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荒山变青山 让青山成金山 记千亩退耕还林大户党文祥

延安日报 2018-08-29 16:26 大字

●党文祥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千亩仁用杏基地

本报记者 赵秉瑜 董新银 彭琛

8月18日,晴空万里,秋高气爽。我们来到了延长县张家滩镇的柏塔村,党文祥承包的1300亩杏树基地就在这里。20年前,这块土地上只有零星的几棵树,平缓的坡洼上种着五谷杂粮,山梁陡洼间野草丛生。如今数万棵杏树染绿了沟梁山峁,党文祥还让这些苦杏仁榨出了国家认证的有机食用油,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项致富产业。

立足黄土地,种下希望树

正午时分,站在基地的最高处,放眼望去,山梁沟峁间,满坡满洼的仁用杏树,长势良好,正值盛果期,有的主干已长成碗口粗。这些树像一把把巨伞为黄土地遮风挡雨,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柏塔村位于黄河沿岸,当年却水土流失严重,村民们要么守着土地,要么出去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农家出身的党文祥,尝过贫穷的滋味,也深谙农民的苦水。1998年,36岁的党文祥已成为延长县中学一名颇有名气的英语教师。当时,国家鼓励干部职工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创办绿色企业,想干一番事业的党文祥将目光放在了发展仁用杏上。当年7月,他承包了柏塔村1300亩土地,期限30年。

1999年10月25日,黄土高原上冷风飕飕,干梁秃峁上黄尘飞扬,全乡植树造林动员大会就在党文祥承包的土地上举行,几百名农民前来参战,挖鱼鳞坑、栽仁用杏苗,不到三天时间,8万株苗子就全按标准各就各位。

尽管天气冷,乡党委书记侯耀庭的一席话还是让党文祥心里说不出的热乎,“党文祥是为我们柏塔村造福的,这片林子长起来后,对我们柏塔人没有坏处。”

树栽上了,山高没有水,从山上到沟底,10多里路,刚开始人力担水,一天也浇不了多少树。党文祥带头与当地村民一起修路,忙碌了十几个日日夜夜,终于拓出了一条汽车便道。他在山上挖了四个蓄水池,不惜成本雇拉水车,从沟底往山上拉,一趟又一趟,汩汩的清水滋润着刚刚栽上的树苗。

种树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树苗需要养护,要是遇到倒春寒,之前的辛劳就打了水漂,又得重新补种。党文祥一次又一次跑到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耐心跟他们讲种树的好处,还聘请专家给村民传授科学的栽植技术。

从1999年开始,他耗时4年种植杏树15万株,期间经历过多次补植。2009年,这些杏树逐渐进入盛果期,这片林子也成为延安最大的杏树基地,党文祥成了千亩退耕还林大户。

站在高高的山峁上,党文祥望着眼前的杏树林,欣喜地说:“每年农历6月,看着漫山遍野黄灿灿的杏子,我就像看见自己长大了的孩子。”党文祥把自己人生的希望与追求都种在了这片土地上。

掉过一次泪,跑坏三辆车

既然选择了一条荆棘之路,就得有披荆斩棘的决心和毅力。从一开始四处找人贷款碰壁,到后来种树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党文祥从未有过后悔,可有一次他哭了。

那时候儿子正上小学,妻子到西安出差,一直很懂事的儿子晚上打电话给他,哭着说:“爸爸,我害怕,我不敢睡觉。”听着电话那头孩子泣不成声,党文祥十分难受。“想想自己这么多年,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想着种树,晚上回家累得倒头就睡,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对家庭真是于心有愧。”回忆起这段往事,这个五十多岁的陕北汉子眼里噙满了泪花。

创办绿色企业,需要不断地投资,尤其前期投资特别大,其间的困难和阻力是可想而知的。出于好心的劝解,父亲曾说:“你弄这么大的摊子,将来怎么收拾?”妻子埋怨他:“家里贴进去的钱就不说了,那些贷款可咋还啊?”党文祥深知,尽管家人不同意,可遇到困难时给他最大支持的还是家人。在前期投资中,他贷款20万元,把家底五六万元全贴进去了,还有岳父的2万元,妻弟的1.5万元。在当时,这些钱并非一个小数目。

家人的支持,让党文祥铁了心要把这件事做下去。

柏塔村离延长县城有50公里,党文祥有时候一天就要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奔波好几个来回,有一次给山里送生活必需品,晚上九点多从柏塔村的荒山上一个人开车下山,下山路只能通行一辆车,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深沟。

“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后怕!”短短的50公里路,党文祥寒来暑往,运送物资,上山检查种树情况,十来年的时间里他跑坏了三辆吉普车。

那时,周围的人看到他一心扑在种树上,连家和命都不顾及了,都说党文祥有点“傻”。而让人们没想到的是,10年后,他不仅绿了几座荒山,还用杏仁榨出了油。

荒山变青山,杏仁出了油

党文祥的食品油罐装半自动流水线厂房建在位于姚店的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厂房占地1500平方米,现代化包装线投资680万元,年生产能力1000吨。

“那时候家里穷,我母亲经常抓一把杏仁在锅里炒一炒,再把洋芋南瓜一起倒进去,撒一把盐,就做成了我儿时最难忘的美味。”杏仁可以当做食用油的事一直留在少时党文祥的记忆里。2008年,党文祥注册了延安市金果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他决心要让杏仁出油。

想法要变成现实,必须经历时间与毅力的磨砺。为了餐桌上的一滴放心油,党文祥和他的团队经过了六年的研发,才生产出了合乎标准的有机杏仁油。

“种植基地80公里内没有工业污染,种植过程中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是党文祥成立公司之初就定下的目标,为此,他常年累月下到田间地头,在源头把好关。在杏仁油研发的初期,因为其中一项质量达标参数与标准相差几毫克,他把已经产出的半吨杏仁油全部当做废品处理掉了。党文祥说:“食品行业最考验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企业的良心,容不得一丝马虎。”

2017年,党文祥研发并加工生产的“金果籽”有机杏仁油10个批次,共计10吨,产品通过各项检验检测30余次,最终获得了国家级、省地市级的检验报告认证。

从基地最高处的山峁下来,我们来到山坡下一户人家,这是原村党支部书记李生春家,崭新的一排四间新房,屋里装饰陈设时尚、现代,原来这是他为在宁夏打工的儿子准备的婚房。李生春说,每年,周边的村民们会采摘收集仁用杏,去皮后卖给党文祥,能有个几千元的收入,勤快些收入会更多。

当年,村民们靠天吃饭,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种地,而这千余亩杏树从挖坑、栽植到浇地,党文祥都支付给了村民一定的报酬,带动了部分村民增收。

对于党文祥,这还远远不够,他还有更长远的规划:“目前,就地取材,每年可生产200吨杏仁油,未来五到十年,要建设百万亩规模化的杏树原材料种植基地,通过农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研发生产其他杏仁系列有机产品,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在改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同时,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新闻推荐

蒙华铁路陕西延安段阳山隧道贯通

●8月10日,中铁二十局二公司的建设者在阳山隧道内进行电焊作业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新华社西安8月10日电(记者张博文...

延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