋划农村发展的新思路,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向苹果、梨、花椒等作物转变。退耕还林,前八年每亩补助160元,后八年每亩补助80元,在国家政策补贴的资助下,罗子山镇百姓成功度过了那段时期。2008年至2010年,罗子山镇苹果产业有了起色,苹果的良好收益给人们的生活带了更大的变化。

今年69岁的白新民告诉笔者,现在他们家有7亩果园,去年纯收入4万多元,今年苹果价格不错,纯收入估计能达到6万元左右,并且党和国家的政策太好了,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都有养老金,日子过得真是美滋滋的。如今,走进罗子山镇的村村户户,基本每家都有小三轮、小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手机更是人手一部,百姓的笑脸就像秋天的苹果一样红彤彤的。

据了解,2017年罗子山镇全镇苹果产业收入达到8000万元左右。塬面梨果面积达到了6万余亩,人均果园2~3亩,沟道养殖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黄牛、黑猪养殖为百姓生活带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还有黄河沿岸村落特色小杂粮红薯辣椒等农特产品种植业同样蒸蒸日上,去年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今年有望突破2万亩的门槛。其中延长县罗子山镇的火焰山红薯辣椒更是名传三秦大地,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形成了自己的商标和品牌,最鼎盛的时期红薯甚至卖出了猪肉的价格。

小镇镇区变化多

罗子山镇位于延长县东部,南邻雷赤镇,西接张家滩镇、交口镇,北连延川县,东与山西省隔黄河相望。1958年成立安河公社、西渠公社(驻滴水崖,后因公社迁址更名罗子山公社)。刚迁址时,罗子山镇完全不像一个城镇,和一个小村落没有区别,政府、卫生院、财政所基本都是在土窑洞或砖窑洞中办公,条件极其简陋,由于在塬上,工作人员用水都是一个大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罗子山镇逐步建起了一些现代化建筑,镇区街道上的人气也日益增多,政府驻地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有了一个独立二层楼建筑环绕的办公院落。2011年,撤销安河镇、罗子山乡合并设立罗子山镇。镇区最大的变化得益于2013年灾后重建,那一年,持续的强降雨侵袭了延长大地,很多人祖祖辈辈居住的窑洞因为暴雨被毁,罗子山镇镇区的居民也不能幸免。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在延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短短一年时间,罗子山镇区一排排居民保障房拔地而起,新的卫生院也建设成功。2015年脱贫攻坚以来,罗子山镇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和大城市的初步接轨。2017年,陕西省一号公路“沿黄公路”通车,穿镇区而过,更为罗子山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契机,一家家因旅游兴起的饭店、旅店如雨后春笋。

改革开放的40年,是罗子山镇人由吃不饱到生活美的转变,是罗子山镇先富民、再富镇最终走向共同繁荣的40年。40年来,罗子山人用辛勤和汗水浇灌土地,用激情和勇气拼搏发展,从产业布局到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换代,从人居环境到碧水蓝天的根本性变化,每一处都展示出了新时代的特色和风貌。随着古贤水库的开工建设,旅游将成为未来罗子山镇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罗子山镇未来必将成为延长县乃至陕北黄河边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闻推荐

全省优秀选调生风采 实干担当倾心为民谋福利 记全省优秀选调生、延长县安沟镇镇长王乐

本报记者屈荔鹏见习记者杨波2010年9月,王乐怀着对基层工作的热情走进了延长县。8年来,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王乐在平凡的工...

延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